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蚂蚁的官司     
正一年秋天,上海一家皮革厂的一批产品从上海发货,通过海路运到日本东京。当东京的客户打开包装启封时,竟然发现崭新的衣服里面爬着黑压压的蚂蚁,装衣服的盒子变成了蚂蚁窝!这还了得!日方老板大怒之下,把这箱衣服用飞机又运回上海,向皮革厂提出强烈的抗议,并要求经济赔偿。如晴天霹雳,一直以信誉取胜的这家皮革厂的领导惊呆了。他们一面组织谈判代表团处理这起前所未有的"外经纠纷",一面迅速向  相似文献   

2.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本办公室清洁和安保公司大成计划推出可以"唱歌"的无人机,催促加班员工下班回家。T-Frend无人机在加班员工头上嗡嗡地盘旋,播放《友谊地久天长》这首用于日本商店打烊的乐曲,催促加班员工回家。这款特别的无人机是日本为摆脱加班时间长印象的衍生产品。然而,专家们对这个想法的  相似文献   

3.
据说,在斯里兰卡岛上的一些村庄里,人们把积累起来的垃圾运到一种大蚂蚁窝附近,这样,经过不长时间,蚂蚁就把这些垃圾消灭掉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况且,现代化大城市里的垃圾堆积如山,恐怕再有力量的蚂蚁群也只能望“山”兴叹了。据统计,一个3—4人的家庭平均每天要扔掉一桶垃圾,平均一个市民一年要扔掉100桶,也就是说要扔掉1立方米(约180—200公斤)左右的垃圾。商店、旅馆、车站、市场和影剧院产生的垃圾占整个城市垃圾的30—50%。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一年中所排出的生活垃圾就超过了1亿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垃圾装车皮的话,长度可达从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10倍。而且,城市排出垃圾的数量每年平均以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正福喜的名字表达着朴实的本土化诚意,讨了"福兮"的口彩,却没走出"祸之所伏"的怪圈。当然,福喜,这名字是土的,这公司是洋的,这规模是大的,这格局是小的。福喜事发,将福喜领进中国的最亲密伙伴麦当劳大叔,全面暂停双方握手合作的关系。这一个"暂"字可以理解为再退一步的缓,不过,毕竟,麦当劳哪怕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暂"变饮品店,也确实是松开了手。福喜事件一声惊雷,境内洋快餐们为独善其身而绞尽脑汁,但对网下的中国并没有太了不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14,(10)
正今年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于9月23日10时45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沿海登陆。气象台的历史资料显示,"凤凰"的此次登陆,是1949年至今第6个登陆上海的台风。上一次台风登陆上海是在25年前。一时间,沪上各大媒体都以敏锐的新闻"嗅觉"捕捉到这一绝好的新闻素材,关于"台风—暴雨—内涝"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就台风而言,它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多年来,针对"台风灾害"的研究不可谓不全面,针对"台风灾害"知识的科普不可谓不重视,相关"防台"措施不可谓不及时,可  相似文献   

6.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住房建得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不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大规模停水停电的现象,虽然住房无恙,但持续停电却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日本如今出现了能有效应对灾害时停水停电等状况的"防灾住宅"。  相似文献   

7.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5)
正(上期答案)"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不友好,从普通感冒到恶性肿瘤,人类的多种疾病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令人讶异的是,有些"病毒"确是抗击肿瘤的利器,那科学家是如何"驯服"这些病毒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的呢?科学家"驯服"病毒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的灵感来源于近一百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据20世纪初的病历记载,一位患有宫颈癌的妇女被狗咬伤后向医生求助,医生按照标准流程为她接种了狂犬病疫苗,这是一种减毒活疫苗,而令医生惊奇的  相似文献   

8.
正据美国媒体报道,8月,中美都进行了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的试射,但均以失败告终。虽然两国的试射均未成功,但这标志着中美两国之间的军事竞争仍在继续,两国都试图研发数倍于音速的高精确度导弹。这已不是中国第一次试射,早在今年1月,中国首次被外媒披露开展此类武器试射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不禁感叹:中国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试验标志着中国新型战略核武器和常规导弹发展计划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什么是"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是一种基于"弹道式巡航导弹原理"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从技术原理上讲,高超音速飞行器也并不是新鲜事物,钱学森教授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就提出了这种"助推—滑翔  相似文献   

9.
博庸 《防灾博览》2015,(2):62-63
"化肥施用过多问题确实存在,它导致土壤酸化严重,最明显的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机质单一,通俗地说,就是土壤营养不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施卫明说,根据多年来对水稻主产区的调查发现,我国稻田氮肥施用量比日本和韩国多20%,与泰国、越南相比,施用量就更高了。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庄稼这枝花,几乎全靠"化肥"当  相似文献   

10.
正据报道,日本一大学研发出一款悬浮灭火机器人,让消防员可以遥距控制机器人进入火场内扑救熊熊烈火,降低消防员因救火而造成伤亡的风险。这个由日本东北大学教授田所谕等人开发的悬浮灭火机器人名为"Dragon Fire Fighter",外型如同一条龙,主体是一条连接消防车、全长3米的粗喷水喉管。喉管前端和中间部位有喷水口。当喷水时,水的喷射力会使机器人悬浮在空中,犹如"飞龙在天"。机  相似文献   

11.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成功发明了一种帮助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特殊服装。穿上这种由电子机械设备组装而成的"衣服",人在劳动时仿佛多了一个机器人帮手,  相似文献   

12.
由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院与日本国际发展中心共同发起,并得到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支持,在国际地震学与地震工程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于1992年12月15日至17日在日本筑波举行了国际震灾减轻技术研讨会。这是日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的武士时代,地震被认为是大地保护神和异常活跃的大鲶鱼在地下激战引起神对人间的光顾。 现在,地震又与一种新的几乎不可能的原因扯到了一起,这个原因就是雪。日本地震学家早就知道,日本内陆的强地震通常都发生在春天和夏天。最近,他们开始把地震归因于这种白色的东西。这种联系听起来难以置信,但却是有科学根据的,其原理已经获得证实,说明雪在引发地震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热岛就是城市气温比其周围地区高,在近地层气温分布图上,城市是一个封闭的高温区,犹如汪洋大海中孤立的岛屿。据日本气象部门公布的数字,过去100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7℃。然而在这期间,东京市区的气温竟上升了7℃。经航天航空遥感测量发现,在城市热岛中还存在着多个强度很高的热岛中心。如上海市新近出现三个"热岛中心"。即普陀区苏州河沿岸、杨浦区东段、黄浦江以南上钢三厂三个地区,昼夜气温均高出  相似文献   

15.
正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地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天,12岁的张立在家玩。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家里只剩他一个人。突然门铃响了,小张立打开防盗内门看到一个穿着警服、目光锐利的人。"你是张立吧,我是你爸爸的一个同事。"来人脸上的表情很亲切。"噢,对不起,我不认识您。"张立本想打开铁栅子门让这个人进屋,隔门说话不太礼貌。但最终他没那样做。"您有什么事吗?我爸爸不在家。"  相似文献   

17.
鲍泽 《防灾博览》2007,(5):18-18
2007年7月4日,风景区衢州烂柯山上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衢州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华正媛一行。他们不看美景,只关注树林里人工制作的鸟巢:外形和信箱有些相似,用木板铁丝做成,质朴有趣,和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华正媛说:"这是为山喜鹊等‘森林卫士’准备的‘现房’,半个月前刚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受灾情况2011年3月11日14:46分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发生M9.0地震,这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以日本东北地区沿岸为中心,受灾波及宫城、福岛、岩手等8县。震后发生大规模海啸,其中相马观测到9.3米以上、宫古8.5米以上、大船渡8.0米以上海啸。东日本大地震受灾范围广,灾后有10都道241市町村适用日本灾害救助法,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的2府县25市町。  相似文献   

19.
鲁南一些地方称"下地"为"下湖",位于村南的土地称为"南湖",位于村北的土地称为"北湖",位于村东的土地称为"东湖",位于村西的土地称为"西湖"。历史上,鲁南地区并没有什么湖泊,为何有此称谓?这引起了作者的兴趣,于是作了些调查,查阅了些文献,结合1668年郯城地震灾害特点,对这一地区震后移民情况进行了一番分析。认为这种称谓是外来移民承传下来的口语,说明这地区的移民多来自于"湖区"。以下分析供讨论:  相似文献   

20.
赵华 《防灾博览》2012,(6):30-34
减灾教育在灾害频发地和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日本经常被地震"光顾",因此其防灾措施之严格、灾难教育之全面,早已闻名于世。美国在经历了"9·11"事件之后,把对灾难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印度洋大海啸对东南亚国家的警示意义也同样值得一提。事实上,把灾难教育提上议事日程的国家绝不止这几个国家。联合国早在1989年就决定,将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减少自然灾害国际日",全球数十个国家纷纷开展了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