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宁夏 750 kV 电网的快速发展,形成大量 750/330/220 kV 电磁环网交叉供电,造成电网主网架结构不清晰、重要输电通道输送能力受阻、实际运行问题增多。为解决潮流控制复杂、短路电流超标、网损增加、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复杂等问题,结合宁夏 750 kV 电网规划,开展宁夏电网 750/330/220 kV 电磁环网解环策略研究,提出电磁环网解环的时机、原则和解环方案。结果表明:电磁环网解环方案使宁夏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能力得到提高,为宁夏电网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网架结构、业务承载方面深入分析宁夏电力三级骨干通信网存在的问题,通过MSP保护和SNCP保护相结合的组网思路,提出一种可实现电网生产业务分区域汇聚、网络节点分区域管理的宁夏电力传输网络建设方案.此方案能有效提高宁夏电力通信网运维效率,提升网络、业务运行水平,为宁夏电力三级骨干通信网的演进和构建宁夏电力传输第二平面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宁夏电网330/220 kV电磁环网实施解环后仍将面临750/330 kV电磁环网运行所带来的短路电流超标、潮流热稳定等问题。对“十三五”期间宁夏电网750/330 kV电磁环网解环和电网分区运行提出规划方案,运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Package, PSASP),将解环后短路电流的限制效果、潮流热稳问题、暂态特性变化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对存在的运行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宁夏电网750/330 kV电磁环网解环方案限制短路电流效果明显,解环后暂态稳定水平较高,存在的局部潮流热稳问题可通过安控装置、新能源合理接入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电力通信同步网存在部分站点时钟精度低、同步网容灾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基于混合同步方式,对宁夏电力通信网的同步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降低了定时链路的长度,将最长的定时链路从 14 跳降低为 6 跳,确保每个站点至少具备一路备用时钟。应用结果表明:混合同步方案利用二级时钟有效提高了宁夏电力通信同步网的时钟精度和容灾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宁夏电网 330/220 kV 电磁环网解环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运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对电磁环网解环前后电网在三级稳定标准涉及的各种故障形式下进行暂态稳定计算,对比分析解环前后系统电压与频率波动以及功角阻尼比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330/220kV 电磁环网解环对于宁夏电网的暂态稳定特性影响不大,解环后不会增加暂态失稳事故风险,解环条件一旦具备,应该及时实施解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10 kV并列运行双回线和双电源环网线路负荷侧保护在线路对侧母线出线故障时误动事例的分析,从改变运行接线方式、提高线路主保护配置及退出后备段保护3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简化了负荷侧保护的整定配合及投退方案,提高了可靠性。结果表明:110 kV线路配置光差保护,强化主保护功能,是电网多方式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宁夏地区地区“三跨”、鸟害外力破坏等特殊地段输电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构建了由主站层、网络层和终端层组成的三层系统构架,将视频监测终端和图像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APN专网进行传输至后台的输电线路可视化运维管控系统,从而实现故障综合研判、作业现场隐患智能管控及大数据综合分析决策等目的,大大提高运维的便利化、智能化。前期试验第一阶段运行效果说明了本系统是一套能实时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煤炭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结合宁夏地区煤炭分布的特点,从多联产工艺出发,介绍了适合在宁夏推广的基于煤热解的清洁煤发电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宁夏地区应用基于煤热解的清洁煤发电技术,不仅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还可实现节能减排,为火电产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震对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有严重影响。分析了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地震灾害特点,选用地震发生频率、强度、灾害面积,人口死亡数、受伤数,房屋毁坏面积、损坏面积等指标,依据1949-2013年的地震灾害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地震危害度评估模型,就地震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其中,甘肃的张掖、酒泉、兰州、定西等,新疆的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伊犁、阿克苏等,青海的西宁、海南、海西、玉树等,宁夏的固原都属于地震灾害严重或较重的区域。评估结果可为少数民族地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限制银川东换流变电站的短路电流水平,采用了从330 kV解开电磁环网、主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和750 kV加装线路串联电抗等传统限流措施,以保证变电站母线短路电流不超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快速开关应用于限制变电站短路电流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快速开关型故障限流器,采用双母双分段和输电线路363 kV快速开关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银川东短路电流水平,为解决宁夏电网发展中银川东地区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山区高压配电网设备多、线路长、分散度大、管理不便的问题,应用 AT?mega128单片机与DZ04彩信息通信模块,设计开发一种基于手机彩信的远程可视化监控系统,达到对高压配电网设备的遥测、遥控、遥视、遥信。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利用第三方通讯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了配网远程监视与简单操控,适用于交通不便、电力通信资源匮乏、技术人员缺少的偏远地区。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输变电设备的常规故障诊断方法的不足,分析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y,RFID)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和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以及采用 CMA 代理方式解决多传感器网络接入电力通信专网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 RFID 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案。应用结果表明:RFID 技术抗环境和机械干扰能力强,可以对通过网络传输的设备信息进行融合,从而降低网络数据传输量,提高通信质量,实现了对输变电设备的远距离监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当前电力无线专网现状,分析配用电业务对网络的通信需求及多业务隔离需求,提出基于 RAN-SHARING 和基于物理隔离的无线专网多业务承载隔离实施方案,实现不同安全大区业务的物理隔离和同一安全大区的逻辑隔离,为未来不同类型配用电业务混合组网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节约建网成本,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银川供电公司数据通信网不能满足业务应用承载需求和信息安全需求的问题,对银川供电公司数据通信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将信息内、外网络物理隔离,地市公司网络架构采用“口”字型双联方式与省电力公司相连,信息内网采用多个业务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管理的解决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银川地区数据通信网络精益化管理,提升数据通信网的安全性、规范性、先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宁夏电网变电站语音通信接入方式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分析了传统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技术对电力通信网发展的影响,结合宁夏电网变电站语音通信业务接入需求及 PCM 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digital cross connectequipment,DXC)语音复接设备的优化业务接入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解决了机房空间资源需求大、组网方式单一、业务扩展能力差、不便于维护等问题,具有投资少、收效明显、工程量小、便于实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通信设备应急保电工作的效率,保障各变电站及各县、市供电局通信设备后备电源供电可靠性,针对通信保电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研制了电力系统应急通信电源装置,并对装置进行了性能测试。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应急通信设备保电工作中设备接线速度慢,可靠性、稳定性差的问题,简化了应急保电工作步骤,便于应急保电工作人员操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不断建设,电力通信系统对超长站间距离、无中继站光传输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针对超长距无中继传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线路损耗、色散效应以及光信噪比三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宁夏电网第一条省内超长距无中继传输系统即六盘山750kV变电站至灵州±800kV换流站通信系统的建设,通过运用光放大器、纠错、色散补偿、拉曼等关键技术,实现2.5 Gbit/s 速率、10 Gbit/s 速率长传系统通信。应用结果表明:超长距光传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六盘山750 kV变电站至灵州换流站间的超长站距通信,满足了系统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及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出现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角度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通过采取规范化人员管理、加快技术和设备更新等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网络安全隐患,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力电缆现有核相方式需通过万用表核相,该核相方式需要电缆一端工作人员变换不同的接线方式,另一端工作人员通过万用表通断判断电缆首尾相序是否一致,核相步骤繁杂;并且该方式下核相过程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或对讲机实时沟通,由于配电网或环网站有时处于地下,或因建筑结构和位置因素造成无线信号屏蔽,导致核相工作人员间通信困难;因此,针对传统核相方式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缆有线通信式智能核相装置,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在核相过程中实时沟通且核相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