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神农架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自然优势条件和农业资源特点,提出了发展山区、河谷、城镇基地,创建名牌资源品种的建设方针。  相似文献   

2.
陈筱 《农村生态环境》1999,15(4):32-33,36
分析了神农架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自然优势条件和农业资源特点,提出发展山区,河谷,城镇基地,创建名牌资源品种的建设方针。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浙江省3个“全球500佳”生态村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与优化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指出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变单一农业系统为农工商多种经营的高效综合农业体系,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正确方向。村办工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只要工业建设项目选择得当,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品因投入劳动和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形成价值。农业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伴随其本身的价值,还会产生其经济效益。利用生态循环中可以再生的资源,可产生生态经济效益,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产生技术经济效益,流通领域中的供求优势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京溪园山坑田的改造、开发、利用是以坡顶、坡腰和坑底构成能量的良性循环、建立立体农业模式为其特点的。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山坑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新格局,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京溪园山坑田立体农业模式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英乡为例,阐明了广东石灰岩山区土壤资源的生态环境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提出了顺应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小气候优势、推广良种良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绿色企业以及保水保土等一系列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并在江英乡付诸实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广东石灰岩山区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布局方法其经济效益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四年来我们在张佳齐家进行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型、决策指数优选匹配计划型和计划空间型三种布局方法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986年按生态农业的基本型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虽然比1985年按传统农业型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其经济效益要高得多,该户1986年农业总收入和纯收入分别比1985年增长39.0%和50.2%。但经济效益远不及1987年按生态农业的决策指数优选匹配计划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更不及1988年按生态农业的计划空间型布局方法安排的农业生产。该户1987年农业总收入和纯收入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148.2%和148.7%,1988年农业总收入和纯收入分别比1987年又增长了116.6%和120.2%。所以不断地优化生态农业的布局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滨海湿地两个观光农业系统的能值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值研究方法对深圳市海上田园旅游区的芦花湖和农家小院两个观光农业系统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从系统和子系统两个层面,进行了能值产出、环境负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比较;与珠三角另一个观光农业系统(百万葵园)、两个基塘农业系统(菜-鱼、菜-猪-鱼)和一个巴西基塘系统(谷-猪-鱼)进行了横向比较.从货币收益的角度看,农家小院系统的费用使用效率、商品生产获利能力要优于芦花湖系统.但能值整合分析却显示出不一样的结果:两系统内旅游业子系统的能值交换率较高,而二者的农牧业子系统及农家小院系统的水产业子系统的能值交换率均较低,其生产效率仍有待提高.芦花湖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为7.31,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为0.255,分别是农家小院的0.25倍和2.26倍,因而更具长远发展优势.与传统农业相比,观光农业的能值交换率和环境负载率整体偏高,表明其在经济效益创造上优于传统农业,但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与传统农业尚存在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需借鉴传统农业的经验并加以改善,防止观光农业发展中绿色产业褐色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和灰色理论,从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物流和价值流出发,分析了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已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总能量产投比已达2.5以上,土壤子系统中的营养物质也出现了盈额,N1.76kg/亩,P_2O_53.43kg/亩,K_2O0.53kg/亩;各个子系统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种植业、副业和渔业收入的灰色模型发展指数分别为-0.043,-0.214和-0.251。根据复合关联度分析,提出了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对策为:在强化和完善生态农业措施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农业投资,强化劳力素质,加强有机肥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张集芳、黄裕华同志提供部分资料.欧玲坤、朱道宏同志提出了宝贵意见,深表谢意.珠海设立经济特区初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构想,1986年决定在金鼎镇开办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由市农委组建,并领导抓好示范区生态农业的规划和方案实施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金鼎农业示范区已建成了亩、畜、渔、果、菜、花、工、贸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基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92年决定将经济建设重点西移,把六乡、莲溪和上横三个镇划为永久性农业镇,作为市菜篮子工程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曾祥添 《生态环境》2001,10(2):171-172
"三高"农业与土壤和肥料有密切关系。地力是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取得高产、优质、高效,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培肥地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都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肥地力、因土种植、合理施肥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土肥工作,将影响"三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海南优超的光、热、水等生态气候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导致农业落后的原因,提出如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产粮食的途径,其对策为:着眼于充分合理利用气候、土壤、生物资源;以生物技术为主,辅以适当的化石能源投入,取得最佳的转换效率和经济效益;合理配置多样化的农业生物结构,协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产;合理安排食物链和物质再循环,”变废为宝“,对光合产物进行深度利用,以提高转换效率。特别提出,在充分挖掘光能、热能、水资源潜力的同时,要发展和保护以木本植物为主的农业林,以扬光热丰富之长,补水分时空分布不匀之短,达涵养水分、调节河流流量、调温、消风、保护土壤肥力的目的。同时还提出要建立起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增加农业投入。如以饲养业为中心,食物链为纽带,增加土壤肥力,发展沼气,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在全岛逐步推广海南农业经济腾飞的长久方针——生态村、生态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工程中食物链结构及其类型,提出通过调整食物链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所产出的供人类直接需要的高能量、高蛋白产品,从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还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工程中平面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的综合调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结构元、结构链和结构网3个层次对石辛庄村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调控,并从生态效益、资源利用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4个方面对该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效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著名草原生态学家任继周教授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的。本文通过对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家庭草地农业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较完整的家庭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复合生产体系结构及草地农业生态工程系统的一般模式,用具体试验资料说明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从生物能量转移的角度,探讨了一个村庄农业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首先在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而构造一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变化,然后在计算机上做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对我们所讨论的系统,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燃料热效率,减少生物能做燃料的比重,调整作物结构,发展畜牧业,就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进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19个区县(自治县)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方面选用20个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作出分类评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都市带动区、四川盆地边缘区、库区中部地区、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三峡库区前沿区.  相似文献   

18.
浙江3个“全球500佳”生态村产业结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浙江省3个“全球500佳”生态村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与优化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指出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变单一农业系统为农工商多种经营的高效综合农业体系,是生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至布加勒斯特的飞机上,当我们鸟瞰大地的时候使我们醒悟到地球上适于人类生存的地盘是十分有限的。人类必须知晓生态学知识,自觉地保护和充分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资源。罗马尼亚有坚实的生态农业基础:1.农、林、牧、副、渔用地比例为15:10:7:1:1,具有生态平衡、经济协调的国土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2.注重发展综合型农业和商品经营,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好;3.国家政府重视生态农业理论思想的贯彻,指令全国农村实行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培育生态适应性强的动植物良种,开辟自然能源,建设优美的农村居民点等等。此外,农业(包括林,牧等等)研究所及其下属实验站以网络形式遍布各地,且都是研究与生产结合的综合体,生态色彩很强。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与探讨,指出当前我国在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且总量不清、农业废弃物粗放低效利用且闲置状况严重、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与产业化水平滞后,以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时,总结指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个发展方向,即向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基质化和生态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包括:(1)建立与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相关的政策法规;(2)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3)加快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鼓励和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