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微塑料在土壤中的不断富集累积已对土壤氮素养分循环构成威胁.为探究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氮素循环相关的主要理化特性、功能基因丰度和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微塑料添加浓度(质量比)的土壤培养试验,分别为CK(未添加)、MP0.5(0.5%)、MP1(1%)、MP2(2%)、MP4(4%)和MP8(8%).结果表明:随微塑料添加浓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4.62%~13.08%),田间持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MP2处理最高.土壤有机质、全碳、碳氮比、可溶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随微塑料添加逐渐升高.微塑料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46.02%~120.70%)和硝态氮含量(42.56%~208.26%),且MP8处理最高;降低可溶性有机氮(2.46%~15.39%)和铵态氮含量(17.36%~60.42%),而全氮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土壤净硝化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增加,但MP8处理呈明显抑制作用.微塑料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了群落结构组成,其中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降低,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3.
杨树-冬小麦间作系统细根分布特征及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流域杨树-冬小麦间作(简称杨麦间作)系统和冬小麦单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杨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和杨树细根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冬小麦单作系统之间的差异,探讨林木根系在减少径流中养分流失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单作冬小麦根长密度和单位土体根干质量均大于间作系统,间作系统中越靠近林带的冬小麦根长密度和单位土体根干质量越小。(2)单作地和间作系统冬小麦根长密度和单位土体根干质量最大值均出现在灌浆期。(3)随着施氮量的加大,冬小麦和杨树细根根长密度和单位土体根干质量均有所增加,且在间作系统中>40~80 cm土层杨树细根根长密度和根干质量所占比例增加。(4)间作系统减少了硝态氮随淋溶的流失量,灌浆期减少幅度为49.08%~55.49%。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物炭是指由含碳量丰富的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的条件下低温热解而得到的一种细粒度、多孔性的碳质材料。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都展现出应用潜力,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以及植物生长方面的影响机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炭的高孔隙度和表面面积,可以增加砂性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但这种增加效应是有限度的;生物炭的碱性属性使其能够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这对喜碱作物的生长具有积极意义;生物炭能够抑制土壤氮磷养分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生物炭的添加会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生物炭的添加改善了土壤性质、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微生物性质,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效应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和性质、植物种类、以及生物炭的特性和施用量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选择合适的生物炭,以期得到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今后应加强生物炭在林地土壤改良以及林木生长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探索生物炭在土壤中发生的生物和化学反应机理,并且要对生物炭的施用效果进行野外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4种造林幼苗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英、伞花木、侧柏、栾树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控土壤含水量,设置1个无干旱胁迫对照和3个干旱胁迫强度处理(分别为每2、4、6、8 d浇水1次),比较4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质膜相对透性(RMP),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干旱胁迫后,各供试树种叶片RWC减少,RMP增大,SS、Pro和MDA含量增加,POD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树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4个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为伞花木>侧柏>栾树=杜英.对6个生理牛化指标抗旱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MDA含量、POD活性和Pro含量之间相关性较为紧密.对供试幼苗的测试指标做方差分析,并采用SSR法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RMP、MDA含量、POD活性、Pro含量4个指标可用以评价供试树种苗期抗旱性强弱.  相似文献   
6.
对小麦不同物候期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物候期田间平均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幼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幼苗期和返青期杨树防护林对小麦的胁地影响不大,灌浆期是农田防护林与小麦争夺水分最为激烈的时期;幼龄防护林带能有效增加农田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生长有利,成熟林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的能力比幼龄林强,且对农作物的水分竞争主要集中在0.2倍树高范围内,造成此范围内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特点、原则、内容、指标和标准等,构建出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建议。着重指出,林业生态环境的价值多重性决定了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态环境评价原理和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特点、原则、内容、指标和标准等,构建出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建议。着重指出,林业生态环境的价值多重性决定了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实验第5 d时,固定化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衣藻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91.9%、84.8%、68.3%和51.2%;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100%、96.9%和65.9%。固定化小球藻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固定化鱼腥藻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因此,小球藻和鱼腥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在pH为4,5,6,7和8的条件下,无重金属及ρ(Cu2+),ρ(Zn2+)和ρ(Cd2+)分别为0.05,0.5和5 mg/L时,固定态和悬浮态蛋白核小球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①相对于悬浮态,固定态小球藻由于海藻酸钠的包埋稳定性较强,磷的去除率较高;②小球藻磷的去除率受ρ(重金属)影响,随着ρ(重金属)的升高,磷的去除率降低,重金属产生的胁迫作用增强;③Cu2+对固定态和悬浮态小球藻的胁迫作用较Zn2+和Cd2+大,而Zn2+和Cd2+对固定态和悬浮态小球藻的胁迫作用随着ρ(重金属)的变化而有所差异;④pH对小球藻磷的去除率的影响随重金属种类、质量浓度及时间的变化而不同,Zn2+和Cd2+存在时,小球藻磷的去除率最高一般出现在pH为8的弱碱条件下,而Cu2+存在时小球藻磷的去除率受p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