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茹  张晶晶  雷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00-501,533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已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了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的结果,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徐煊 《绿叶》2014,(3):27-32
正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危机并不是任何单一因素所造成的。因而,对岷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也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并行,才可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近年来,随着高强度的水电开发、城市扩张等人为活动影响,叠加原本不稳定的地质状况、自然灾害等,岷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表现日趋明显,周遭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开始受到显著影响。一、人为活动对岷江的影响(一)岷江流域水电过度开发1.岷江上游干流开发情况岷江上游多为峡谷地段,水流湍急,自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最超前的支流,也是我国水电开发起步最早的流域。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将人类需水量纳入了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而初步探讨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估算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植被需水量及人类(生活和生产)需水量,得出当地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34.81×108m3,并提出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应根据现在和将来有效供水量和生态环境年需水量综合考虑,确定适当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以维系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典型旅游型海岛——湄洲岛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海岛资源环境脆弱性。结果表明,湄洲岛旅游资源环境脆弱性的平均值为0.6627,属于中度脆弱区;海岛脆弱性与敏感因子、恢复力因子紧密相关,尤其表现在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失衡、海岸侵蚀、旅游业的脆弱性等4个方面;海岛脆弱性治理首先必须限制旅游的无序开发,增强海岛防御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如果规划得当、管理科学,应该是一条可行的生态改良和发展经济的道路。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层面提出旅游开发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岷江上游流域震后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使本就脆弱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岷江是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的主要水源,本次地震又发生在这两大城市的上游,震区中岷江水质直接关系到这两个城市的用水安全。本文根据跟岷江映秀段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震后岷江水质特征,为岷江的水环境保护及成都与都江堰的饮用水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鲁晓阳 《四川环境》1999,18(1):72-74
本文对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危机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解译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谢强 《四川环境》2002,21(1):51-53
本文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岷江上游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调查,结合地面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岷江上地区以森林,草地为主要类型的生态环境现状,并对该地区1988年至2000年时间跨度内土地覆盖状况的动态变化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两方面影响,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了石羊河流域9县(区)的生态脆弱度分值。根据计算结果,将石羊河流域划分为4级生态脆弱区,分别为极强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在此基础上,对各脆弱区提出生态治理对策,为今后流域开展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岷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确定维持流域生态平衡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测算方法。经测算,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占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的6%~33%,越靠近源头,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越大。建议提高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将生态环境需水占比超过20%的茂县以上河段设为禁止开发区域,取消禁止开发区域内原规划的6级电站。同时在已建电站坝下和各县域出境断面设置生态流量监控断面,确保流域开发的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虎杰 《四川环境》2001,20(4):51-52,56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森林破坏、植被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在上游地区应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型持续农业系统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生态调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主要的开发任务为发电,其次为航运,兼顾防洪及其他。本研究在乌江干流上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运用修正的Tennant法和综合法计算了维持乌江干流各代表性河段基本健康所需的生态需水量。研究表明,目前乌江干流梯级电站采取的调度措施能够满足各代表性河段所需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但目前的调度措施仍是建立在发电效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未能从干流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殊要求进行调度,给干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从多方面开展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生态调度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闽江口海域化学需氧量与溶解氧周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宏 《四川环境》2009,28(6):65-67
根据2008年1—12月的调查数据,对闽江口海域海水中的COD和DO分布状况与特征进行周年的研究表明,闽江口海域全年的COD含量为0.63~1.70mg/L,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季节性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受闽江冲淡水的影响,海水中的COD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海水中的DO含量为5.46—8.03mg/L,海水中DO较充沛。尽管受闽江每年向闽江口海域输送大量COD的影响,但是海水中的COD含量仍然较低,该海域具有较大的COD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4.
以闽江下游福州城区段为研究区间,分析了闽江下游福州段的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了枯水期城市排污口布局和排污强度规划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潮河段排污存在明显的污染物上溯现象,在东南区水厂至马尾水厂备用水源地之间形成高浓度污染团,洋里和连坂排污口对东南区水厂水源地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高潮时刻的高锰酸盐指数增量将达1.0mg/L,氨氮增量将达约0.15mg/L,叠加本底值后水质已接近Ⅲ类标准限值。建议逐步将取水口向城市上游淮安段转移,更换取消东南区水厂的取水口。  相似文献   

15.
Scientists have aimed at exploring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and modeling future landscape pattern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phenomena. This study addresses LUCC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China, from 1974 to 2000.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LUCC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were assessed using cross-tabulation and landscape metrics. Then, using the CLUE-S model, changes in area of four types of land cover were predicted for two scenarios considering forest polices over the next 20 years. 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land decreased from 1974 to 2000 due to continuous deforestation, while grassland and shrubland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At the same time, the farmland and settlement lan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ccompanied these changes. Forestland, grassland, and farmland take opposite trajectories in the two scenarios, as does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LUCC has led to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such as biodiversity loss and lowering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该地区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生态恶化问题。在概述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地貌不稳定性、人口过度增长、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最后提出了实施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综合农业措施改良、控制人口增长和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体系、加强法制监督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