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火灾逃生管     
不幸在火场遇难的,多是躲避不及,以致在烈焰中丧生。美国一家公司最近为高楼大厦展出一套火灾逃生设备,叫做“逃生管”。它是一条长30m的管子,外层由可抵挡高热与浓烟的铝合金制成,内层是可伸缩的柔软材料,当发生火灾时,救生管被送至建筑窗口固定,困在火海中的人钻进逃生管的入口便能一路平安地滑到地面。逃生管每隔2m左右还设有一个拉链做逃生口,万一卡在管中,稍稍移动位置就能找到逃生口,拉开拉链便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这套设备引起了美国很多消防部门的兴趣。火灾逃生管  相似文献   

2.
火灾逃生管     
不幸在火场遇难的,多是躲避不及,以致在烈焰浓烟中丧生。 美国一家公司最近为高楼大厦展出一套火灾逃生设备,叫做“逃生管”。它是一条长30多米的管子,外层由可抵挡高热与浓烟的铝合金制成,内层是由可伸缩的柔软材料,当发生火灾时,救生管被送至建筑窗口固定,困在火海中的人钻进逃生管的入口便能一路平安滑到地面。 逃生管每隔两米左右还设有一个拉链做逃生口,万一卡在管中,稍稍移动位置就能找到逃生口,拉开拉链便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这套设备引起了美国很多消防部门的兴趣。火灾逃生管  相似文献   

3.
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使用电梯来脱险。1999年12月19日凌晨,莫斯科大学的一栋16层的学生宿舍楼二楼突然发生火灾,造成16人死亡,其中有8人是在乘坐电梯逃生时,因电梯受阻于着火层而不幸遇难的。 为什么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不能用来逃生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火灾时,电梯不具有防高温性能,当遇到高温时,轿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有的还会有触电的危险。二是火灾时,当楼内电  相似文献   

4.
从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和以往事故教训可以看出,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惨剧,且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因此,掌握公众聚集场所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以提高自救能力尤其重要。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由于烟气及火的出现,多数人心理恐慌,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火灾中,有些人盲目逃生,如跳楼、惊慌失措,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失去逃生时机而死亡。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注重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提高消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但火灾的发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许多火灾都是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共发生火灾事故100万余起,伤亡近2万余人,事后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死亡人员是由于没有逃生意识和没有有效逃生方法造成的,因此,注重人的逃生意识培养成为杜绝或减少在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谗猫  泛泛 《安防科技》2013,(5):39-39
原路脱险原路脱险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向光朝亮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现代化的城市,到处都是楼房,请问,当楼房发生火灾,楼梯被大火或烟雾封闭时,我们应如何逃生?重庆邱炎生邱炎生先生:来函收悉。你所提及的楼房着火时的逃生常识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些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生火灾后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火灾发生后,不能不顾具体情况随便开启门窗.因为一旦门被打开,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会迅速发展,且由于空气的作用,火焰会很快向外窜出.如果人在屋外,当屋内已出现火光,说明火势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随便开门.这时应准备好灭火器材,待门稍一开启后,立即进去灭火.如果火势已很凶猛,徒手人员切不可开门进入.  相似文献   

9.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火灾便是威胁人类的一大祸患.而且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使人难以预测的.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二千多人被火灾夺去生命,有四千多人在火灾中被烧伤.其中,有的是瞬间发生的爆燃、爆炸事故,人们来不及逃生;而大多数则是因为没能掌握同火魔作斗争的方法,逃生无路,眼睁睁被火烧死烧伤,或是被迫跳楼摔死摔伤,成了火魔的受害者和死不瞑目的冤魂.一些人,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常识,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有的冒险跳楼,非死即伤.  相似文献   

10.
发生火灾后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火灾发生后,不能不顾具体情况随便开启门窗.因为一旦门被打开,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会迅速发展,且由于空气的作用,火焰会很快向外窜出.如果人在屋外,当屋内已出现火光,说明火势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随便开门.这时应准备好灭火器材,待门稍一开启后,立即进去灭火.如果火势已很凶猛,徒手人员切不可开门进入.  相似文献   

11.
美国纽约的西格玛医药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安全出口”的火灾逃生用透明尼龙袋。这种透明尼龙袋,由特种尼龙制成。它附有一条绳子。遇火灾时,逃生者只要将其套在头上,然后拉紧绳子,不仅可以防止浓烟窜入袋中,避免眼睛、喉咙等遭受浓烟的侵袭;而且袋内的空气,可以让逃生者维持7分钟的正常呼吸,以便让逃生者在这段时间内逃离火灾现场。该透明尼龙袋能承受178℃的高温。套在火灾中逃生者的头上后,能保持袋的形状。逃生者逃离火灾现场取下后,只要放在没有浓烟的地方,袋内便会再度充满新鲜空气。火灾逃生用透明尼龙袋@成茹 $《纺织科普》…  相似文献   

1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火灾便是威胁人类的一大祸患。而且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使人难以预测的。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二千多人被火灾夺去生命,有四千多人在火灾中被烧伤。其中,有的是瞬间发生的爆燃、爆炸事故,人们来不及逃生;而大多数则是因为没能掌握同火魔作斗争的方法,逃生无路,眼睁睁被火烧死烧伤,或是被迫跳楼摔死摔伤,成了火魔的受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商场、娱乐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日益增多,高层建筑也增多.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众多火灾案例表明,大家在逃生中存在以下错误行为. 原路脱险.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  相似文献   

14.
1原路脱险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人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王静  柯琪材  吴燕强 《安全》2012,33(3):11-14,17
运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对某高校图书馆的火灾场景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研究两种极端情况下图书馆发生火灾时火场内的烟气蔓延、温度分布及能见度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图书馆发生火灾时影响人员逃生的主要因素为火场能见度,且冬天发生火灾比夏天危险性更大,当图书馆冬天发生火灾时烟气将更容易积聚于火源附近水平扩散速度较其他情况稍慢,由于烟气和其他有害物大量聚集对着火层及通过着火层逃生的人员将造成极大的伤害。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为图书馆以后的管理及制定合理的消防火灾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身居高层建筑当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其中以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位居第一。现今世界上的消防车最高只能伸到20层楼,更高处就鞭长莫及了。这就是说,住高楼大厦的人,在火灾突发事件中,要想逃生,很大程度上要靠自救。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一些在火灾中逃生的技巧,就很必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森林火灾,遭遇森林火灾如何逃生,真的值得我们关注. 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切勿顺风逃生;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关注风向的变化,这不仅决定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方向的正确与否.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  相似文献   

18.
伊文 《安全与健康》2007,(11):51-51
当火灾发生时,保护生命、迅速逃离危险是人的第一需要,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准确地把握逃生时机.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就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后能保证处于火灾危险区域的人员全部撤离并抵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美国GSA1985标准:暴露在火灾环境下的所有人员必须在接警后90秒内疏散到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9.
米娜 《安防科技》2013,(10):42-42
在澳大利亚,每年有大约11,000起家宅火灾。这意味着在每五名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一名会在其一生中遭遇一次家宅起火。每年有50多名澳大利亚人死于意外家宅火灾。发生在从晚上9时到早上6时时间段的意外家宅火灾造成死亡更多,因为此时人们大概都在睡眠中。使人恐惧的是,烟雾很可能会使人们进入更深的睡眠,而不是使人们醒觉。因此,在住宅中安装烟雾报警器是必需的,事实上也是澳大利亚的法律要求。在家宅火灾遇难者中,老人占有很大比例,因为他们在危及生命的火灾中快速逃生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0.
火灾发生后,不能不顾具体情况随便开启门窗。因为一旦门被打开,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会迅速发展,且由于空气的作用,火焰会很快向外窜出。如果人在屋外,当屋内已出现火光,说明火势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随便开门。这时应准备好灭火器材,待门稍一开启后,立即进去灭火。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