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某式手榴弹用延期组合件长期贮存的失效机理,改进了药剂配方,优化了结构设计,并通过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手榴弹用延期组合件的长期贮存的安定性,有效解决了手榴弹用延期组合件长期贮存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苦荞低镉积累品种筛选及富集转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毕节市7个本地苦荞品种为供试对象,采用田间小区模式,研究受Cd污染的农用地上,不同品种苦荞植株对Cd的积累能力差异,探讨苦荞不同部位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筛选出低Cd积累品种并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 表明,(1)7个苦荞品种根部与籽粒两个部位Cd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根部表现在黔苦4号(2.31 mg/kg)与黔苦...  相似文献   

4.
乳山湾东流区沉积物中氮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8月在乳山湾东流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不同形态N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N的形态分布与贝类养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乳山湾贝类高密度养殖区各形态N含量一般大于低密度养殖区,各形态N在柱样中20 cm以下含量稳定.养殖区TN的平均含量高于非养殖区,但小于其它海区;OSF-N是EF-N的优势形态,其次是IEF-N、IMOF-N和CF-N.非转化态氮约占TN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季铵盐絮凝剂处理丁苯橡胶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青  韦俊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2):232-237
以壳聚糖(CTS)为母体,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以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为指标优化合成条件,以HTCC分别与PAC及PAM复配,絮凝处理丁苯橡胶废水.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质量比MCTS: MCTA: MNaOH =1:2: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HTCC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达96.46%;HTCC+PAC复配在pH6.0~8.0对丁苯橡胶废水的絮凝效果较好,出水余浊<2NTU,色度去除率达92.98%,COD去除率达32.0%;HTCC+PAM复配在pH5.0~8.9对丁苯橡胶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余浊<3NTU,COD去除率46.0 %,且投药量小, pH适宜范围宽,优势比较明显.以HTCC与PAC、PAM分别复配处理丁苯橡胶废水可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降低PAC、PAM的投加量,从而减小出水中残余铝和残余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铝粉煤灰脱硅最佳工艺条件及了解其脱硅过程物相转化机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w(NaOH)(10%~30%)、灰碱比(质量比,取1∶0.3~1∶2.0)、时间(1.0~4.0 h)和温度(90~150 ℃)对脱硅效率及铝硅比(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w(NaOH)为20%、灰碱比为1∶0.5、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温度为120 ℃是粉煤灰脱硅反应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铝硅比由原灰的1.23升至2.02以上,脱硅效率达38.6%.反应温度、灰碱比、碱液浓度、时间对脱硅率的影响依次减弱. 通过定量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脱硅前后物相的变化,当温度高于120 ℃时,有大量方钠石形成,并且方钠石生成量(X)与铝硅比(Y)呈显著负相关,有Y=-0.012 8X+2.03 (R2=0.930,P<0.01). 由扫描电镜(SEM)对粉煤灰脱硅前后的表观形貌变化观察可知,粉煤灰在脱硅过程中非晶态SiO2部分溶解,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方钠石的生成是影响脱硅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肖本益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8,29(2):327-331
研究了3种污泥预处理方法(酸、碱和热处理)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对污泥均有一定破碎作用,其中碱处理的破碎效果最好,污泥的破碎率最大(约达58.46%),释放的SCOD最高(2 934.9 mg/L).处理后污泥的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三者之和约占总量的80%~90%),碱处理污泥的溶解性蛋白质增加最多(2 058.6 mg/L),而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则是热处理污泥的增加值最大(353.2 mg/L).3种污泥预处理方法均会降低污泥的SS和VSS,其中碱处理效果最好,两者的减少量分别达到25.32%和38.84%,而酸处理效果最差,仅9.05%和1.80%.粒径分析表明,酸、碱处理会减小污泥的粒径、增加污泥的比表面积和提高污泥粒径的均匀性.本研究还对3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的融胞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镉胁迫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虾夷扇贝在96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不同浓度Cd2+(0,0.005,0.025,0.050,0.150和0.300 mg/L)对虾夷扇贝内脏团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污染暴露的生物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虾夷扇贝96 h的LC50为1.73 mg/L;其95%的置信区间是1.58~1.90 mg/L;安全浓度为0.0173 mg/L。酶活力:0.025 mg/L及以上的各实验组SOD活力先上升后下降,在第3 d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处理第6 d,各浓度组SOD活力有所下降,到第9 d时受到抑制;CAT活力在处理0.5 d时,0.025mg/L0、.150 mg/L和0.300 mg/L三个浓度组均受到显著诱导(P<0.05),处理第6 d时,各实验组酶活力开始受到抑制。两种酶对实验设计的Cd2+浓度反应敏感,呈现出"诱导-抑制"规律,对海洋Cd2+早期污染具有指示作用。GSH-PX对Cd2+污染没有SOD和CAT那样敏感,GSH-PX的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因而它作为对海洋Cd2+早期污染指示物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空气老化加速试验,对厌氧胶粘剂的贮存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试验温度、试验时间对接头粘结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粘接试样的破坏类型,并分别以拉伸剪切强度下降20%、30%和50%为失效指标,评价了厌氧胶粘剂的粘接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10.
实时合成水滑石分离模拟放射性核素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时合成水滑石的方法从高放废液中分离模拟放射性核素锶,通过单因素实验并借助XRD分析确定了最佳分离实验条件,同时,运用FTIR、SEM等技术手段对合成的含锶水滑石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Sr2+初始浓度为70mg.L-1、pH值为10.5、n(Mg+Sr)/n(Al)为3时,锶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锶嵌入了水滑石的晶格中,合成的含锶水滑石形貌为层状六边形;含锶水滑石煅烧产物主要为尖晶石,且煅烧产物中未见氧化锶,表明嵌入到水滑石晶格中的锶在煅烧后存在于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11.
自然贮存场自然环境剖面归纳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某自然贮存场近几年的自然环境因素数据,应用小波分析理论对温度数据的周期分量和随机分量进行了分离.在数据分离的基础上,根据阿仑尼斯方程对年温度数据的周期分量,进行了等效平均,获得以热天、冷天划分的年恒定温度剖面.根据Manson-coffin模型对温度数据的随机分量进行了等效循环处理,最后综合得到贮存场的试验室模拟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环境中痕量炔雌醇含量的方法。考察了C18小柱的最佳洗脱条件,并且根据出峰时间选择了最佳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6:4(V:V),温度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424 8x+0.106,回收率为98%~102%,RSD<3%(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以精确地检测到水中雌激素。  相似文献   

13.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群的筛选及分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纤维素素含量的土壤为筛选源,利用定向筛选技术,经过多代淘汰,最终筛选出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群P-C。混合菌群的生长曲线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在培养4至5天时,出现了短暂的平稳期,在培养第7天时出现峰值,此时混合菌群的纤维素酶活最高。以天然纤维素为产酶碳源时,混合菌群纤维素酶活明显高于以人工纤维素为产酶碳源时的酶活,以秸秆为碳源时的纤维素酶活是以滤纸为碳源时的1.5倍。混合菌群纤维素酶的最适pH是6,最适酶促反应温度是45℃,但在35℃-40℃时也具有较高酶活。pH=6,糖化48 h时,发酵液糖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伶仃洋水域纳潮量计算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有研究资料和成果,对伶仃洋水域面积和岸线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利用遥感资料准确计算了过去近30 a内伶仃洋水域面积的演变情况。分析显示,由于沿岸围垦造陆,近30 a间,伶仃洋水域面积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最大的年份出现在1988~1995年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近30 a来伶仃洋水域纳潮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某型飞机减速板钛合金梁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某型飞机减速板钛合金梁断裂的情况。采用XL30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断口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减速板钛合金梁销钉孔周围的应力集中区存在点蚀坑。点蚀坑主要是由于在疲劳载荷和CL-的共同作用下,销钉孔周围的应力集中区表面氧化膜破裂和重新生成的不断交替发生而形成的。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点蚀坑萌生疲劳裂纹源,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抽水-示踪联合检测垂直柔性污染阻隔屏障(VFBS)渗漏的可行性、灵敏度和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利用等效渗透系数(EHC)方法耦合井筒-含水层水流运动,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物理场仿真数值模型模拟了人工水力诱导下示踪剂通过VFBS缺陷的穿透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在抽水诱导下,VFBS两侧形成人为的水力压差加速了示踪剂穿过漏洞的速度.但整体上,穿过漏洞的示踪剂仍然是极少部分,大部分示踪剂围绕注入井分布.在典型条件下(漏洞深度2.2m、大小0.5m、注入浓度1000μg/L和流速1L/h),示踪剂在对侧监测井中于第4d检出,第5d达到峰值.漏洞越深,峰值浓度越低,检出时间越长.深度增至4m以上时,示踪剂无法在对侧检出.以典型条件中4m漏洞深度为例,漏洞水平位置的偏移也会降低峰值浓度,偏移4m时,示踪剂无法在对侧检出;投加浓度越大,峰值浓度越大,但峰值时间不变,浓度小于2000μg/L时,示踪剂无法检出;漏洞尺寸越大,峰值浓度越大,均在第6d达到峰值浓度,但均不能检出,预测漏洞边长至少为1.07m时,示踪剂方可在对侧检出.总体上,按照对示踪剂穿透过程影响大小排序:水平偏移距离 > 漏洞深度 > 漏洞大小 > 投加浓度.  相似文献   

17.
以某船舶涂装车间运行数据为依据,建立了蓄热式高温氧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的热力平衡关系式,核算了RTO空载和满载运行的数据,验证了炉温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浓度的关系;讨论了排风量、沸石转轮浓缩倍率、换热器热利用率和VOCs浓度四个关键参数对天然气消耗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入炉VOCs浓度每增加1000mg/Nm3,炉温上升约21℃,排风量越小,沸石转轮浓缩倍率、换热器热利用率和VOCs浓度越大,天然气消耗量越低.基于本研究建立的热平衡方程,结合RTO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在烘干阶段按照工艺要求的3次/h确定车间最小排风量,将沸石转轮浓缩倍率设定为10~14倍,选用换热器热利用率在0.7以上的换热器能在保证RTO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天然气消耗量.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要素.选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地表排污河、垃圾场和加油站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释放可能性、缓冲区半径和污染复合强度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污染源权重,基于ArcGIS 10.2软件对沧州市进行地下水综合潜在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结果表明:Ⅳ、Ⅴ级风险区面积为5 560.0 km2,占总面积的41.6%,主要位于沧州市中部、北部地区,其危害性受工业源影响最大;Ⅰ、Ⅱ级风险区面积为3 303.4 km2,占总面积的25.2%,主要位于沧州市东部地区.研究显示,该评价方法强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危害性的影响,可为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提供参考,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二相UASB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35±1℃。结果表明:当酸化相进水COD5513 ̄955mg/L,SO4^2-8370 ̄1041mg/L,pH值为5.5时,二相系统COD去除率为76.18%。  相似文献   

20.
云爆剂贮存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以硝酸异丙酯为主体的云爆剂进行了3年的贮存试验和高、低温加速试验;检测了云爆剂中的硝酸异丙酯的纯度、水分含量、酸值和表观密度,用红外光光谱法分析了硝酸异丙酯的结构;研究了云爆剂的性能变化规律.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常温下云爆剂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温下云爆剂的颜色变深、酸值升高;云爆剂与密封油脂和丁腈橡胶的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