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情况及温室气体减排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城市固体废物(MSW)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卫生填埋量和场所、焚烧量和堆肥量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时空分布分析;并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官方网站公布的《京都议定书》中附件1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固体废物清运量和卫生填埋量很大并逐年增加;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厌氧消化产生的温室气体随着填埋量以及标准卫生填埋场所的变化而变化;从发达国家各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来看,废物领域的减排潜力很大,尤其是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这对我国开展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市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中生活垃圾填埋和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最大,占折算为碳含量后的71.46%以上,是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在2010年达到峰值,因填埋量减少、焚烧量增加导致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增加。废水处理中温室气体的量相对较小,产生甲烷(CH_4)约0.44至0.67万t。废水处理中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污水收集率逐步提高而降低,而又随污水总量增加而增加。总体来说,废弃物处理中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逐年增加,CH_4先增加后降低,氧化亚氮(N_2O)逐年增加。此外,武汉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控制填埋量和焚烧量,而加强废弃物的收集和管理,以及技术提升、生态修复、增加植被碳汇将是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控制和减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于洋  崔胜辉  林剑艺  李飞 《环境科学》2012,33(9):3288-3294
城市废弃物处理是城市人为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方法建立了厦门市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对厦门市2005~2010年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了估算,包括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以及污水处理等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折合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406.3 kt,2010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以CO2e计)达到704.6 kt,随着废水处理工艺的提高和城市生活垃圾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排放源由废水处理转变为固体废弃物填埋.2005年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固体废弃物处理排放量的90%左右,2010年所占比例下降到75%.厦门市废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2007年最高,以CO2e计达到325.5 kt,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从2005~2010年一直是厦门市CH4排放量最高的产业,占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总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4.
人为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是城市废弃物处理。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结合城市废弃物处置状况,研究新疆2010年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2010年新疆城市废弃物处置过程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3 570 230.74 t(eq.CO2),其中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是重点排放源,排放量约为2 744 006.79 t,废弃物焚烧处置过程排放量最少,仅为179.67 t,废水处置过程排放量为826 044.28 t。研究结果为新疆碳减排工作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的碳排放清单核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废弃物处理所释放的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是温室气体排放估算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海南省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得出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10年海南省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以CO2当量计算总量为65.79万吨,同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约为30%,并提出拟采取的降低不确定性措施,为今后不断完善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CH4和CO2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二者的排放情况,对制订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利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废弃物处理排放CH4和CO2的计算方法,对1979—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CH4和CO2排放量(不含港澳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①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清运量为0.46 t,比2000年增加了53.3%. ②1979—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焚烧和堆肥处理方式相对较少,但近年来焚烧处理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1年焚烧处理量是2001年的16.8倍. 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CH4和CO2排放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至2011年,二者分别达到7 024.03×104 (以CO2当量计,下同)和706.22×104 t;其中,2011年CH4排放量是1990年的20.0倍,CO2排放量是2001年的16.8倍. ④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其中华东地区CH4和CO2排放总量高达2 570.98×104 t;西北地区最小,仅为482.3×104 t. 该差异与城市发展规模、人们生活习惯和城市化进程等影响因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垃圾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碳排放的两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热解两种热化学方式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简称"碳排放"或GHG),分别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简称"IPCC2006指南")进行了核算,并计算了两种垃圾热化学处理方式相对于填埋处理的GHG减排量.结果表明,两种核算方法计算所得的不同垃圾处理方式的碳排放趋势基本一致,但基于IPCC2006指南计算出的GHG减排量高于LCA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对填埋处理而言,焚烧处理的GHG减排量从LCA法的597~660kg(以CO2当量计,下同)提高到IPCC2006指南法的648~747kg;垃圾热解发电的GHG减排量从LCA法的535kg提高到IPCC2006指南法的589kg.同时,对这两种核算方法的特点及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LCA法和IPCC2006指南可以结合使用以促进我国GHG核算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城市垃圾处理与节能减排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北京市2001~2007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发展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物理组成的变化,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多,总排放量从2001年约363万tCO2当量增加到2007年1157万t左右。目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每处理1t垃圾的单位排放量分别为2.1t、0.4t和2.0tCO2当量。虽然堆肥具有相对低的单位排放量,但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堆肥在北京生活垃圾处理中的比重并不大,2007年处理的垃圾量不到无害化总处理量的7%。2007年填埋产生CH4总量约48万t,若50%回收利用,其发热量相当于约40万t管道煤气,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焚烧垃圾进行供热或发电的技术在国内外正蓬勃发展,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垃圾回收与分类是从源头减少垃圾,实现节能减排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填埋气中甲烷的成分占40%~60%,可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利用填埋气首先确定其产生速率和产生量,建立准确预测填埋气产气量、产气周期、产气速率的估算模型非常重要。本文论述计算甲烷气体产生量和产气速率模型(动力学模型、统计学模型与经验模型)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使用条件,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经验模型。应用国外成熟模型对北京市填埋场进行填埋气估算,需要调整模型中相关参数,关键参数的确定需要实验数据作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的变化特征,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5-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占绝对主导地位,VOCs排放只占极少一部分.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和VOCs排放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2005年相比,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了68.8%,VOCs排放量增长了134.0%.从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来看,杭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焚烧处理方式,但填埋处理的VOCs排放量却低于焚烧处理方式(2007年和2008年除外).杭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和焚烧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为0.72~0.86、0.18~0.23.从排放贡献和排放强度来看,采用填埋处理方式有利于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VOCs的排放,而采用焚烧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随着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上升,无论是温室气体还是VOCs,杭州市人均垃圾处理排放量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研究显示,深入垃圾分类回收、控制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优化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可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和VOCs的协同减排.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估算及控制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和经济化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废弃物处理不仅是大气中甲烷的一个重要排放源,而且已成为限制城市化进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的排放量的估算,对准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填埋场甲烷产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估算了2005年-2010年杭州市填埋场甲烷排放量,提出了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的对策建议,为杭州市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物理特性的调查分析,得出泰州市生活垃圾不适于焚烧和堆肥处理,可以采用填埋方法的处理结论,为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提供选择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国内外几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认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应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法为主,分类回收利用和医院等单位的特殊垃圾集中焚烧为辅。焚烧法将来应逐步被沿海城市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住区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延安市为示范点对黄土高原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进行了研究。在对目前延安市生活垃圾特点和处理与资源化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垃圾分类收集为关键 ,分别进行卫生填埋和焚烧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并对卫生填埋和焚烧工艺的重要部分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标准》,德国《生活垃圾技术条例》.日本《废弃物最终处置场指南》和欧盟《废弃物填埋导则》等有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的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厦其主要特点.井与中国现行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相比较,主要从选址、入场垃圾要求、渗滤液排放标准、防渗结构和终场覆盖系统等5方面分析了GB16889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其修订、完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气制汽车燃料气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垃圾填埋气的危害、垃圾填埋气制汽车燃料气的环境影响、压缩垃圾填埋气代替燃油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垃圾填埋气制汽车燃料气既降低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安全隐患,减少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又可代替不可再生能源,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程度,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碳足迹核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PAS2050规范》的指导,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方法和LandGEM模型,对苏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的生命周期过程进行了碳足迹核查. 详细列出了垃圾处理过程中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计算各排放源的电耗或能耗,并通过与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相乘最终转化为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 结果表明:苏州市填埋处理1 t生活垃圾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1 942.47 kg,焚烧处理为-180.87 kg. 按照目前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权重进行分配,可得苏州市处理1 t生活垃圾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880.80 kg. 在整个核查过程中,考虑了在填埋和焚烧处理时发电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减量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垃圾填埋污染清单中的气体排放量问题,填埋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二者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采用三种产气估算模型(LandGEM模型、IPCC推荐的模型和概化分子模型)分别估算了单位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对估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最后采用LandGEM模型计算的结果,得出单位质量垃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垃圾填埋中甲烷排放的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提供的质量平衡法和美国环境保护局填埋气排放模型(LandGEM)两种计算方法,参考1995~2006南宁市统计年鉴年间有关数据。对这11年间,南宁城市垃圾填埋所产生的甲烷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短期内城市垃圾填埋量变化缓慢,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都可行;当城市垃圾填埋量变化大,并且填埋时间比较长时,建议采用LandGEM模型计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何毅 《环境保护》2007,(6A):67-70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如何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有三种常见处置技术:填埋、焚烧和堆肥。作为垃圾最终处理方式的卫生填埋,由于具有处理成本低廉、适用垃圾范围广、环保效果显著和处置彻底等特点,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