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核电站场地断层活动性识别标准,作者提出了6点建议:1. 晚更新世、特别是全新世地层被扰动或错断;2. 断层泥年龄小于10万年;3. 沿断裂带存在明显的线性构造;4. 有破坏性地震(Ms≥5. 0) 沿断层发生;5. 现代微小地震沿断裂带形成“地震线”;6. 在断裂带上发现可靠的古地震遗迹。此外,为了使断层活动性评定做到定量化,作者还提出了断层活动度概念。  相似文献   

2.
通过精确修订震源位置后,小震呈现线性或带状分布规律,使用数学方法对线性或带状分布的中小地震拟合一个空间的平面作为震源断层,来揭示地震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的关系。以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0级盲断裂地震为例,对大震区余震的震源断层进行拟合,获得了3次地震发震断层在震源深度上的几何结构和运动方式,且拟合结果与深部构造探测比较吻合,表明震源断层方法对于活断层探测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据历史记载,保加利亚记载地震已有2400年的历史。该国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高地震活动部位,有记载以来,常遭破坏性地震的袭击。地震活动性有两个主要源:a)来自周边国家(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地震;b)以SE—W和SE—NW走向为主,确定一级线性构造的局部断层(图1)。地震危险性的若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等震线图及其副产品——最大预期烈度(Grigorova,1977,1979)。对核电站、热电厂和一些工业目标已进行了场地评定研究工作,但其结果不宜公布。1988年完成了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新的地震图和建筑规范(Christoskvo和Sokerova,1988)。发表了对一新工厂场地评估和地震危险性谱分析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确定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宏观震中,地震等震线、发震构造,并对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苍山52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苍山县沂堂乡台井和塞子一带(北纬34°585′,东经118°08′);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构造环境和震源破裂是影响地震烈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发震构造系共轭破裂,北西向为主破裂,北东向为辅助破裂;研究认为本次地震发生在一条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层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沿这条断层不会再发生5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面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菏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断层上盘向上逆冲,使应力最后集中在两条断层的交汇部位致5.9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未来地震灾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青藏高原地震带、活动构造、活动断裂人手,讨论了该区大地震活动规律,指出东昆仑山断裂带东-西大滩段可能是未来发生大地震的最危险地段;提出了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一、问题的提出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以下事实: 1.地震构造与现代构造研究的重大进展灾害对科学的挑战,往往导致科学的进步。例如1966—1976年期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事件,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人们向地震科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一般讲,地震是活动断裂的产物。然而,经历了上述大地震事件之后,我国著名地震构造专家丁国瑜教授作出了新的回答,地震断层有两类,一类是与已有的老断裂一致的,即各种活动断层,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 ,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 ,提出了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9.
地下搞清楚: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填图计划,由"喜马拉雅计划——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和"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两个项目组成,计划完成我国大陆破坏性地震多发地区和主要活动构造带地震多发地段的主要活动断层条带状填图和关键构造部位深浅构造关系探测,建立区域地震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主要活动构造带地震多发  相似文献   

10.
地震块体模型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率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地震块体模型 ,尤其是当界面法向和切向刚度较大时 ,能产生明显的共轭剪切破裂带。地震块体模型存在老断层 ,呈现各向异性 ,因而 ,促进了某一方向上的主条带充分发展 ,与主条带共轭的次条带被抑制。存在复杂地质构造可能是地震带的间隔距离并不严格相等的原因。地震发生在剪切破裂带交叉部位的原因是这一位置剪切应变率较高。考察应变率场能揭示出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在构造运动作用下 ,新生构造与老构造并不重叠是可能的 ,因而 ,新生构造的交汇点就不一定出现在老断层上。地震块体模型的中心块体的尺寸越大 ,中心块体越稳定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阿富汗是一个多地震活动地区,它位于阿尔卑斯地震带,地震是该国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因此,可以认为,地震危险性评定对估计重要结构及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早在1945年,Steng汇编了阿富汗第一部强震目录(1504~1944年),以此为基础,他编制了一张全国地震活动图。随后,古登堡(1949)和里克特(1954)先后对阿富汗各地震区作了全面对比。1962年的苏联地震图集刊载了1893~1952年该地区所发生强地震的进一步资料。Heuckroth和Karim(1970)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Mirzaev等(1980)计算了阿富汗北部的厄尔布尔兹—马纳尔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接着编写了一份该国地震危险性评定报告(Mirzaev,1985)。Saleem(1976)和Abdullah(1977)发表了库尔姆地震资料,该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回顾了地震危险性评定方法的要点之后,提出了一种评定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的要点是:(1)用现在流行的方法对地震活动性进行统计分析和潜在震源划分,并将潜在震源简化为矩形断层模型;(2)在某一潜在震源上,一旦发生某一震级的地震,则采用强震地震学的研究结果从物理上模拟这次地震在重要工程场地引起的强地面运动;(3)在这一潜在震源上,可以构造出在预测的T年内符合震级-频度关系的一组随机地  相似文献   

13.
学术口窗     
<正> △北京举行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 1981年12月6日至12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大陆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有关论文摘要一百余篇。这次会议是全国地震地质界自1979年银川“古地震与活动断层”学术讨论会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地震地质方面论文检阅。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地震地质工作有如下几方面新的进展: 地震地质不仅是地震加断层的简单描述,巳开始注意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物理学与之结合,研究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在深部与浅层研究相结合方面,加强了对中下地壳  相似文献   

14.
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的生成环境、活动与破坏特征及震源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鹤岗矿震的孕育和发生受到人为采掘因素和区内构造应力场的双重作用。在特定的构造物理条件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矿使井下断裂构造从稳定状态逐渐活动或蠕动,致使局部活化。矿震具有震源浅、对地表破坏强的特点。震源机制表现出断层的运动方式有走滑断层,也有正断层和逆断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应力场状态进行分析;利用震时被灵敏仪器记录到的高分辨率应变(形变)阶的量值及其空间分布来反演地震断层的参数。将大地形变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统一标度的归化,对前兆观测物理量进行归化处理分析,并进行震例验算。为正确把握地震时震源周边岩石中的应力过程及对在岩石中设置的形变类仪器的影响情况,特选择在布有各类高灵敏形变观测仪器的徐州综合形变地震台大型坑道中,使用化学致裂试验模拟震源的致裂点周围不同构造和距离位置上的岩石应力状态,分析应变的衰减规律,研究岩石中的不同构造方向上与距离因素有关的能量释放情况,建立相应的关系式。编制了震源参数反演、前兆场物理量归化处理等计算软件。通过震时形变资料反演地震断层参数,在为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汶川地震滑坡的调查和勘测,探讨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汶川地震滑坡的减灾防灾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地震滑坡的优势坡度范围和最优坡度;地震滑坡面积-频率分布符合对数分布规律而不同于降雨等诱发滑坡的幂律分布。坡向与断层破裂方向的夹角控制着汶川地震滑坡频率、坡度和面积的分布,当坡向与断层破裂方向一致时,受地震抛掷作用滑坡发育的频率和面积的比例大、滑坡平均坡度小;当坡向与断层破裂方向相反和坡向与断层的倾向一致时,受地震撞击崩裂作用,滑坡发育的频率和面积的比例较小、滑坡平均坡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选择川青地块及周边3条主要活动断层——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东昆仑断裂带为研究对象,以构造应力场资料及GPS监测数据作为地表约束参考,结合地质资料及历史地震资料,基于与状态相关的摩擦本构关系,模拟了研究区域内最近的4次强震——昆仑山口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芦山地震发生前后断层——地块体系的力学和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应力、应变、位移状态与地震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初步推断研究区域内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为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道孚段、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和东北段。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龙门山区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一次震惊世界的灾难性地震,四川省汶川、北川和青川等县均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截至2008年9月,因地震死亡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09人。同时,本次地震也为国内外地震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深入剖析逆冲型地震构造特征、地震破裂过程、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发震活动断层地质滑动速率、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从河间地震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震区所在的里坦新生代断陷构造带、烈度分布和地震破裂带、地震活动以及深部结构资料,讨论了河间地震的若干问题:1.地震发生在沧县隆起上的里坦新生代断陷地区;2.地震破裂带的走向为北东15°;3.极震区是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断层形变剖面资料分析泾阳口镇-关山断裂活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泾阳地震台1986~2005年跨口镇一关山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指出形变剖面各点的运动特征:1995年前泾阳台N1A测线资料基本上呈线性变化,1995~1997年该测线形变资料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异常,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发生4.8级地震,靠近断层的点位发生了阶跃式变化,之后各点位运动渐趋于平缓.其后结合断层位错模型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分析得出该形变变化主要由地裂和断裂活动共同引起;不考虑地震引起的异常时段,分析1986~1994以及1999~2005形变年变化量,可看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利用1986~1994形变速率进行断层蠕滑段或地裂速率及深度反演.从反演结果可以看出,基准点N1比较稳定,3号点附近的地裂较浅,底部几十米,以垂直下滑为主,兼有张裂活动;5、6号点之间的断层活动深度在1 km左右.该断层上盘仍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