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南黄海6.2级地震震前宏观异常不明显,震后经调查、核实共有宏观异常约三十余起,现就宏观异常的典型事例和时空分布特征分述如下。一、动物的习性异常出现习性异常的动物种类比较齐全,其中有大牲畜、家禽、家畜、鱼、蜜蜂等,共约二十余起。  相似文献   

2.
动物行为异常与地震灾害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前地壳中的应力变化会引起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球物理场与地球化学场变化。动物有感受这种变化的能力,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数小时,动物可能会不安、抑郁或狂躁、迁徙或逃亡。动物的这种能力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动物在自我保护的同时有可能为人类提供地震预警信号。本文概述了动物感受地震灾害的机制,分析了从基因遗传水平上解释动物地震灾害避险能力的途径,阐述了找出可能作为灾害预警信号的特有动物异常反应的意义,讨论了建立试验性地震灾害动物行为异常预警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潼温泉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  赵小茂  何崇君 《灾害学》2006,21(2):64-68
采用一阶差分、滤波、五日均值等方法对临潼台水氡、水溶气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和2002年2月5日宝鸡3.4级地震前临潼台流体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泾阳地震的异常时间比宝鸡地震长;两次地震前流体异常幅度明显不同,异常幅度与震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华东和华北区 1 970~ 1 998年 2 6个MS≥ 5.0地震前 2 3个地震存在C、D、Mf 综合异常区的中期异常。本文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这些异常在一年内的中短期变化。认为Mf 异常面积的短期变化最为显著 ,2 3个存在中期异常的地震中 2 1个地震前 6个月有 |η|≥ 0 .4的短期变化 ,其中 63%震前出现过地震活动平静 ,还有 37%为持续增强。最后用岩石刚度和压机刚度之比对岩石破裂前声发射的平静期长短的实验结果作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5.
利用山东省地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鲁南地区1991~1995年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加卸载响应比。研究发现苍山5.2级地震前,该地区的波速比时空变化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地震活动出现3、4级地震集中;应变能释放速率加速、转平;加卸载响应比在震中及邻近区域出现高值等明显异常,并分析了某些异常的发展及转化过程,提出了某些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研究了华东地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参数的演化特征 ,尤其是追踪研究了中短期阶段各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华东地区中强震孕育中短期阶段 ,有不少地震活动性参数图像出现明显的变化 ,如C值、D值、Mf 值和b值在中期阶段存在的大面积异常区开始出现明显的收缩甚至消失 ,这种变化是地震孕育过程进入中短期阶段的重要标志。未来主震往往发生在收缩区边缘或异常消失区 ,若当消失区再次出现小片异常 ,则该异常区是未来最为值得注意的危险区 ,而且时间上很可能进入短临。再如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由超出 1倍均方差的峰值下降、广义分维Dt由正常值下降并出现超过 1倍均方差的低值异常 ,也是地震孕育过程进入中短期阶段的判据。由于地震孕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需应用多种参数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以便于缩小异常区 ,提高中短期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高邮-宝应M_S4.9地震是江苏陆地上22年来最显著的地震,震中位于江苏陆地中部地区,震前前兆异常丰富,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比较典型。震前2年显示震源区应力压性和周围张性特征,表现为水位、地电阻率和形变的群体准同步变化;震前1年集中出现小震条带活动的交汇现象;震前1月开始出现岩石裂隙变化的失稳现象,表现为周围水温、水化学的短期快速变化。高邮—宝应M_S4.9地震震前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反映了周围岩石孕震过程中的变形和裂隙变化特征,对中强地震预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会出现许多电磁异常信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这些异常信息来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探索工作在不断的深入,有不少成功预报的震例,也有许多失败的预报震例。自20世纪以来,地震电磁异常现象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兴趣和重视,绝大多数强烈地震都有它的临震异常现象的发现与记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观测、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东部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发现1996年起出现的群体性重力测值偏离长趋势的变化,可视为7.6级地震前中期异常的开始,而1998年中出现的反向变化则是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转折。作为强震前的远场重力异常,其时间、空间变化表现出的不一致和非均匀性变化形态,可能主要与测区内不同断层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形变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姚、普洱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一个地震活动区。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1级地震后,详细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其邻近发生大地震以前均存在着时纬残差异常。总结了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在几次大地震前提供了预测信息。天文时纬残差是从时间与纬度的观测值中扣除地球整体运动影响之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一个与当地地球物理场变化有关的量,包括铅垂线变化。震前地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地下物质的运动可能是形成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它可用于监测台站周围的重力场变化。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与2007年6月3日普洱6.4级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这再次说明这种异常可用于天文台周围的强震预测。  相似文献   

11.
1990年2月10日常熟 太仓MS5.1地震前南通台短水准场地的NS1测线有较完整的异常显示。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海域MS6.1地震前S2W测线高差变化有一年的中期异常,曾做过短期预报。NS1测线高差变化从1992年以来至今每年出现周期变化,本文试对这种变化是正常还是异常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地介质极化率和二次场衰减特性时序观测是探索介质新的电性参数作为前兆观测项目的研究课题。经两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极化率存在年变化形态;主要研究的放电时段应放在10~100ms范围;在观测时段(1994 03~1995 11)内台站300km范围发生的唯一一次大于5.0级的苍山5.2级地震(△304km)前,极化率参数异常不明显,而极化率衰减度在该次地震前出现异常,衰减曲线极大值位移、曲线畸变、半衰时亦出现高值。对比地电阻率与极化率衰减度和半衰时的观测数据,在苍山5.2级地震前异常时间同步,呈低电阻率、高衰减度、高半衰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介质新电性参数极化率作为前兆观测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装在宁波台ZK03 井上的SD- 3 型自动测氡仪记录的1998 年3 月~8 月整点值曲线图的分析,发现在距离该井80 多公里的嵊州等地先后发生的3-3 级和4-5 级地方震前,具有明显的、非常相似的临震前兆异常。主要特征为震前十几天开始出现整点测值向下突跳,数天后再出现频繁的整点测值向上突跳的形式,并以正异常为主。这是继该仪器在1996 年长江口以东南黄海海域发生的MS6.1 地震前记录到临震异常后,又记到的临震异常。笔者认为前兆数字观测仪器将在地震临震预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温泉井13年来共有三个时段的流量有较大幅度的异常都对应了南黄海一平方度内发生的4次46~63级地震。本文对该井的地质构造条件、观测方法、震前异常特征、干扰因素的排除、映震效能、异常机理、流量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等作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泾阳、临猗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米秋霞  段锋 《灾害学》1999,14(4):49-53
总结了1998 年泾阳Ms4.8 及临猗Ms 4.6 级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异常点数量有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同时又受构造条件的制约; 异常时间以短临为主, 短期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3 个月左右, 临震异常出现在震前10 d 左右; 异常幅度与地震三要素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1983-11-07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利用震前地下流体高频突变异常频次速率和异常频次累加值的变化,采用地下流体层次跟踪震情预测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时间尺度的震情进行了检验性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塌方矿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表明,矿井的塌方地震与矿区的局部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减少矿井塌方地震,首先应把矿区地质构造研究清楚,在近断层采区加强加固。通过对煤矿塌方地震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较大的塌方地震发生之前,可能有以下异常出现:小塌方地震次数增多,∑N-t 曲线、∑E~(1/2)-t 曲线、∑L-t 曲线及 No.-∑△t 曲线急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较大塌方地震前12—70天,据此有可能对较大塌方地震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18.
对1983-11-07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利用震前地下流体高频突变异常频次速率和异常频次累加值的变化,采用地下流体层次跟踪震情预测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时间尺度的震情进行了检验性预测.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断层活动速率,根据这一指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和文安地震地震之前,都出现了强烈的异常.断层形变的强烈异常,一般出现在中、强地震之前1年左右时间,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地震前兆.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代,或者其后.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动态异常频次、M2波振幅比等方法,对巢湖14#井水位1987~1997年进行了全过程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华东几次中强震前,该井水位的微动态异常频次在地震前3~4个月有明显增高的异常显示,而水位M2波振幅比在地震前也存在3~4个月的下降异常。由此可以认为该井有可能成为华东及东部沿海5级以上地震的灵敏井点之一,而且在地震的短期预测方面可能会提供有益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