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首届题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s in ActivatedSludge and Biofilm Processes)国际会议将于1993年9月27日~28日在法国巴黎举行.这次会议由法国水污染研究委员会(CFRP)、法国市政卫生工程技术人员协会(AGHTM)、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目前风险评价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为受试生物,对某石化厂废水的处理流程中5个主要单元出水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急性毒性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为了解不同处理单元毒性去除效果及主要毒性来源,结合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各阶段出水的毒性削减及其主要致毒物质类别进行了分析。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对石化废水的毒性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其中进水对明亮发光杆菌、斜生栅藻和大型溞分别表现为中毒、高毒和剧毒,最终处理后出水的毒性分别为无急性毒、中毒和微毒,对毒性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6.4%、74.3%和99.5%。TIE结果表明,石化废水中的主要致毒物质是非极性有机物和可滤型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石化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探讨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3.
1985年11月18日至22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格尔基(Albuquerque)举行了美国气溶胶研究协会(America Association for Aerosol Research)1985年年会,会议共提出论文200余篇。 从这次会议可以看到,气溶胶的研究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和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军事国防上都有广阔的应用范围。例如,工业粉末和尘浆的制造和治理、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性质的研究、核爆炸的影响、化学战争的武器制造和防御,超清洁气体的制备和检测、大气气溶胶对太阳能传输影响、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和生物的影响等等,因此,及早注意气溶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学苑信息     
(一)由国际水环境联合会(MEF,其前身为水污染控制联合会,即WPCF)组织的,国际水质协会(IAWQ)污泥管理专门委员会(Sludge Management Specia List Group)协办召开的题为“21世纪水和废水固体物管理:全球展望”(The Management of Waterand Wastewater Solids for the 21st Century:A Global Perspective)国际会议,将于1994年6月19日-22日在美国华盛顿希尔顿大饭店举行.会议的目的是帮助全球各有关组织在技术转让方面取得进展.会议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经验:有关国际战略方面的残留物管理;管理技术;立法;极小化技术;处理技术;稳定作用;产品战略;分配和营销;水厂残留物;化学分析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于199O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联合召开了第七次全国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位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大会报告、分组交流和现场考察的形式,分别在环境监测与评价,植物抗性与森林衰亡,植物净化与生态工程,自然保护,测试技术与仪器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会前,本次会议筹备组编印了本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共计收集论文157篇,其中大会报告18篇,分组宣读75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考察了巢湖水体污染和生物净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高效去除目标污染物、加速系统启动、提高系统抗水力及有机负荷能力以及优化系统菌群结构和增强功能稳定性等功能,在废水生物处理实际应用中潜力巨大.总结了国内外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在功能微生物选育方面,通过传统选育手段与基因工程手段并举来实现;在功能菌应用与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方面,主要通过所投加的功能菌直接作用或是利用基因水平转移(HGT)来实现生物强化;在分子检测技术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核糖体间隔基因分析方法(RIS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在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认为,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手段,探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并以此为指导研发高性能菌剂,将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潜流人工湿地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是一种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利用系统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重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功能.开展潜流人工湿地中废水处理的机理、湿地内部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湿地工艺设计及其水力学、动力学参数的研究,对环境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化学、生物、设计参数等方面论述了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氧化还原环境(Redox)及废水中电子受体的存在对有机质的分解状况、不同溶解氧(DO)水平为厌氧、好氧细菌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及湿地内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等因素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作用及影响;生物因素主要涉及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湿地中的生物降解是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去除方式;在工艺参数方面,主要就水流特性、孔隙度、停留时间(HRT)、水力负荷(HLR)和水位等因素对湿地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镇污水处理厂废水中存在大量生物毒性物质,但该废水对动物的生殖能力影响研究还十分缺乏。利用大型溞暴露实验,检测广州市某采用A~2/O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急性毒性和生殖毒性。48 h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所有水样均未表现出急性毒性效应。慢性生殖毒性(14 d)测试结果表明:(1)从进水到缺氧池出水均能显著提高第一胎产溞数量;(2)进水和沉砂池出水显著增加受试期总产溞数量;(3)从厌氧池到出水工艺段受试溞的第一胎产溞时间均推后;(4)好氧池出水的毒性显著降低,但仍然对大型溞具有生殖毒性。研究表明,好氧池(A~2/O)工艺能够显著去除具有大型溞生殖毒性的物质,但污水处理厂废水的生殖毒性仍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水中存在的氧化性污染物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统处理工艺具有能耗大,成本高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并达到高效安全的处理效果,将无泡曝气技术和生物膜技术结合起来,研制出了一种完全区别于生物膜反应器的新兴水处理技术——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Hydrogen-based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MBfR).因其具有清洁环保,成本低和高效处理氧化性污染物等优点,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论述了氧化性污染物(无机阴离子、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危害,MBfR的发展简史、工作原理、电子供体的选择以及MBfR去除氧化性污染物的实验效果,并总结了影响MBfR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从而使其更好地工业化应用,最后阐述了MBfR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膜丝的改进、生物膜的控制、优化反应器结构和操作条件,为后续MBfR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测试表明,进水中主要有害VOCs为苯系物和卤代烃;进水和出水比较,苯 甲苯、乙苯、二甲苯(合称BTEX) 的去除率接近100%,污水中几种主要卤代烃的去除效率范围为79%—89%.VOCs主要的去除作用发生在生物反应池,特别是厌氧阶段,本研究还对污水处理厂几种典型挥发有机物排放到周围空气中的量进行了理论估计,计算表明卤代烃进入空气中的比例高于BTEX.  相似文献   

11.
以猪皮制革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比选研究序批式生物膜(SBBR)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基础上,根据异养菌和硝化菌的微生物特性,研发形成以匀质调节—序批式生物膜(SBBR)—曝气生物滤池(BAF)为主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长期运行研究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COD≤80mgL-1,NH4+-N≤10mgL-1,SS≤30mgL-1,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6-1996)一级排放标准.处理水可用于制革生产各工段冲洗水.该生物处理工艺操作方便,产泥少,无污泥回流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长期运行水质稳定.图9表3参1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液萃取辅以硅胶、氧化铝净化的方法,并结合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在焦化废水中检测到15类558种有机物.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废水中的含量、毒性及环境效应,筛选出焦化废水中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以区别于其它工业废水,可作为追溯环境中污染物来源的依据.经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后,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去除,其中,对去除率的主要贡献是生物处理阶段.为了更好地考察生物处理阶段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征,选定酚类、多环芳烃和喹啉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类特征性污染物在A/O2工艺各单元中的去除状况及组成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氮污染已日益严重 ,但现有的生物脱氮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世界各国研究者纷纷研究改进技术 ,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固定化生物脱氮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文章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包括固定介质、主要的固定化方法和技术以及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生物脱氮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与政策研究所于1985年9月9日至16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农村生态系统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国内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泰国、菲律宾的38名专家、学者,分别由中国专家组组长、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金鉴明总工程师和EAPI/SUAN(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与政策研究所/东南亚地区大学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协作网)专家组组长、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与政策研究所彼得·皮里博士率领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共宣读了24篇学术论文,另有10篇论文在会上以书面发言形式进行了交流。论文涉及农村生态系统学说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中国林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和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承办的第八次全国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20~25日在西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1位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115篇。4位专家在大会上分别就当前环境热点问题《气侯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最新进展》、《热带季雨林的恢复与农业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做了专题报告。分组会上,50多位专家交流、汇报了近几年来在大气污染、酸雨、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废弃物污染与利用、农药污染、生态等方面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除铬(VI)的影响,并为铬(VI)污染环境的生物强化治理提供高效菌株,采用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制革废水污泥样品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铬(VI)去除菌——Rhodococcus sp.Chr-9和Exiguobacterium sp.Chr-43.菌株Chr-9和Chr-43在25~40℃内均能够较好生长,并高效去除铬(VI),菌株Chr-9和Chr-43的最适生长pH均为7.0~9.0,菌株在pH 7.0的培养基中去除铬(VI)的效率最高.加入0.2~0.5 mol/L的NO3-、SO42-和Cl-能够促进Chr-9和Chr-43的生长以及去除铬(VI)的效率.在含铬(VI)培养基中同时接种Chr-9和Chr-43时,Chr-9促进菌株Chr-43的生长,并提高菌株去除铬(VI)的效率.研究表明,pH、温度、阴离子和环境中的其它生物对铬(VI)的去除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学苑信息     
(一)“纸浆和造纸工业废水处理与环境影响专门委员会”(The Specialist GrouP onPulp and Paper Industry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nvironmentalEffects)与芬兰水协会(Water Association,Finland)和坦佩雷工业大学(Tampere Universityof Technology)联合召开第 4届林木业废水专题会议(4~(Th)IAWQ Symposium onForest Industry Wstewaters).会议时间:1993年6月8日至11日.会议地点:芬兰坦  相似文献   

19.
微电解-生物膜法处理含Cr3+有机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微电解 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有机废水 ,在实验过程中 ,废水中的有机物由生物膜中的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菌群作为营养源而消耗 ;重金属离子 (Cr3 +)则通过电沉积去除一部分 ,同时被生物膜吸收而去除 .实验结果表明 :在好氧条件下 ,培养、驯化后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分别经 4h与 1 2h可将废水中的葡萄糖从 1 0 0 0mg·l- 1降解到 2 0— 4 0mg·l- 1.对C6 H12 O6 含量为 5 0 0mg·l- 1,Cr3 +含量为1 0mg·l- 1的废水 ,经处理后 ,C6 H12 O6 含量为 1 5— 2 5mg·l- 1,Cr3 +含量为 1mg·l- 1以下 ,分别比单一的电沉积工艺与生物膜工艺Cr3 +去除率提高 2 5 %和 5 % .  相似文献   

20.
常晓雷  康勇  李峰  姚心 《环境化学》2007,26(4):464-467
针对自行设计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膜反应器,以底物去除反映生物膜传质,考察了水力学条件对SRB生物膜传质的影响.发现底物比去除速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大呈指数衰减趋势降低,当HRT从4.3h增大至26h时,底物比去除速率降低约11倍;在低流速下(μb<0.01cm·s-1),液相表面流速与SRB生物膜传质速率间呈线性正比关系;确定了SRB生物膜底物比去除速率与HRT以及液相流速间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