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宣 《防灾博览》2002,(3):28-28
自然灾害的地区分布 在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网状交织的特点。 东西分区:以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十万大山界分三大区。西区是高原和山地,雹灾、泥石流、沙漠化、旱灾、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严重;中部是高原、平原过度带,以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旱灾、洪水、雹灾和森林灾害为主;东区是平原,是海洋海岸带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旱灾、涝灾、洪水、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其中某些地带也是强震易发地带。 南北分带:我国自北向南有天山—阴山、  相似文献   

2.
正大气对人类的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联合国的有关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30多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务件复杂,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雷电、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雾霾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气象灾害占我国自然灾害的71%以上.每年气象灾害要造成国民经济数千亿元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  相似文献   

3.
洪水灾害经济损失的准确计量,是进一步作出灾害救援决策和减灾投资的主要依据,因此,能否及时、合理和科学地评估灾害损失,成为减灾防灾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但由于洪水灾害在发生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影响环境的多变性,使得灾害经济损失计量尤其是即时的评估成为目前学术界一大难题。根据受淹区域行业经济产值和洪水特征资料进行估算损失,具有方法简单、应用灵活、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的支持下,得到了中国在1980-2008年间发生的年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年单次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极大值和年洪水灾害经济总损失3个统计指标;根据复合极值理论,利用泊松-对数正态复合极值模型对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洪水灾害经济损失遵从对数正态分布;(2)单次极值经济损失与年经济总损失具有高度相关性;(3)复合极值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洪水极值重现期的重建;(4)与传统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克服因资料年限短、数据不足而造成的洪灾重现周期估算困难。  相似文献   

5.
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越来越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不断深入,但是,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相对薄弱。为了能综合地对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价,回顾了国内外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内涵及组成(减产停产损失、产业关联损失和投资溢价损失),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特点。指出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产业关联损失,投入产出法是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适用方法,但该方法的使用必须作适应性改进,上述观点可供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洪灾多发的国家,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同时,洪水灾害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对人民的生命安全、生产活动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除考虑常规荷载外,还考虑了雪荷载和风荷载,但没有考虑洪水荷载对建筑物的作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规范,从洪水荷载对建筑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建筑物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对洪水荷载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归类,总结和归纳了洪水荷载的主要形式、大小和洪水荷载组合。同时提出了综合考虑人身安全及建筑物结构安全的住宅建筑洪水破坏模型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住宅结构物在洪水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住宅结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曾刚  孔翔 《灾害学》1999,14(4):22-26
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水具有洪水水位高、洪量大、历时长的特点, 这次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 000 亿元。本文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降水量总量及强度超常、长江上中下游洪水遭遇严重、分洪区没能发挥作用等洪灾形成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大对影响长江流域灾变性气候的研究、调整江湖水系结构、加强区域间防洪的协调和协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宝华  付强  谢永刚  冯艳 《灾害学》2007,22(3):95-99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灾害实质就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问题。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对经济损失进行了分类;概述了洪灾损失的评估方法和计算经济损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长江流域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选取不同重复期(20,50,100年),及包括1870年历史洪水和1931,1935,1954,1991,1995,1996,1998,1999和2002年共10次洪水,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参考洪水灾害淹没图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构建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其次对这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图.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有4个明显的高危风险区,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平原的湖滨地区和公安以下的长江中游河段的沿江一带,尤其是荆江河段以及两江相夹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沿高危风险区外侧为高风险地区,重点在汉江下游、资、沅、澧水、清江流域、皖沿江地区以及太湖流域的部分地区;沿长江于高危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两侧分别为风险较小地区;其他地区对于洪水灾害而言则为安全地区.评价结果与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周金龙  邱红红 《灾害学》1993,8(4):73-77
新疆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水灾害都比较频繁。本文在概述、分析上述灾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沿海省市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潮是我国沿海省市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给这些地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选取1989-2008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风暴潮的历史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得分基础上的聚类分析和熵值评价等方法,对这些地区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最终按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程度将沿海省市划分为3个区域:即上海为第1区,表示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最小;海南、福建、浙江、广东4省为第3区,风险最大;其他省、市、自治区为第2区,表示经济损失风险居中。3个区域的灾害区划,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风暴潮的发生及是造成的损失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近几个世纪,滑坡、泥石流灾害日趋频繁。灾情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因山洪而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中国大江大河全部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80%左右。尤其是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十年来,山地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每年因洪水冲淹死亡的人数仅占因灾死亡人口总数的30%,而因山地灾害死亡的人数却高达60%。2004年8月12日20时,今年14号强台风“云娜”袭击浙江省乐清市,风力达12级以上,过程降雨量近900毫米。8月13日凌晨该市北部山区三乡镇发生罕见的特大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47  相似文献   

13.
刘春腊  马丽  刘卫东 《灾害学》2014,(2):136-141
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评估技术与方法则是洪水灾害评估的核心与关键。在论述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类型的基础上,从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非经济损失及其他综合性损失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现有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1994)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每年由于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  相似文献   

15.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地学研究室主任Gerhard Berz最近在《STOP Disasters》第15期发表文章,论述保险业与“国际减灾十年”。 文中指出最近30年来自然灾害损失负担在增加。如果把最近10年的损失和60年代的损失相比,不计价格上涨因素,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增加了5倍,保险损失增加了13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剧增,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口及资产增长的速度,并且集中在大城市和易发生重大灾害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除此以外,由于潜在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极端情况,尤其是风暴和降水量的明显增多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气象灾害尤甚,它们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大约占到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气象灾害,受灾人口常高达数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为此,对包括热带气旋、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的总体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可作为了解和认识我国气象灾害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丹丹  徐伟 《灾害学》2023,(2):155-162
基于EM-DAT全球1990—2019年5种主要自然灾害损失数据,对因灾死亡人数与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划分大小灾,分析全球及典型国家大小灾相对重要性及损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0—2019年全球洪水损失以小灾为主,且小灾发生率与损失率均上升;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以小灾为主且小灾发生率显著上升;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小灾为主;地震与极端气温造成的损失均以大灾为主且无明显变化趋势。而典型国家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滑坡造成的死亡人口则以大灾主导。典型国家总损失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大部分为下降趋势,小灾损失大部分为上升趋势,洪水和风暴灾害损失趋势显著的国家数量较多。就灾种而言,地震与极端气温灾害应重点关注大灾,风暴灾害和滑坡灾害应重点关注小灾带来的影响,尤其要关注洪水小灾带来的损失及其变化趋势,加强对于小灾累计影响的评估与防范。  相似文献   

18.
<正>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广发、频发、重发、并发。近30年来(1990年—2019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灾害、67.6%的人员因灾死亡、83.7%的经济损失和92.4%的保险损失,由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引起。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台风灾害是浙汀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平均每年有3.3个台风对浙江省造成影响.以历史灾情资料和气象要索(致灾冈子)作为灾害指标,利用基于信息扩散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浙江省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模糊风险评估,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直观地给出了浙江省台风大风和台风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台风灾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台风大风发生的概率由沿海岛屿和沿海地区向内陆减小,台风大风高风险区位于沿海岛屿,台风暴雨的高风险区在浙东南沿海一带.台风灾害对浙江省农业影响风险值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沿海岛屿和东部沿海地区,当风险水平为30%时,舟山、台州、温州和宁波等地受灾概率大约为2-4年一遇,为全省高风险敏感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广西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对广西地区闪电活动的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电主要集中在春末仲夏发生,4-9月是闪电高发期(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98.33%),闪电活动绝大多数发生在午后至傍晚时分;云地闪电中负闪占绝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闪电密度高值区主要位于桂东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和十万大山迎风面,闪电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地形和水汽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根据2008年广西雷电灾害事例,分析了雷电灾害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