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集锦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3):62-62
照明灯在津研发成功大功率LED将用于道路城市景观照明领域; 天津市不节能建筑尚有16429万m^2;四层“包装”实现节能;锅炉水中投药 环保节能双赢 天津市引进新型水质添加剂排污下降7成节约燃烧1/3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城镇及农村新建绿色建筑11亿m~2,对5.7亿m~2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分析人士,预计有上万亿元巨大市场会加速形成。2012年住建部公布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t标准煤节能能力。其中发展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早.从1991年开始.推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几年来.以政策法规为先导,围绕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供热计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至2006年累计建成节能住宅7349万m^2(城镇住宅存量15343万m^2),占城镇住宅总量的47.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据悉,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推进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围绕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四步节能试点,五年新建节能建筑1.2亿m2,3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让更多居民住上绿色节能的房子。  相似文献   

5.
截至2007年,天津市累计建成节能住宅8649万m^2,占城镇住宅总量的53%。全市集中供热煤耗由31kg/m^2标煤下降到24kg/m^2标煤,累计节约364万t标煤,减少CO2排放728万t。计费供热面积达到500万m^2。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目录包括49项节能项目,投资额约为10.6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批节能技术的推广总投入超过1300亿元。第五批目录涉及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建筑、交通、通信等12个行业,包括发动机智能冷却技术、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混合动力交流传动调车机车技术、旋切式高风温顶燃热风炉节能技术、烧结砖隧道窑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技术等。目录中所载技术目前的推广比例均偏低,部分技术推广比例还不足1%。预计到2015年,推广比例将大幅增加,届时将带来3782万吨标准煤/年的节能总量。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建筑的节能减排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该文采用情景分析法,通过预测广东省2020年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分析不同政策选择对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进而梳理可行的节能减排途径,得到以下结论:(1)到2020年,广东省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将增长至3 547万tce和15 825万t CO_2,相对于2010年,增幅分别为41%和54%;推广可行的建筑节能技术,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约25%;(2)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增量以及节能减排潜力均大于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推广是未来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3)楼宇自动化系统、热泵、太阳能热水器、建筑围护结构和节能灯具是广东省最具有推广潜力和节能潜力的5项技术;(4)节能灯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在新建公共建筑中的推广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在既有居住建筑中的推广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8.
节能环保是近些年来提出的管理理念,在保护环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节能环保型图书馆是人与建筑、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建筑,需要根据图书馆建筑结构,按照原有的依据标准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将节能和环保的理念应用到建设中。本文将以建设节能和环保型图书馆的目的为研究点,对如何加强节能和环保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建筑单体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工程施工阶段的节能措施、建筑运行及维护阶段的节能措施、建筑拆除及报废阶段的节能措施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对建筑各个生命周期的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三 《环境》2006,(6):32-34
“中国在未来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多个场合,政府职能部门一再强调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未来几年甚至更长远的将来,绿色节能将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价值取向.但对于房地产商来说,消费者对绿色地产的需求,才是促使其建造绿色节能建筑的最大动机.专家认为,关键在于使“绿色地产成为一种社会需求”,而这仅靠口号倡导是不足的,要落到实处,使绿色节能建筑真正为消费者着想,才是“绿色节能”成为流行新宠,形成大众以住绿色建筑为荣,乐于住绿色建筑的需求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建筑领域的低碳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对资源枯竭、生态危机及气候变化有着重大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含义、原则和意义,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由西门子公司打造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在英国伦敦拔地而起。这座被命名为"水晶大厦"的现代化建筑将分别用作展馆和会议中心。既向人们展示新时代的节能科技创新成果,又是全世界业内人士探讨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方向的理想场地。新落成的大厦集合了无数最新的节能科技。大厦屋顶2/3的面积覆盖着太阳能板,可节省20%的电能消耗。同时,大厦的温控系统也具有节能效应。西门子公司称,"水晶大厦"是新时代节能建筑的最佳典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锅炉节能节水近零排放成套技术对企业锅炉系统进行改造,保证企业锅炉在零排污工况下的安全、经济运行,降低了企业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安全、节能、节水、减排等特点。实践证明:锅炉吨蒸汽补水量从1.5m^3下降到0.073m^3;吨蒸汽废水排放量从1.4m^3下降到0.004m^3;吨蒸汽耗煤量由168.3kg下降到152.3k;锅水溶解固形物从3000mg/L下降到2100mg/L;碳钢腐蚀率≤0.001mm/a、阻垢率≥99.95%。2台35t/h中压锅炉年可节约费用825.3万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天津市建筑能耗现状,对建筑类项目节能评估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及开展过程、实施情况等进行介绍,描述建筑类项目节能评估对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影响及作用,进而分析制定节能评估验收标准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规划之初,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下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方案中对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为了推动这一计划的顺利进行,国家在财政上给予了不小的补贴力度,但这对于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据统计,我国既有建筑为400亿平方米,按照住建部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制定的2012年节能改造1.9亿平方米的高速度("十二五"总体改造目标为5.7亿平方米)计算,全部既有建筑改造就需要200多年的时间。所以,相对既有建筑庞大的基数,如果仅靠国家由上而下的扶持推广,此项工作的路还相当遥远。  相似文献   

16.
住建部日前下发《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对建筑节能工作做出多项部署。发改委、住建部编制"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建城镇及农村绿色建筑11亿平方  相似文献   

17.
电机节能新突破:自适应随动控制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适应随动控制技术填补了恒速运行类设备电机节能的空白 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耗能设备是各种电机。2008年,我国在役的10亿台电机(4KW以上的约2亿台)中,装机6亿KW,能耗占工业用电的70%.占整个电网的60%。因此电机节能是电力节能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在烟台召开的第九次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今明两年重点节能工程投资需求将超过4000亿元。 据国家发改委资源司吕侃介绍,中国节能潜力巨大,拥有广阔的市场。中国今明两年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投资需求超过4000亿元,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投资需求超过5000亿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需求达45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6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上海举办的“2010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表示,今年中央投资88.3亿,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能源、原材料等重点行业的节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当前离“十一五”指标的完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今年将不再审批“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大产能项目,继续关停小火车、水泥产能,  相似文献   

20.
国家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组在津期间,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做了全市节能工作汇报。考核组详细查阅了文件和材料,与市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分为重点用能单位、建筑领域两个小组,实地抽查了天津振兴水泥有限公司、天津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节能工作开展情况,检查了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项目、安定医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及河东区松风西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情况。4月27日,考核组向天津市政府反馈了考核意见,对天津2011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节能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