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台立式反应釜,其内筒体规格DN 1700×22,内筒材质为0Cr18Ni10Ti;夹套规格DN 9000×10材质为16MrDR。筒体内操作压力0.2MPa,夹套内操作压力0.7MPa。筒体内操作温度为-19℃~165℃,夹套内操作温度为-23℃~170。℃。简体内介质为化工原料;夹套内介质为水蒸汽和冷却液(氯化钙),24h交换一次。该产品于2005年10月制造,2006年1月投入使用,用户使用至2008年1 1月发现外保温处有液体流出,经拆除外保温,发现夹套翻边  相似文献   

2.
岳勇 《劳动保护》2005,(11):69-69
事故经过 2005年4月27日深夜10点55分左右,某化工厂一台反应釜(滴加罐)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2名操作工死亡,其余操作工因及时从2米多高的操作台跳下逃离而未受伤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某厂一台生产人造水晶石的超高压反应釜,投产不到3年,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突然爆炸。该釜内径300mm,壁厚100mm,设计压力150MPa,设计温度380℃。用电热丝缠绕于简体上来加热筒内介质。介质为(0.5~1.5)N的NaOH溶液与原料碎水晶石。简体为43CrNi2MoV经整体锻造及机加工制成。爆炸时压力为136MPa,温度为335℃,都比设计值低。  相似文献   

4.
1993年元月1日下午,一家塑化工艺厂一搪玻璃反应釜发生爆炸,釜盖连同搅拌机构挣脱卡子后飞向厂房水泥预制板屋顶,撞开直径1米和450毫米两个窟窿后回落于设备平台上;釜体挣脱悬挂支承上的紧固螺栓,从设备平台上落至厂房地面;平台上的四名工人被爆炸气流冲下设备平台,造成轻伤;厂房玻璃全部震碎。 该搪玻璃反应釜是生产三乙醇胺的合成釜,试产不到40分钟即发生爆炸,其生产工艺如图示。 一、事故原因分析 调查分析确定,造成该反应釜发生爆炸有如下直接原因。 (一)未达规定温度即开始进料。为不使物料积聚,按要求在未达到反应温度(20℃)时不得进…  相似文献   

5.
1982年12月9日,北京手帕厂印花车间平板印花机在生产中因烘筒超压发生了爆炸事故。 那天晚上,平板印花机组加班。在供汽开机生产一小时后,操作工秦洪美看到烘筒压力达到4公斤力/厘米2,就关小阀门去干别的事。两小时后,烘筒爆炸了,筒体纵向开裂,两端铸铁封头飞出,车间的72块玻璃被震碎。 这个烘筒是1979年光华染织厂更换下来的旧筒,使用中因达不到印沙发巾所需要的温度就擅自改压(将设计工作压力2公斤力/厘米2改为3公斤力/厘米2,有时达5.5公斤力/厘米2),既没有安装安全阀,也没有采取其他安全措施,烘筒长期处于超压状态。事故发生前的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6.
氯碱生产中,氯气系统压力不易控制,容易发生泄漏爆炸事故。为解决这一难题,保证安全生产,金川公司化工厂于1996年设计并安装了一套氯气压力自动检测调节系统,经过两年的实际使用,达到了稳定氯气系统压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搪玻璃反应釜是由二氧化硅主体加上其他多种元素制成玻璃瓷釉,经多次高温烧结使瓷釉牢固的密着于金属铁胎内表面制成,因此它既有类似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又具有金属强度的双重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石油等诸多行业,尤其在精细化工行业使用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某单位发生一起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泄漏事故,由于处理及时未酿成大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笔者单位受企业委托对事故锅炉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该锅炉为强制循环液相炉,服役时间为5年,设计供热量7.0MW,设计压力1.0MPa,设计温度320℃。该锅炉运行参数为:使用压力0.6MPa,使用温度280℃。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底的某天晚上,常州市某村办助剂厂发生一起烘筒超压爆炸事故。爆炸造成3间厂房坍塌。操作工人因逃离及时未受伤害。爆炸前,厂房内安置着2台直径1m的烘筒,烘筒无出厂铭牌及资料,简体及平板封头为碳钢,投用后一直未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25日,安徽省芜湖市某化工公司发生一起工业压力管道泄漏,造成2人中毒的事故。发生事故的压力管道是一条尾氯吸收管道,于2001年3月由本单位自行设计安装,管道为φ57mm×3.5mm、20#无缝钢管,工作压力0.3MPa,管道输送介质为氯气(氯气系A1类流体,极度危害。管道中一段沿车间办公楼外墙1、2层窗户之间架空敷设,  相似文献   

11.
李陈 《安全》2014,35(9):36-37
正化工企业由于工艺需要,需安装小型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如废料罐、反应釜等),因为不属于压力容器范畴,且体积较小,使用单位对此类容器的管理不够重视。化工企业小型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爆炸事故屡见不鲜。1小型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引发爆炸事故类别(1)常压废料罐爆炸类事故。废料罐中的成分一般较为复杂,各类废料混合后会发生反应,可能产生易燃易爆介质,或者废料本身含有易燃易爆介质,当容器内压力或者介质浓度达到某一数值时,都会导致废料罐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起反应釜燃爆事故为例,通过基于釜体残余变形、人孔装置脱落和缩颈管断裂的数值分析,得出了事故发生时反应釜内压力远大于设备正常工作压力的结论,进而确定该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工艺操作不当,导致物料产生燃爆,进而造成了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陶瓷厂煤气发生炉水夹套发生的鼓包事故,分别从宏观、微观形貌、化学成份、金相及相应的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水夹套进水管堵塞,冷却功能丧失,导致水夹套内壁过热,蒸汽压力迅速增加,在压力和热应力作用下,发生鼓包失效。最后根据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1 事故经过 2010年7月23日23:12左右,炼钢厂1#转炉风机由500 r/min升至1 100 r/min,准备冶炼.23:19左右,炉前开始下氧枪吹炼,供O2压力1.1 Mpa,流量25 000 m3/h,机前压力-14 kPa,风机其他运行正常,吹炼至23:21时,操作工从电脑画面上突然发现,风机电流从167.2 A变为232.5 A,CO:17.8%→16.1%→14.3%,O2:3.2%→10%(满量程),机前吸力由15.1 kPa上升至17.9 kPa,入口温度:65℃.  相似文献   

15.
济宁市近期发生了一台燃气锅炉炉膛爆炸事故,该锅炉参数为蒸发量35t/h,主蒸汽压力3.82MPa,主蒸汽温度450℃,锅炉结构为双锅筒横置式,炉膛采用膜式壁.锅筒与对流管束采用胀接连接。  相似文献   

16.
道生锅炉亦称二苯基锅炉,是由于美国道氏化学公司最先研究采用而得名的,近年来已被广泛使用于苯酐、合成纤维、化纤热定型、玻璃纤维热处理等生产工艺中。道生锅炉内的介质为联苯醚(73.5%)和联苯(26.5%)的混合物(以下简称道生油),它与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比较。虽然具有温度高(沸点258℃)、压力低的优点。但是,正因为压力低,又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常压设备,放松安全管理,致使近年来多次发生爆炸事故。 道生锅炉的正常使用压力一般为1公斤力/厘米2表压(30℃以下),压力较高时也不会超过4公斤力/厘米2表压(350℃以下)。在这样的压力下运行,发生爆…  相似文献   

17.
液氯一般采用0.5吨或1吨的钢瓶包装。液氯钢瓶运到使用单位后,首先应检查钢瓶零部件是否完整,钢瓶内液氯是否超重,使用期限是否超过等等。 超期钢瓶和超重钢瓶不要使用。液氯钢瓶的储存和使用场所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0℃,夏天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日光曝晒,并严禁接近一切明火和引火物。 液氯钢瓶的安全装置一般由液氯钢瓶、夹套汽化器、压力缓冲器、转子流量计、热水槽等组成(见附图)。它的作用是保证液氯逐渐汽化,稳定控制氯气的使用压力,从而做到安全用氯。 液氯汽化时要吸收热量。热量吸收的越多,汽化的速度就越快。根据这个原理,在液氯钢瓶…  相似文献   

18.
李锋 《安全》2013,34(2):38
正1事故发生经过2004年6月3日凌晨零点,某公司职工苏某、张某、王某3人正在二车间值大夜班,苏某负责操作15号提纯反应釜,该反应釜容积为300L,操作压力为常压,主要用于1,4-二氧六环的回收。2时左右,苏某向反应釜中添加了200kg的二氧六环,大约蒸馏到凌晨5时左右,苏某在二楼岗位值班操作,王某和张某在一楼刷碗、洗脸后,张某回二楼途中,大约5时10分左右发生了爆炸。张某面部被烧伤,王某距张某6m左右,幸免于难。苏某被当场炸死,车间窗户框连同玻  相似文献   

19.
黄元科  刘兆明  崔萍 《安全》2015,(11):34-36
分析一起由于缺水干烧导致的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从事故设备的损坏情况和检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煤气发生炉夹套内缺水干烧引起,并针对此类事故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各地陆续发生不少液氯钢瓶爆炸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使用液氯钢瓶必须掌握安全知识,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发生事故。 一、液氯钢瓶设计的安全要求 现在使用的液氯钢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1吨装的大瓶,一种是0.5吨装的小瓶。它们设计的压力为18公斤/厘米2,使用温度不超过60℃。每个钢瓶上有两个铜制外型阀(即瓶嘴),还有三个熔化温度为64-68℃的易熔合金塞。合金塞的作用在于当钢瓶因温度升高到64℃以上而出现超压时,它自行熔化并泄漏出氯气,从而降低瓶内压力,保护钢瓶不致爆炸。但是合金塞在低于64℃的条件下,对其他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