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提出要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文章从坚持"三水"统筹、抓住关键症结、明确攻坚重点、实施保护修复、建立健全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举措,以期为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每年,面积多达20公顷的土地被黄河缔造出来。自2006年起,东营全力打造化工园区。开发需要大量的土地,东营自然就打起了湿地的主意……黄河是中国生态环境的缩影。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从2010年发起了"黄河十年行"。希望以媒体的视角,用十年行时间关注黄河及黄河两岸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冻土养育了黄河2013年8月2日在兰州,"黄河十年行"采访了  相似文献   

3.
速览     
正国际大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去年2月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今年9月初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为"易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提醒,大熊猫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可能只是暂时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形式的气候变化或许将在下一个80年内毁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竹林,大熊猫生存将再度面临威胁。全球最大潮汐发电项目已安装完毕  相似文献   

4.
黄河断流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滔滔不尽的黄河水哺育了祖祖辈辈的两岸人民,记录了这里的人民为了争取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抵御自然灾害威胁和反抗外来民族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尽的黄河却连年断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人们开始了深层次的思考。一、黄河断流情况及趋势分析据有失资料分析,黄河断流自1972年起始之后,在距今25年的变化过程中,其断流频数、历时和河道长度,均不断增加。以距河口最近的利津水文断面(距河口仍有136千米)为例,70年…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1项目重大意义黄河问题研究属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历史上黄河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遍及全河,洪灾主要集中在下游,突出表现为频繁的洪水决口、泛滥和河流改道。黄河治理特别是下游治理,历来是民族兴邦的大事。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防洪取得了7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重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黄河下游大量泥沙淤积在中常洪水行洪通道,形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黄河兰州段近3年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并以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依据,设计问卷并调查了兰州市居民对黄河兰州段水环境恢复的支付意愿(WTP),估算出2007年黄河兰州段水环境恢复价值为1.79亿元.针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提出了治理黄河兰州段环境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绿叶》2021,(5)
正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走来,浩浩汤汤5464千米,一个"几"字流经9个省区,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从上古时期走来,一路跌跌撞撞,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黄河从字里行间走来,她水从天上来、远上白云间,她西来决昆仑、九曲万里沙,奔腾不息,入海不回。然而,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1、1855年,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黄河再一次大改道2、1876~1878年,黄河流域3年连续大旱,饿死、病死人数多达1300万人3、1922~1932年,黄河流域连续大旱,黄河出现长达11年的枯水时段4、1946年,冀鲁豫解放区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事业5、1947年,花园口口门堵复,黄河回归故道,即现行黄河下游河道6、1952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离京巡视,就来到黄河视察,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7、1957年,黄河干流上第一座控制性工程———三门峡水…  相似文献   

9.
如今,大量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受到威胁,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受到了人为地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袭。在去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前,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委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做的调查。数据表明,欧洲59%的两栖动物和42%爬行动物的数量正在减少,这两类动物受到的威胁比哺乳动物和鸟类动物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王国刚 《绿色视野》2008,(11):52-53
壶口瀑布位于秦晋交界的黄河中游,有"天下黄河一壶收"之美誉,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和旅游胜地。观壶口瀑布是从听涛声开始的,大老远就听见隆隆声响。迫不及待地穿过一片裸露的河床后,我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惊呆了——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全国环保系统第二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解振华局长作了重要讲话,中央纪委驻国家环保总局纪检组组长曾晓东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近两年来的纪检监察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刚刚闭幕的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对全党200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两次重要会议为全党、全系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委书记田成平结合黄河、长江源头的水土流失问题指出,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黄河水近年在中游、下游多次发生断流,尤其是在下游地区的山东、河南境内,每年断流的时间逐步提前,断流时间延长,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上游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田书记说,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龙羊峡水电站达不到设计水位,发电量减少.1996年以来,以水电为主的整个西北电网严重缺电,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这对于经济本来就  相似文献   

13.
引黄济青工程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大量的黄河淤泥沉积,却危害了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通过分析黄河淤泥的化学成分、颗粒组成、塑性指数,对沉淀池堆场的淤泥和黄河河床的淤泥进行比较和筛选,最后进行了成型和煅烧,试验结果表明:2号堆场的黄河淤泥完全可以替代粘土作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其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要求,每年可节约土地约13.3公顷.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对包括我县在内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7月12日,环保总局与监察部对我县邓庄、景毛两工业相对集中区实行联合"挂牌督办"。整改过程中,在省、市党委、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  相似文献   

15.
江河源生态环境保护专辑(一)编者按众所周知,发源于青海省境内,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哺育着中华儿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摇篮。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逐年严重,黄河年断流天数1997年已经超过了180天;长江的含沙量也在增加,专...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石家庄市"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之大,增长速度之快,使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城市景观,对城乡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结合目前石家庄市城市垃圾资源处理的途径,提出"垃圾围城"的出路三R行动--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旨在提高石家庄市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3月24日,纪录片《一路向东》在东营电视台晚八点的黄金时间栏目《美丽东营》栏目首播;3月25日,在腾讯视频"绿艾企鹅号"上首发独播,短短10天,点播量超过30万次。今年3月27日,第二届全球绿色经济论坛在德国柏林进行,和其他的世界高级别会议一样,现场专家云集,官员汇聚。而不一样的是,作为全球绿色经济的盛会,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一个地级市的经验分享。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作为联合  相似文献   

18.
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方法,对其游憩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和不同类别游憩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间格局。(2)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总体是以城关区段为"单核心"的集聚空间结构,不同行政区游憩资源分布集聚度不同,东段游憩资源分布呈片区密集状分布,西段游憩资源则为组团离散状分布。(3)4类游憩资源区域分异:自然风光类和人文历史类游憩资源为资源主导型分布模式,休闲健身类游憩资源因受到政策引导和规划建设而呈相对均匀分布态,购物餐饮类游憩资源则为市场主导型集聚分布在城市繁华商圈中。  相似文献   

19.
开发黄河大峡谷区生态旅游可丰富青海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在分析与评价青海省黄河大峡谷区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黄河大峡谷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其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青海省黄河大峡谷区域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以优先保护生态与适度开发旅游为原则,科学制定旅游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加强旅游景区体系建设,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严格保护旅游生态环境,鼓励社区参与峡谷区域的旅游开发等.  相似文献   

20.
<黄河象>是一篇经典性的课文,它曾被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所收录.它是一篇科普性质的小品文,讲述了黄河象古化石的形状及来历,将这篇课文放在祖国其他地方进行讲授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放在庆阳这片地域就具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庆阳市合水县正是出土黄河象化石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