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M2.5调研团队研究了州市PM2.5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合理降低汽车保有量,提高成品油品质改革产油技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和严控工地扬尘能对PM2.5的减排产生积极的作用,有效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对当前的防控技术改革起到极具意义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向PM2.5说不     
有资料显示,机动车缓慢行驶时PM2.5的产生量较畅通行驶时多近五倍。作为全国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的城市之一,优化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保有量,将对广州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产生重要意义。2012年,广州市多次出现阴霾天气和PM2.5连续超标情况,PM2.5给广州带来的经济损失接近16亿元人民币,因大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逐年上涨,PM2.5已经直接影响到广州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市民的身体健康。如何做好PM2.5的防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是健康人居的必要条件。PM2.5是影响日常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室内PM2.5污染程度较重,其主要的污染来源有:吸烟、生活燃料燃烧、烹饪和清扫等室内活动以及室外大气颗粒物的渗透作用等。同时,文章就如何减轻室内空气的PM2.5污染提出多方面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合肥市10个自动监测站2014年11月的PM2.5监测数据以及世界空气质量组织网站提供的12月份空气监测数据,初步分析合肥市PM2.5分布规律;同时检测了不同楼层高度的PM2.5浓度以及进行了PM2.5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实验。结果表明:(1)合肥市10个站点PM2.5浓度存在空间差异,气象条件特别是风向、风速和持续时间及其与中国主要污染源的相对位置,以及合肥市自身不合理的重污染企业布局是造成这种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2)不同楼层高度PM2.5浓度测试结果显示:低层略高,5层以上差异不大,高层污染改善不明显;(3)汽车内使用有效的空调过滤器可极显著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及新风系统均可极显著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4)使用不同来源的食用油产生的PM2.5差异显著;(5)吸烟极显著地提高了室内的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民众提出了防控PM2.5的对策建议,并为地方和国家制定相关调控政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PM2.5污染进行防控多指标分析,能够准确的对城市空气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基于此,本文将对城市PM2.5污染防控多指标空间区划的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口数据的空间分布、空气质量浓度、人口暴露强度以及人口加权浓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PM2.5成因表明,其一次和二次污染源几乎覆盖了炼化行业的全部主要大气污染源。国家PM2.5污染防治政策和相关要求,连同污染物排放达标升级、污染减排约束性要求,为炼化行业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更高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监测点位PM10与PM2.5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性均相当明显,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占绝大比重;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系数大于非采暖期,季节变化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1-2012年厦门市PM2.5监测资料和气象要素资料,分析PM2.5分布规律,及与海陆风、低能见度天气的关系;尝试分不同季节,在不同主导气象要素场背景下,建立PM2.5与能见度的关系式,试图用能见度推算PM2.5浓度,探索AQI预报中PM2.5浓度预报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厦门市低能见度天气与PM2.5浓度关系密切,通过相对湿度、降水概率、风向风速以及对应典型的天气形势等差异可清晰表现出来;区分季节性气象要素,计算PM2.5浓度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并建立7个关系式,发现夏季PM2.5浓度与能见度显著负相关,夏季是用能见度推算PM2.5浓度相对最容易、最准确的季节;秋冬春三季PM2.5与能见度关系分别可建立两种关系式,主要为负相关关系,且春季预报PM2.5的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区PM_(2.5)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瑜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3):7-8,11
对广州市区PM2.5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区的PM2.5呈现冬季浓度较高,夏季较低的季节性特征;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形;与PM10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与PM10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M2.5/PM10的值约为0.59,表明广州市区空气中细颗粒物在PM10中的比重大于粗颗粒物,鉴于PM2.5的危害性及所占比例,应重视对其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龙华新区灰霾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龙华新区2个空气监测站2012年监测数据、气象数据以及不同污染源的排放数据,分析龙华新区空气质量现状,灰霾日数与PM2.5和PM10的相关性,并通过AERMOD模型着重探讨PM2.5和PM10的污染特征,计算不同污染源对PM2.5和PM10浓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灰霾日数和PM2.5、PM10浓度均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灰霾日数与PM2.5的相关性较PM10更显著。龙华新区PM2.5和PM10主要来自本地源,其中PM2.5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而PM10的主要来源为施工项目和裸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核心的大范围重污染问题集中爆发,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因此成为我国近年来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为改善我国的空气污染状况,特别是减少北方地区供暖季节的重污染天气,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及空气质量的长期改善。本文对PM2.5的危害以及我国的政策发展进行了基本介绍,探讨了政府推出PM2.5治理和监管政策期间污染改善的进展和启示,并对我国下一步PM2.5的防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众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对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要求也日益提高。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由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性,近年来,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美国在1997年率先提出监测PM2.5标准,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本文简述了PM25的定义及危害,结合相关PM2.5的研究报告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市PM2.5污染现状、污染特征及规律。通过对南京市PM2.5来源的解析,从监测管理、源头控制、防治机构、产业布局和公众参与几个方面提出控制南京市PM2.5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昆明市建成区PM10污染水平、时空变化、气象影响、与PM2.5的关联性,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对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性,近年来,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PM2.5是形成灰霾的罪魁祸首。PM2.5不仅能降低能见度,还能导致多种健康危害。它粒径小、组份复杂、有毒,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并危及人体健康。就PM2.5的来源与危害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中国具体国情,从环境监管、源头控制、防治机构、产业布局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控制途径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武汉市"十三五"期间不同情景下机动车保有量和主要污染物(NOx、CO、VOCs、PM10和PM2.5)排放量,同时进行减排潜力的初步核算.结果表明:在不淘汰黄标及老旧车辆的情况下,预计2020年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将增长至352.5万辆,机动车排放NOx、CO、VOCs、PM10和PM2.5约为6.6万吨、13.5万吨、4.0万吨、0.2万吨和0.2万吨."十三五"期间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及管理减排方案措施后,2020年机动车排放NOx、VOCs、CO、PM10和PM2.5可在2015年的排放基础上分别减排0.51%、43.17%、40.74%、38.99%和38.45%.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区空气PM2.5污染分布和气象因素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M2.5作为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指标,其形态与组成非常复杂,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本文根据常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的常年污染物和气象监测资料,研究了常州市PM2.5污染状况及与其他城市的比较,指出PM2.5的冬春季污染较重、夏秋季污染较轻的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的双峰结构特征,以及城市风场和降水对常州市PM2.5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揭示PM2.5污染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本地PM2.5监测、预警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3年白龙岗站点自动监测数据,对PM2.5污染特征及手工采集的PM2.5膜中水溶性阴离子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其分布具有季节性特征,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灰霾日PM2.5、PM10、SO2和NO2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NO-3/SO2-4的比值表明宜昌市呈现工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复合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我国PM2.5的污染现状,随后对我国和部分其它国家PM2.5的标准值进行了对比,最后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PM2.5的控制策略,包括建立灰霾预警机制、强化源头控制、进行区域联防联控等。为了从源头控制PM2.5污染,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导则体系应增加PM2.5指标,环评中应加强PM2.5现状监测,重视战略环评的区域控制作用,并在项目环评中开展PM2.5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及周边减排对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  安兴琴  朱彤  翟世贤  李楠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726-2733
利用第三代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MAQ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基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秋冬季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气象条件分析,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作为代表性时段,模拟了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同时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2012年到2017年污染源减排控制目标,进行了减排效果评估分析.结果显示,模式系统能较好捕捉PM2.5浓度的变化趋势,海淀站和上甸子站观测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6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30%~40%后,北京市PM2.5浓度发生了明显降低,海淀站、上甸子站和城六区的平均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4.9±2.3)%,(20.2±2.7)%和(24.8±2.1)%.如果严格执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在气象条件和2012年相似情况下,到2017年,北京市城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内的防治目标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