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探索采用微藻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净化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的可行性,研究测定了一些常用饵料微藻对水体N、P的去除能力.主要以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塔胞藻(Pyramimonas sp.)为...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清除养殖海水中营养盐的技术方法为目的,借助微藻吸收海水中无机盐的属性和海绵泵入海水从中阻留消化微藻的能力,设计了潮间带海绵间接清除海水中营养盐的方法,即先用小球藻吸收海水中无机N、P营养盐,然后放入海绵用于阻留消化海水中的微藻,接着取出海绵以保持小球藻继续吸收无机N、P营养盐。在灭菌海水和养殖海水的体系(5 L)中,微藻初始密度分别为81×104/mL和77×104/mL、放入海绵的生物量约40 g(鲜重),在保持水体中小球藻密度与接种密度相同水平条件下,海水中无机N、P营养盐浓度分别减少约60%和90%,海绵生物量增加约5%~7%。繁茂膜海绵间接清除海水中无机N、P营养盐的技术方法在封闭海水养殖体系和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富油微藻-真菌共培养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构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的共培养体系,通过调节不同比例的微藻真菌初始接种量,对模拟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物去除、藻菌结合与采收、生物质干质量与生化组分以及生物柴油生产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C. vulgaris和A. oryzae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与C. vulgaris单独处理相比,共培养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最优藻菌接种比例为25∶1,TN、NH4+-N、TP、COD和Cu(Ⅱ)的去除率分别达72.51%、71.19%、92.23%、91.47%和90.38%.藻菌共培养对3种磺胺类药物(SAs)也具有显著的生物去除效果,磺胺二甲嘧啶(SMZ)、磺胺甲恶唑(SMX)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的去除率分别达57.61%、58.31%和50.48%.(2)丝状真菌易于与微藻形成球状体,在菌丝强力支撑作用下,C. vulgaris在废水中呈现悬浮状态,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并实现对微藻的高效采收,最高采...  相似文献   

4.
采用普通小球藻(C.vulgaris)作为实验藻种,搭建缺氧MBR-微藻膜反应器(缺氧MBR-MMR)耦合系统处理海水养殖废水,前置缺氧MBR用于有机物、NO~-_3-N和NO~-_2-N的降解,释放的NH~+_4-N进入MMR用于微藻生长而得到去除,考察协同处理效能和微藻采收情况,探究膜污染行为.反应系统共运行91 d,对NO~-_3-N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0%和88.0%以上,对PO~(3-)_4-P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4%和84.7%.普通小球藻在进行连续采收的情况下,能以平均浓度为9×10~7个·mL~(-1)的生物量稳定运行,实现了较好的去除效能和资源化利用.通过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MMR内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是色氨酸类蛋白质和腐殖酸类物质,与缺氧MBR内膜组件相比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8年对大长山岛临近海域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叶绿素a分级法测算微藻粒级结构的误差.结果发现,叶绿素a分级法测算微微型藻类(< 3μm)误差高达82%,严重低估了小粒径微藻的组成,分子鉴定分级法测算春季小粒径微藻生物量组成平均为86%,夏季平均为52%,秋季平均为20%.春季优势种抑食金球藻生物量占41%,夏季优势种金牛微球藻生物量占21%,这2种微微型藻类会严重影响滤食性贝类正常摄食生长,养殖风险较高.总氮、总磷、溶解硅等环境因子和贝类摄食的下行效应影响着该海域微藻粒级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浮游微藻携带和传播WSSV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 unaliella salin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四种浮游微藻为实验对象,研究其是否可以携带和传播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病病毒(WSSV).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微藻和WSSV病毒粗提液混合后,经PCR检测发现在混合后96 h内微藻都可以携带WSSV,其中湛江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在144 h内为WSSV阳性,盐藻在120 h内为阳性,然后在不同时间呈现WSSV阴性.采取病毒-浮游微藻吸附法,用携带WSSV的微藻投喂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5d,经套式PCR检测,美丽猛水蚤为病毒阳性.这说明浮游微藻可以携带并且传播WSSV.  相似文献   

7.
15株微藻对猪场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及其细胞营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调查了15株淡水微藻在猪场养殖污水中的生长性能、细胞组成及各微藻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5株微藻均可有效降低猪场养殖污水中的氮磷含量,但不同藻株对污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多棘栅藻(Scenedesmus spinosus)SHOUF7、多棘栅藻(S.spinosus)SHOU-F8和四尾栅藻(S.quadricanda)SHOU-F35去除总氮效果最佳.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和斜生栅藻(S.obliquus)SHOU-F21去除硝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可达到100%.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SHOU-F3、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SHOU-F5和四球藻(Tetrachlorella alternans)SHOU-F24去除氨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97.82%.各株微藻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均很高,可达91.00%以上.利用猪场养殖污水培养的各株微藻细胞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椭圆小球藻(Ch.ellipsoidea)SHOU-F3(43.90%),含量最低的为多棘栅藻SHOU-F8(23.87%);16∶0和18∶3n3在各株微藻中含量均较丰富.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sp.)SHOU-F19和针形纤维藻(A.acicularis)SHOU-F120的脂肪酸甲酯的理论烷基值超过47.因此,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和四尾栅藻SHOU-F35是净化猪场养殖污水的优良藻株,其中,多棘栅藻SHOU-F8是猪场养殖污水净化耦合微藻生物柴油生产的合适藻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常用饵料微藻绿色巴夫藻对高密度海水养殖水体中N、P的去除能力,探索去除养殖水体中N、P的最优条件,选择起始藻细胞数量、养殖水体稀释率、温度、光照和盐度五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稀释率为50%时,绿色巴夫藻对NH4-N和PO4-P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8.7%和85.5%.各种因素影响藻体去除水体...  相似文献   

9.
初步探讨了综合利用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和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的生态互补性净化网箱养殖沉积物中的氮、磷污染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玉足海参的活动能增加海水中NH4-N、NO2-N、NO3-N、PO4-N、TN(总氮)、TP(总磷)和叶绿素a(Chl-a)的浓度;半叶马尾藻的生长活动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NH4-N、NO2-N、NO3-N和PO4-P的浓度,并抑制海水中浮游微藻和沉积物表面微型藻类的生长繁殖。综合利用前者的释放作用和后者的吸收作用可以使网箱养殖沉积物中TN和TP的浓度有略微的降低,并有利于维持小水体环境的pH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日益增多的污水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相比,微藻污水处理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方法。微藻生长繁殖快,光合效率高,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金属离子及有毒物质等污染物。分析了微藻污水处理几个关键环节的研究和发展,包括藻种的选择、微藻污水处理的体系、微藻对各种类型污水处理的可行性及微藻回收等。指出微藻污水处理的优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微藻污水处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环境》2006,(1):80-83
午后的冬日阳光下,周围很静。陈家祠.一个以沉思的地方,一个可独处的地方,一个可以琢磨的地方。在暖暖的冬阳下.一段思古情绪慢慢绽开,盛宴开席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4.
绿色生产力是以"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生产力。绿色文化是以生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系。绿色文化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价值选择。绿色文化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发挥生产力功能。绿色文化作为价值观,指导管理、法律法规等,共同实现生产力绿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当代企业建设环境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塑造企业环境文化的途径,旨在为企业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哑铃湾网箱养殖环境容量研究Ⅱ.网箱养殖环境容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作者自己建立的网箱养殖污染负荷模型,结合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对哑铃湾网箱养殖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该海域养殖容量不断地变小,当预计只养1a时,它的容量为54100箱,10a以后,它的容量就变为34500箱。而目前该海域只有4000箱左右的网箱,还远远没有达到它的环境限制容量。  相似文献   

18.
在综述分析前人关于网箱养殖污染负荷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网箱养殖物质平衡方程和实地监测实验数据,建立了哑铃湾网箱养殖污染负荷数学模型,并在模型中首次考虑了底泥累积污染影响.一方面为计算网箱养殖环境容量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参数,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外相关的计算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伟利 《环境》2005,(12):78-79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这是城市最温情的一刻.在这种美景的背后,有一群专注于电力供应的人们,为了万家灯火而默默地工作.记者在对广州供电局的采访中,再次体会到“责任在肩”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20.
哑铃湾网箱养殖自身污染状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2002年4月、7月、10月和2003年1月对哑铃湾海域网箱养殖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情况。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增加了水体中N、P的含量,改变了养殖水体中一些化学因子的垂直分布,加速了哑铃湾海域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哑铃湾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