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底波计算法调整基准灵敏度和实施检测这两个环节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分析,论证适宜的探头参数、符合超声波声场声压分布及符合规则反射体回波基础理论的检测厚度和底面尺寸及其状态等在锻件检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谐波激励源和对称差分式磁聚焦谐波磁场检测探头搭建的实验平台,提出基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将低频正弦信号搭载高频正弦信号的谐波激励信号加载在探头上,激发谐波磁场进行管道检测,信号处理系统将数据点相量化,使其具有方向和大小,经过计算可得数据点的实部和虚部,进而可得检测过程的相位变化以表征管道的缺陷信息。通过管道缺陷检测示例可以验证此种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该算法灵敏度高,具有较高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正>4系统校验和参数调整4.1校验方法视材料厚度,使用图4或图5所示校验试块或被检试件进行校验。将TOFD探头对放在探测面上校验,调整增益控制,使侧向波(Iateral wave)波幅为40%~90%满屏高,噪声≤5%~10%满屏高。这就是基准灵敏度的调整值。厚度分区检测时,侧向波不显示,或勉强显示,此时增益控制可只根据噪声水平来调整。  相似文献   

4.
马鲜萌  马良  张征 《安防科技》2010,(9):54-57,73
感烟火灾探测器性能的优劣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响应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而现阶段各种感烟火灾探测器性能检测装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文章对目前我国常用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性能检测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安全》2005,26(6):42-42
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其技术是管道安全管理和维护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和测定的灵敏度,及时预测和发现泄漏事故,降低检测方法和技术的泄漏误报警率,近年来,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根据国内外管道泄漏检测的各种硬件和软件方法及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实时测定瞬间流量(8次/s)和质量趋势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气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软件,简化了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提高了系统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应用于模拟管道泄漏试验装置系统中获得了如下研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应急物资需求预测的合理性,充分考虑灾后不确定因素和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建立基于前景理论(PT)的应急物资需求动态调整模型。首先,将决策者的心理感知价值分为方案有效和方案无效2种,以决策者不同时刻的心理预期作为动态参考点;然后,通过确定价值函数和情景概率权重计算方案综合前景价值,求得前景值最小的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方案;最后,分别就风险偏好、风险规避系数以及收益感知概率系数和损失感知概率系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为一实例数据所验证。结果表明:根据灾情动态变化所建立的调整模型,更切合灾后救援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求出最佳预测方案,提高决策质量和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声发射技术的应用中,传感器的工作频率和灵敏度对AE检测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传感器的校准是AE定量研究的基础,也是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二级校准的相关要求设计了三个不同声源的实验:落球、断铅和压断毛细玻璃管法。通过重复性实验,测量了不同大小的钢球从不同高度下落;不同粗细、硬度以及不同长度的铅芯的断裂;不同粗细的毛细玻璃管被压断产生的脉冲声源,分别比较以上三个实验在不同状态条件下产生的脉冲声源信号,分析其实时特征和频谱特征(峰值,上升时间),通过计算确定其不确定度和稳定度,总结优化操作方法,同时分析了实验误差。在此基础上得出最适合做声发射传感器灵敏度校准的脉冲声源,为声发射传感器校准中的参考声源提供性能评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低密度聚乙烯(LDPE)自增强反应管缺乏有效检测手段的问题,通过自主研发内穿式旋转涡流检测专用设备,实现了对超设计使用年限的LDPE自增强反应管内壁的检测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内穿旋转式涡流检测系统对开口缺陷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0.3 mm宽当量,且能够实现对缺陷的准确定位;通过4个独立可选频率相位的硬件设计和低噪声同步滤波方法,使得系统在具备较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有效识别内壁异物所引起的噪声。通过为超设计使用年限的在役LDPE反应管开展涡流检测,为反应管的延寿安全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点状腐蚀是石油天然气场站内极为危险的腐蚀类型,目前的全面检验过程中对于点蚀的检测普遍采用超声波壁厚的方法,检测有效性低,而且单点检测方式无法对一定距离内的管道开展全覆盖检测。本文对比分析目前常用的检测技术,提出低频导波、漏磁和超声波测厚组合检测的方法。经过现场应用,组合检测方法可以发挥各检测技术的优势,提高点蚀缺陷的检测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块对厚壁管变型横波与折射横波检测灵敏度进行了比较,证实了变型横波在厚壁管件中的检测灵敏度高于折射横波;设计开发计算软件,实现缺陷进行自动定位,大大提高现场检测效率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小径管超声检测的方法,从机器调整到实际操作,给类似小径管超声检测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针对桥式起重机主梁,提出了其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静动态虚拟检测方法,通过对某桥式起重机主梁的静态和动态的有限元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实际检测的布点及检测方案,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所提出的虚拟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为桥式起重机的静动态检测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超声波导波对钢板下表面腐蚀区域快速定位及连续测厚法准确测定其最小壁厚的检测方法,并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上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不能进入内部的压力容器、内表面被覆盖层或构件覆盖的压力容器及大型原油储罐底板下表面的腐蚀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特点及应用范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此,国内外都在极积地研究检测方法和生产各种不同的检测仪器。检测管也是属于被发展的监测工具之一。检测管是用一定粒度的精制并活化的硅胶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作为担体,吸附适合的反应试剂而制成的显色指示胶填充的细玻璃管所制成。由于它具有简易、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能发现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这是其它无损检测方法无法比拟的。所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明确规定:铁磁性材料压力容器表面检测,优先选用磁粉检测。  相似文献   

16.
钢质管道缺陷严重影响钢质管道的安全运行,目前大多数钢质管道检测方法效率较低,为提升钢质管道管体缺陷检测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动生涡流的管道缺陷高速磁检测方法,并对动生涡流磁场的检测原理进行解释。利用有限元,建立高速磁检测模型,分析动生涡流在管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原磁场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检测位置的磁场分布情况,选取最佳的检测位置。选用适合高速检测的多匝线圈传感器,以提高灵敏度和信号幅值。设计缺陷高速磁检测试验平台,开展不同速度、不同提离高度和不同种类缺陷(盲孔与刻槽)下的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检测位置,磁铁后方的动生涡流磁场强度较高,动生涡流磁场分布也较均匀,对缺陷的检测效果最佳,因此选取磁铁后方为检测点;在25 m/s的高速下,该检测方法对设置的几种缺陷仍有良好的检测效果;缺陷信号峰峰值与缺陷宽度、缺陷深度及检测速度均大致成正比;缺陷信号峰峰值与提离高度成指数关系,提离高度越大,峰值越小;缺陷信号峰峰值间距与提离高度大致成正比。综合研究显示,动生涡流磁场的检测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相比,在检测速度上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A扫加S扫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模式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未焊透缺陷进行检测,研究了检测方向和未焊透长度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未焊透长度超声相控阵检测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性。结果表明,在返回边进行超声相控阵扫查其检测效果更佳;对于长度大于超声检测灵敏度的搅拌摩擦焊未焊透缺陷,随未焊透长度的增加,检测信号幅值相应增加;灰度共生矩阵的二阶矩参数可用来识别是否为未焊透缺陷,而对比度和相关性参数可有效判断未焊透缺陷长度。  相似文献   

18.
曾登高 《劳动保护》1993,(10):34-35
在石油、化学 工业生产中,应用 着大量外径大于32 mm,壁厚为3.5~6 mm,要求严格,成 型良好的承压管 道,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不同比例的超声波探伤检测,以保证投入使用后的安全。 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管道的外径小,对超声波散射严重,使探伤灵敏度下降。又由于壁薄,几何反射杂波多,判伤复杂,使用正确的检测方法及正确的鉴别缺陷反射波及几何反射杂波是管子焊缝探伤的关键问题。 一、检测方法 1.仪器、探头、耦合剂的选择 仪器──CTS—22型超声波探伤仪。要求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通用技术条件》(ZB230—…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金属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对连续探测波形幅值采样量化的数字探测方法.分析了MSP430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和模数转换器特性,讨论了MSP430实现探测波形幅值采样量化的原理.最后设计了以MSP430为核心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系统实现了探测波形幅值采样量化及其数字信号处理.该数字式金属探测器实测可以区分黑色与有色金属,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验证了探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了一种适用于DB 50/577-2015附录C、DB 50/660-2016附录B、DB 50/757-2017附录B、DB 50/758-2017附录C等检测技术导则的气质联用检测方法,能够满足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