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改性磁种-活性炭工艺处理油污染深井地下水,考察了破乳剂、改性磁种及活性炭投加量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除油条件下对原水进行除油效果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性磁种-活性炭工艺处理油污染深井地下水效果较为明显,出水含油质量浓度在1 mg/L以下,除油率平均达96.7%,出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  相似文献   

2.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州石化污水处理厂废水中自行分离出30株除油菌,用市售的90#柴油作为油品进行筛选,所得菌种用于处理石化厂物理隔油后的废水。通过研究含油量和接种量对除油率、COD的去除率和pH值的影响以及酸、碱、盐对除油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来比较这些菌种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6#菌株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都比较好,除油率约在70%左右,最高为83.67%,COD去除率约为55%左右,最高为60.01%;5#菌株对环境要求较高,在碱性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能力,除油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5%和50%左右。实验菌株在消除石化废水的异味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吹脱法去除水中油类物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动态对影响除油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最佳气水比为5:1、淋水密度为5.0m^3/m^2.h,实验表明在最佳运行状况下,吹脱法对地下水中油类物质的去除率能达到50%左右。还能去除水中的铁,氨氮等污染物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由逆电渗析(RED)技术与电絮凝(EC)技术结合构成由盐差能驱动的RED-EC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模拟乳化油废水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电絮凝器电极材料、极板间距、支撑电解质浓度、废水初始pH及温度变化对乳化油废水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铝阳极材料相比,采用铁阳极材料的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具有更高的除油率。极板间距和含油废水参数(电导率、初始p H和温度)变化会对耦合废水处理系统的除油率产生影响。过大或过小的极板间距均对系统的除油率不利,在所研究的系统中,电絮凝器极板间距为1 cm时最佳。当废水的电导率很低时,系统的除油率也较低,适当增加支撑电解质可以迅速提高系统的除油率。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系统的除油率较高。温度越高,系统的除油率也越高。在实验范围内,对总量为2 L、质量浓度为1 g·L-1模拟乳化油废水经60 min絮凝处理后,除油率可达98.39%。  相似文献   

5.
聚结除油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几种聚结填料除油性能的对比试验,探讨分析了聚结除油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填料的空间构成形式对聚结除油效率有重要影响,当润湿聚结机理和碰撞聚结机理同时存在时,聚结效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当油珠颗粒尺寸超过10μm时,布朗运动聚结速率急剧减慢,而湍流的聚结速率急剧加快。聚结除油反应器内水力条件的紊动程度达到C≥500—700s^-1时,油珠颗粒的聚结速率和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落地油泥是油田产生的一类危险固体废弃物,其无害化处理是目前各大油田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了深入认识超声处理过程中油泥土壤性质与超声处理除油效果之间的关系,以不同油田典型落地油泥为研究对象,超声处理后对其土壤残留含油量、土壤颗粒级配、土壤化学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泥中土壤颗粒粒径较大的大庆、大港落地油泥经超声处理后的除油效果均在60%以上,而土壤颗粒粒径较小的冀东落地油泥超声除油率仅为11%;同时,超声除油效果较好的大庆、大港落地油泥中的钙氧化物含量较低(分别为4.84%和5.94%),而超声除油效果差的冀东落地油泥中的钙氧化物含量较高(11.57%)。进一步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钙氧化物含量高的土壤对原油的吸附量大、吸附强度高、超声除油效果差,而钙氧化物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量小、吸附强度低、超声除油效果好。以上结果可为油田落地油泥超声处理技术的开发及规模化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广州石化污水处理厂废水中自行分离出 30株除油菌 ,用市售的 90 # 柴油作为油品进行筛选 ,所得菌种用于处理石化厂物理隔油后的废水。通过研究含油量和接种量对除油率、COD的去除率和pH值的影响以及酸、碱、盐对除油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来比较这些菌种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6 # 菌株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都比较好 ,除油率约在 70 %左右 ,最高为 83.6 7% ,COD去除率约为 5 5 %左右 ,最高为 6 0 .0 1% ;5 # 菌株对环境要求较高 ,在碱性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除油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 5 5 %和 5 0 %左右。实验菌株在消除石化废水的异味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体油污染日益严重,寻求价廉、高效、环保的除油方法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吸附法除油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水体油污染现状、危害、处理方法,比较了不同类型吸油材料的吸油特性,提出生物质是兼具价廉、环保等多重优点的高效吸油材料。基于此,对生物质吸油材料的选择标准及除油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常用的吸油机制微观分析方法,并对生物质除油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进行三维空间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单一混合层采样所需建井及采样技术较简单,曾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监测,但根据该技术所得地下水污染物数据进行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羽和污染程度描述,常常存在较严重的偏差。以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例,详细阐述了巢式监测井的建井及分层采样技术,并以该场地主要污染物氯乙烯和氯仿为例,对比了来自不同采样技术的两个主要污染物数据,证实了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污染场地地下水进行调查,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PRB修复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渗透反应墙(PRB)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采用PRB技术治理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反应介质的选择和介质配比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以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零价铁粉、活性炭、沸石和陶粒4种混合介质,设计了5个PRB反应器,分别为A、B、C、D和E,对PRB修复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的反应器充分考虑了反应器的渗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介质反应器A、B、C、D和E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6%、75.6%、77.0%、78、9%和79.9%;对NH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3%、82.1%、92.1%、98.8%和88.5%。验证了PRB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对处理地下水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被石油类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某市水源地地下水进行了臭氧净化技术的静态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臭氧对含水层油污染的处理是有效的。本试验为将来现场应用臭氧氧化法治理地下水中的油污染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对印刷用铝基材碱洗废液进行了循环利用研究。首先将高COD含量的碱洗废液进行除油脱色处理,通过石灰和硬脂酸的协同效应,使COD含量从26300mg/L降至480mg/L,色度降至60°;然后利用含铝碱性废液通过碳化法制备出结晶度66%的拟薄水铝石产品;最后对分离后的碱性废水按配方要求配制,对铝基材进行除油实验,经5次循环表明,除油效果和对铝基材的腐蚀率均100%达标。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分析了污染物入渗的主要途径,探讨了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过程,提出了加强污染源管理,保护地下水环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遗留污染场地,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并加重水资源短缺,而现阶段缺乏易操作的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方法。为筛选有效的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蒙特卡罗法(MC)的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方法。该方法利用AHP构建指标体系,结合MC进行抽样,避免了定性描述和单一数值评价带来的不确定性。将该方法用于某铬渣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筛选,发现化学氧化/还原是最适宜的修复技术,筛选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污染企业向沙漠地区地下排污造成地下水污染这一问题,以腾格里沙漠地区某化工厂地下水污染为研究案例,提出适合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优选方法。在综合考虑修复技术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修复技术优化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中的消去和选择转换法(ELECTREII)对修复技术组合进行优选排序,确定适合该地区的最优修复技术方案。结果表明,5种地下水修复备选技术中可渗透反应墙、抽出-处理、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较为理想,综合考虑该污染场地特征以及地下水治理要求,得出最佳修复方案为:对高污染浓度区域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联合修复;对于低污染区域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该优化方法可为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活性半焦用于油田含油污水除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廉价的半焦为原料,制备用于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吸附剂。采用高温焙烧活化、水蒸气活化、高压水热活化以及硝酸、氢氧化钾活化等方法对半焦进行活化处理,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测定除油率来评价活化效果,重点讨论了氢氧化钾活化条件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OH与半焦质量比为6∶1,80℃浸渍3 h,550℃焙烧1.5 h时,制备的活性半焦吸附除油效果最好,除油率可以达到75.6%;活性半焦对油的吸附符合Freund lich吸附方程。利用酸碱滴定法对样品表面酸碱官能团进行分析,发现KOH活化后半焦表面碱性亲油官能团明显增多;通过SEM对半焦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KOH活化后半焦产生大量有利于吸附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柴油为污染物,通过一维砂柱实验模拟油污土壤中柴油去除过程,从油水界面张力(IFT)角度分析溶液pH、淋滤速度和表面活性物质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油水接触时间、升高或降低蒸馏水pH值均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低淋滤速度下单位孔隙体积水中石油浓度较大,而水溶液pH的变化对除油效果影响不明显。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乙醇使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因此表面活性物质的除油效率明显高于蒸馏水,乙醇溶液的除油效率随着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从石油释放动力学方程计算的柴油累积释放量看,50%乙醇除油效率最高,8 mmol/L SDS溶液次之,在淋洗初期柴油去除效果最为明显,而在中期和后期除油率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桂烈勇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1):63-66,80
根据太仓市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对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认为地表水水源已受到轻度污染,属Ⅲ类水;地下水的水质较差,已不适合于直接饮用。饮用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挥发酚、硝酸盐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水源安全保护对策:法律法规与行政手段、技术支撑、经济支持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聚结除油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聚结填料除油性能的对比试验,探讨分析了聚结除油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填料的空间构成形式对聚结除油效率有重要影响,当润湿聚结机理和碰撞聚结机理同时存在时,聚结效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当油珠颗粒尺寸超过10μm时,布朗运动聚结速率急剧减慢,而湍流的聚结速率急剧加快.聚结除油反应器内水力条件的紊动程度达到G≥500~700 s-1时,油珠颗粒的聚结速率和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阴某地块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与修复项目的工程实施过程介绍,重点针对柔性垂直/水平阻隔技术、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风险管控项目应用中的技术原理、施工流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可为后续采用柔性垂直阻隔技术的风险管控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