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南京市目前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工业与城镇集中区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饮用水源;重化工业及交通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点源与面源污染物排放导致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峻;建设用地与人口集聚区热岛效应明显;生态用地破碎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结论认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是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关键对策,为协调两者关系,必须实施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发展绿色工业、划定生态敏感区、实施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生态持续发展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认为南京市生态足迹需求对本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不构成威胁,但对全国或全球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生态防护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配合南京市总体规划的修订,研究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生态建设途径。城市空间拓展应与地理生态背景相适用,生态防护网络是总体规划确定的三个圈层结构的组成部分,具有削减大气污染负荷,调节氧循环,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城市生态污染现状、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系统研究,定量分析了南京市1997-1999年水质污染,大气环境质量,酸雨等现状,进而系统探讨了该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运用生态景观异性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对主要的生态污染致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南京市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与实现地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认为南京市生态足迹需求对本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不构成威胁,但对全国或全球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度量,利用南京市2001年至2003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南京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足迹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能源消费生态足迹在近3年的生态足迹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南京目前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其他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仍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7.
株洲市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生态城市的特点、功能及世界生态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株洲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及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株洲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华生态城市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城市化相统一。金华生态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与精神文化基础。绿色商城的建设与发展是有效解决生态城市发展的生态技术与生态产品的供求问题的有效途径。绿色商城与区域生态产业的有效结合所形成的绿色块状经济模式,是生态城市、乃至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南京市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此20年间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LUS模型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2040年南京市碳储量分布,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研究区碳储量。200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65.62%,耕地、林地和草地随之减少,南京市碳储量减少2.62×106 t;(2)根据预测,到2040年,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少,仅下降2.44×105 t;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1.56×106 t;在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多,下降1.78×106 t;在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下降1.62×106 t。这表明采取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政策,可以有效控制碳储量减少;(3)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分布保持一致,对于碳储量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GIS技术及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对南京市仙林新市区建设前后(2003和2007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7年,仙林生态安全状况主要向2个方向发展,生态安全和不安全区域面积均有所增加,占区域总面积比例分别由9.6%和12.9%增加至22.3%和15.0%。由于各区域发展模式不同,生态安全状况区域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仙鹤片区与白象片区生态安全区域面积明显增加,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分别由2.6%和3.9%增加至10.1%和9.3%;麒麟片区生态安全状况以临界安全为主,部分片区由临界安全状态向较安全状态转化;青龙片区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地区人的生态及其产业活动强度大、范围广,对氧的收支关系反应敏感。空气中氧的平衡能力及其可持续性,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按南京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中心城市围及市域三个层次的格局,主城的氧亏可从城乡结合部的制氧空间得到足够的补偿。中心城市圈自身耗氧低,对主城的外延发展,卫呈城镇的工业化,新增大型耗能企业的布点均有较强的氧平衡能力,维护城市生态氧平衡的关键措施是建设城市生态防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初论: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现代城市绿地的沿革和主要特征,认为健全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才是城市减缓环境压力的保证系统.分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应具备的系统成分、功能结构及空间布局;提出量、质兼备的系统生态设计准则.同时,规划具有南京市特色的生态防护圈,完善该市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3.
应用TM影像分析南京城市生态绿地格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南京城市生态绿地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中试用NDVI波段及其它波段组合对南京城市植被进行解译,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南京生态绿地分布很不平衡,并提出南京生态绿地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创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城市绿地景观,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等5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近年来,广东省基本实现土地资源的占补平衡,但部分城市周边土地污染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大江大河水质良好,但城市江段水质较差,生活污水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受陆源污染,部分海域海水水质变差,赤潮危害有所加剧;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面积较大;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总的来说,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良好,但人为因素等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应加强领导和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的设计、建设和评价,应从人、社会、自然3个层次和城市的结构、功能、协调和目标4个方面来进行定位,最终达到完善结构、提升功能、增进协调、城市优美和谐的目标。城市超循环体系是生态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超循环体系的具有企业、产业、城市、区域4个基本层次,其循环体系、模式、功能和目标均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构建具有在理念上的一致性、结构和功能上的嵌套性、目标和发展机制上的同一性,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城市或国家整体中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多元文化的生态意识在生态理念方面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描述了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和特征。包括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辩证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开放性和负荷能力等。分析城市生态环境效应,探讨城市生态环境容量、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