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叶飘零     
这枚绿叶在一个不经意的早晨在我的注视下瞬间就由嫩芽变成树叶每天上班途中我都情不自禁地走到树下向它深情地看上一眼那感觉宛如我在街上偷看一位性感的少女尽管她们不知道有很长的时间在上班或下班的时段我常常冒着迟到或晚归的紧张站在不远处静静地凝视着那枚绿叶当然还有绿叶四周的人群我生怕有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因为热爱而将其摘去那样我将痛不欲生长久的相望长久的守望在干湿的季节我们一同生长当然,更多的是我的等待成熟的那种等待但是,现在我的等待结束了罪魁祸首就是初冬的寒风它们先是把绿叶吹黄然后用力把其掀到树下供无数人去看…  相似文献   

2.
凤仙情     
《绿叶》2018,(12)
正有人说,乡情是浓烈的酒,乡情是清香的茶。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正当我乡情泛滥的时候,月光透过窗外的桂花树水一般地漫进窗棂,柔柔地泻落在床头,撩拨着我的思绪,辗转难眠啊!我走到窗前,双眼凝视夜空淡淡的月色,双手捧起一片幽幽的月光,倏然,我的记忆里残留出一些凤仙花那绿叶红花的碎影来了。那是好多好多年前,我生活在科尔沁西北部一个叫那林的偏僻小村子里。在这百余户的小村子里,我见到了生长在家家户户庭院不起眼地方的凤仙花,  相似文献   

3.
庭院深深     
作为一个文人,我梦想有一座自己的庭院。鸡鸣鸟语声中,晨雾轻织,我一大早便起来开始洒扫庭院,站在树下吐纳,练练太极,用晨露研墨,书写春秋之梦。东方欲白,我的庭院里花香弥漫,在那美好清新的早晨,我又开始一天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绿叶》百期飞扬之际,作为《绿叶》的忠实读者,我也想续上几笔。我原住在繁华的市中心,车来人往、噪声不休、空气污浊,让人整日心烦意乱,晚上也休息不好。单位搬到郊外新区,我也随着换了新环境。新区那优雅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开阔的视野,顿时让我觉得心情舒畅,连工作劲头也提了起来。工作之余我常到院内的小花园观赏那些碧玉般的绿叶和它们肩头妖娆的花朵。它们清香丽人,娇美可爱。时而有被风吹动、招摇着的绿叶,向我致意,令人爱慕难离。深深呼吸那被绿叶净化过的空气,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也使我体味到了绿叶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它…  相似文献   

5.
北京有个卧佛寺。卧佛寺的夕阳很好看,只是很少有人看。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黄昏吧,我们一行疯癫了一日的少男少女,正缓缓地由“同参密藏”的牌楼下出来,沿一条笔直的路往大门口走。几株散乱的牡丹吸引了我们。绿叶正盛,花蕊残败。走近去时,才发现,那边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簇拥着,全是牡丹。正在感叹唏嘘、自我伤怀吊古,忽听坡上有人喊:“哎,你们快来看那!”我赶忙跑过去,眼前的一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绿叶》2005,(5)
《绿叶》编辑部:无意中得到一本《绿叶》,立刻为它那不带一丝商业气息的清新与朴素所吸引。喜欢《绿叶》,理由很简单:我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关注环保的普通者中的一个,如参天大树上一片小小的绿叶。作为宣传环保事业的一个窗口,《绿叶》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和谐与纯朴,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与净化。  相似文献   

7.
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屋内的格局还算说得过去,只是门前绿地上的树木少了点。过去在农村老家住,从来不稀罕什么树木。仅我家院落里,就分别种植着柿子树、石榴树和枣树。另外,每到夏秋两季,院子里还有一棚绿绿葱葱的瓜藤架。在孩子的眼里,我家的庭院简直就是一个食园,但对于我,它永远是一幅长青的国画。  相似文献   

8.
徐嵩龄 《绿叶》2011,(11):74-98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和环境外交事件。一直以来很想对我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做一评论。只是难于花过多时间收集有关文献。去年初,在对刚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COP15)作分析性评论时,发现了《绿叶》。自2008年第4期至2009年第10期,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了《绿叶》的最重要主题;其后仍继  相似文献   

9.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初春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北部湾的邮轮卡拉 OK 厅里,传出这么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绿叶对根的情意》。唱歌的是几位参加绿叶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和《绿叶》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他们唱的这首歌,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这么一种“情意”关系:如果把《绿叶》杂志从事的绿色文化事业比做一棵大树上的树叶,那么绿叶理事会成员则是大树的树根——没有“根”的支撑和滋养,哪里谈得上“叶”的繁茂和存活!囿于这种“支撑”“滋养”的深情,《绿叶》杂志每年都要举办  相似文献   

10.
田野的诉说     
偌大的田野,在对一片嫩叶诉说;广阔的田野,在对一只蝴蝶诉说。那缕缕清风,就是田野的声音,那蒙蒙细雨,就是田野的细语。田野对绿叶说:为了让我披红挂彩,为了让我对着蓝天展示着美丽,我们彼此包容,我们互相衬托,我们互相依附。感谢你尽了你的全力,来把我装点,让我在这里,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我们手挽手,我们心贴心,我们照亮了整个宇宙。你和你的伙伴,是我最好的服装,是我最好的亮装,是我最好的盛装……  相似文献   

11.
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中国人的日历里,舌尖上的年味总是一生中最温情的记忆。北方的饺子,南方的鱼肉,因为各地民俗不同,"年菜"美食也有所区别。可以说,一顿热闹的团年饭,吃出的,远远不止是美食带来的满足感,更多的一定是那浓烈的亲情和亘古不变的全家团圆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哦,那只雁     
高桦 《环境教育》2009,(6):78-79
至今,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 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几只鸡,还有两条狗,一条叫“妲己”一条叫“丢丢”。院子比较大,有枣树、杏树、柿子树、丁香、海棠、香椿、竹子,满地是草,各种各样的花,这个村子是在翠湖边上,环境很美。我的侄子来看我时,他说:“婶婶,我哥们儿那里有只大雁,据说他是从特供农场弄到的,我去要来你给养着。”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20,(5)
正五月,是魂牵子山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山脚下小溪两岸连绵不断开放着灿烂的红杜鹃,给小溪镶上了火红的缎带,像大山涌出的殷红血浆,将魂牵子山原始森林映照得仿佛要燃烧起来……我家就住在魂牵子山下的小溪岸边,翘首仰望,绿色的海洋望不到边。尤其是雨过天晴或是清晨朝霞升起之前,林间云雾缭绕,仿佛有一仙人驾着云头在海洋里起舞。我想,那驾云起舞的仙人就是传说中的山神爷爷了。说起山神爷爷,丁一叔叔是有过别样体悟的。丁一叔叔与我家对门而居,中间隔着一个青石院子,我经常见他从魂牵子山的绿色海洋里钻出来,肩挑背扛负重地回家,山鸡、飞鸟、狐狸、山猫等就堆在了他家门口,血腥味从院子里钻进我的鼻孔,心中的战栗令我躲不开眼前死气沉沉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见丁一钻出绿色的海洋,一次又一次地将飞禽走兽堆在家门口,我由战栗而讨厌扛着猎枪进山的丁一叔叔。于是,我在心里决定再也不叫他叔叔了,而是如大人一样直呼他丁一。  相似文献   

14.
哦,那只孤雁     
至今,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 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儿只鸡,还有两条狗,一条叫"妲己"一条叫"丢丢".院子比较大,有枣树、杏树、柿子树、丁香、海棠、香椿、竹子,满地是草,各种各样的花,这个村子是在翠湖边上,环境很美.我的侄子来看我时,他说:"婶婶,我哥们儿那里有只大雁,据说他是从特供农场弄到的,我去要来你给养着."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  相似文献   

15.
银杏     
张玉明 《绿叶》2023,(10):54-60
<正>教室前面是个庭院,周围全是四五层的高楼。院子里栽有一棵桂花树和一棵银杏树。桂花灌木丛生,叶色墨绿,银杏细瘦高挑,叶色淡青。本来还有合欢、玉兰、石榴等树,只是长着长着,就不见了踪影。学校从闹市区迁来,已有好多个年头。记得刚开始时,银杏树只是一棵大拇指粗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小腿一般粗了。可大家还是觉得它长得有点慢,我也是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16.
郝悦 《环境教育》2006,(9):79-79
春天的嫩芽一日一日茁长.当我的思虑仍停留在小小的嫩叶上时,那嫩叶却在注意的当儿,摇身长成饱满的绿叶了.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花园式工厂——淮化集团厂前区,有一处鲜花和绿叶交相辉映之地,花丛中蝴蝶在自由地翩翩起舞,绿树上不时传来喜鹊和黄鹂的鸣叫声,这就是淮化集团的绿化带。  相似文献   

18.
怀念草花     
谁要说它是一般的花花草草,那肯定是轻看它了。但它确实是一种野草,亦可以说是一种野花。它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用碎叶细茎淡花点缀着遥远的荒凉。它属季节性植物,夏来冬走,来不是定居,走也不是离家,只为了给青藏高原某个角落留下永恒的春。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绿叶》2005,(4)
《绿叶》编辑部:老师您好,我是北京林业大学一名毕业生,参加过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培训活动,也很关注《绿叶》杂志的内容。我现在在福建实习,结识了一位朋友,他组织了一个乡村环保小组,调查家乡环境变化。这种从身边实事做起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向他约了稿,并向《绿叶》投稿,请老师指正。另外,我有一个建议:我想,我们的《绿叶》不仅需要名人作家、名人环保人士的作品,也需要那些平凡、普通老百姓的一些声音,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刊物才会越办越好。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13,(7):78-78
早在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在他著名的《天真的暗示》一诗中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的,从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花里看到一座天堂,从一个微小的个体生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同样,即使是一个微小的努力,也有改变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