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银川市2013年的气溶胶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银川市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PM2.5、PM1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夏季浓度低变幅小、其他季节浓度高变幅大;PM1、PM2.5存在明显的7 d周期,PM10存在10~12 d的周期。PM1、PM2.5、PM103种粒径的气溶胶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PM1与PM2.5相关性最好,PM10浓度高、变率大,与细粒子相关性有所降低。PM1和PM2.5的时变化均呈双峰双谷型,PM10的时变化在非采暖期近似于双峰双谷型,采暖期呈单峰型。银川市气溶胶浓度与能见度相关性最好,细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比粗粒子更为严重。气温与气溶胶浓度呈一致的负相关。风速与细颗粒物PM1、PM2.5浓度呈负相关,与粗颗粒物PM10的相关性较差。银川市相对湿度与粗颗粒物浓度PM10呈较好的负相关,与PM1正相关,与PM2.5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泉州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资料,研究泉州市灰霾天气时PM2.5浓度与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泉州市灰霾天气期间往往会伴随气象因素及能见度的变化,灰霾发生前,风速降低,相对湿度减小,逆温层形成,能见度降低;灰霾结束前,风速增大,相对湿度趋于稳定,逆温层消失,能见度增大.灰霾发生时,PM2.5的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与相对湿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气象条件及能见度的变化可以为灰霾天气时污染状况的预判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利用2007年南京市草场门和迈皋桥采样点的PM2.5在线监测资料研究了南京地区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月季变化、日变化特征分析。并利用同时期气象资料分析了PM2.5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市细颗粒物污染较严重,草场门采样点各月超标率均在55%以上,年超标率达72%;2采样点各季节霾天气下PM2.5质量浓度均大于非霾日下浓度均值,不管是霾天气还是非霾天气下,草场门采样点各季节PM2.5质量浓度均高于迈皋桥采样点(除秋季非霾天气)。2007年南京市PM2.5质量浓度呈现出春冬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的特点;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对PM2.5质量浓度与水平能见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8。草场门采样点霾天气下平均能见度水平仅5.2km,最高能见度为13km,最低为1.7km。  相似文献   

4.
主要利用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气环境自动监测平台的监测数据,对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市的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基本上有明显的夏季与非夏季两种季节性特征。在夏季,PM2.5污染程度较轻,而在非夏季,PM2.5污染程度较重;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变化曲线几乎是负相关的。当风速大的时候,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风速小的时候,容易使得污染物浓度变大;PM2.5质量浓度变化曲线与温度的关系几乎呈现的是正相关性。气温的变化不总是反映空气质量的好坏情况,而逆温却易使污染物浓度升高;PM2.5质量浓度变化曲线与相对湿度的关系呈现的是正相关性;PM2.5质量浓度变化曲线与气压的关系在总体是呈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区夏秋季能见度与PM2.5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南京细颗粒物PM2.5化学成分与能见度的关系,于2011年8月4~17日和2011年10月31日~11月11日在南京城区采集PM2.5样品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对能见度、PM2.5、相对湿度等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夏季采样期间的能见度高于秋季,分别约为10.9km、7.5km,低能见度天PM2.5质量浓度较高,能见度与PM2.5的相关系数为-0.75.水溶性离子和总碳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38%和26%,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较显著的是NO3-、SO42-、NH4+、EC.总消光系数的主要贡献者是颗粒物,达98.2%.8月首要消光组分是硫酸铵(NH4)2SO4,占47.0%,有机碳OC和硝酸铵NH4NO3分别占19.2%和14.3%;而11月是NH4NO3、(NH4)2SO4和OC,分别占29.3%、28.7%、26.8%.对不同相对湿度下的能见度和PM2.5化学成分进行拟合.进一步根据WRF/Chem细颗粒物化学成分模拟结果,分别利用拟合关系式和美国IMPROVE关系式,对2011年8月和11月能见度进行计算,与观测对比发现,利用本文拟合关系式计算的能见度结果优于IMPROVE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2010年上海市青浦区PM10和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定量分析PM10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PM10与降雨量、大气湿度和风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M10浓度在夏季处于低值,冬季处于高值;5mm/d以上的降雨对PM10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且春夏季降雨的清除作用大于秋冬季节。PM10浓度与大气湿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风速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PM10的扩散但不至造成扬尘,春夏季节的适宜风速是1.5~3.5m/s,冬季的适宜风速是1.5~2.5m/s。  相似文献   

7.
东莞城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_(2.5)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集2010—2012年东莞市城区5个采样点环境细粒子PM2.5,根据PM2.5浓度分析其污染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0—2012年,东莞市城区各测点PM2.5年均浓度在0.035~0.054 mg/m3,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夏季和非夏季2种季节性特征,夏季污染相对较轻,平均值为0.036 mg/m3,非夏季污染较严重,平均值达到0.053 mg/m3;PM2.5超标情况逐年好转,2010,2011,2012年超标率分别为20.3%、9.9%、4.6%。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PM2.5浓度变化与风速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相对湿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之间呈正关系,而非夏季温度与其浓度变化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岛国家基本气象站2014年-2016年的气温资料,青岛大气成分站的2014年-2016年能见度、PM_(2.5)资料,针对PM_(2.5)与能见度、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PM_(2.5)随季节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与能见度成强负相关性关系;温度与PM_(2.5)成强正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跟随性,这为以后定量计算PM_(2.5)的温度影响因子及预测PM_(2.5)浓度提供了依据;PM_(2.5)浓度分布与季节成规律性分布,冬春季节PM_(2.5)浓度高,能见度低;夏季高温多雨,PM_(2.5)浓度低,能见度高。  相似文献   

9.
张春辉  徐鹏 《环保科技》2022,28(1):23-26,36
利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阳市能见度、相对湿度(RH)和PM2.5浓度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及PM2.5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贵阳市相对湿度与PM2.5浓度较低,能见度较高,冬季则相反;能见度日变化为单峰型分布:06:00时左右最低,16:00时左右最高,与相对湿度呈反向变化.能见度与RH...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年-2010年上海市青浦区PM10和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定量分析PM10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PM10与降雨量、大气湿度和风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M10浓度在夏季处于低值,冬季处于高值;5 mm/d以上的降雨对PM10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且春夏季降雨的清除作用大于秋冬季节。PM10浓度与大气湿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风速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PM10的扩散但不至造成扬尘,春季的适宜风速是1.5~3.5m/s,冬季的适宜风速是1.5~2.5 m/s。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PM_(10)浓度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沈阳市2003~2005年的PM10浓度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要素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分季节的空气污染物PM10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并且利用2006年PM10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M10预报浓度准确率和等级准确率最好的是夏秋两季,最差的是春季。春季当PM10日均浓度出现很高值时,预报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大的误差,但趋势是一致的。秋季趋势的一致性不好,但波动比较小。冬季和夏季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一次灰霾天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对2012年10月南京地区的一次灰霾天气进行了不间断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要素和PM10、PM2.5质量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颗粒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气溶胶垂直方向光学特性和混合层高度(MLH)日变化趋势以及相关性并与11月11~12日非灰霾天气做了消光系数和MLH的比较.结果表明,本次灰霾天气颗粒物浓度与近地面消光系数日变化较相似,基本上呈现夜间高午后低的趋势;灰霾期间MLH峰值滞后于地面温度峰值2h,MLH与PM2.5呈现负相关关系,两者相关系数为-0.57;霾天MLH远低于非灰霾天;霾期间近地面消光系数大部分时刻大于1.0km-1,远大于非霾日0.1~0.25km-1范围的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2012年宜昌市环境监测站PM10逐日质量浓度监测资料和宜昌市观象台同时段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雾霾日数与PM10的相关关系,宜昌市大气中PM10的月、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宜昌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质量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小;PM10质量浓度与降水量负相关;与地面风速负相关;与宜昌不同季节盛行风向有明显关系,盛行东南风时PM10质量浓度高,西北风时PM10质量浓度低;与地面气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城市灰霾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建立了城市灰霾的数值预报模式,可模拟PM2.5中主要成分硫酸盐、有机碳、黑碳、硝酸盐和土壤尘等气溶胶的浓度分布,根据气溶胶浓度分布计算城市大气能见度,从而预测城市灰霾天气. 利用城市灰霾的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冬、夏2个算例的模拟. 结果表明:在PM2.5中,夏季硫酸盐的贡献率(26.6%)略高于冬季(24.0%),夏季和冬季有机气溶胶(OM)贡献率分别为35.4%和33.3%, 黑碳贡献率分别为9.5%和7.1%;南京地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占总消光系数的95%以上,是能见度下降最主要的贡献者,其中,硫酸盐和有机物对能见度贡献最大,其次为黑碳、硝酸盐、粗粒子、土壤尘和NO2.   相似文献   

15.
1981~2010年深圳市不同等级霾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81~2010年深圳市地面观测及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分析深圳不同等级霾天气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大气水平能见度、空气质量与霾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霾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强度增强,中度以上霾增多;各等级霾日数均呈增多态势,但不同等级霾日占年总霾日的比例变化趋势不同,轻微霾所占比例下降,轻度以上霾上升; 霾天气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特征,但重度霾却是夏季最多; 霾导致大气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霾日平均能见度较非霾日低6~7km,霾等级越高,能见度下降越明显,霾日能见度日变化幅度较非霾日小;霾日SO2、NO2浓度为非霾日的1.4~1.7倍,PM10是非霾日的2.2倍,大气颗粒物污染加剧可能是深圳能见度恶化、霾天气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荔香站霾日SO2浓度日变化不明显,PM10 、NO2浓度呈双峰型分布,与上下班时段吻合,说明机动车的增加也是深圳霾天气增多的主因之一;霾等级越高,空气中PM10、SO2、NO2的浓度越高,从轻微到重度霾各级之间SO2、NO2和PM10浓度增幅大都在15%~2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10年天津市区的实时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规律,能见度和PM2.5及相对湿度呈现典型的负相关,不同季节条件下,能见度与PM2.5的相关性明显优于PM10,秋季能见度与颗粒物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7-2019年中卫市环保局提供的环境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中卫市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及污染物平均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卫市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4月开始一直到夏季,中卫市典型的大气污染源为,中卫市中度以上污染主要为PM10污染,大多由扬沙、浮尘天气引起.PM2.5...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南京与北京地区2014年5月1日—2019年10月31日的PM2.5监测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资料以及同期MICAPS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两地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溶胶光学厚度、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南京与北京均呈现PM2.5浓度冬季显著高于夏季,AOD冬季小于夏季的特征;对比而言,北京PM2.5月均浓度高于南京地区;南京与北京的PM2.5浓度与AOD均为正相关关系,PM2.5浓度与AOD间相关性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主要表现为夏季相关性大于冬季相关性;两地AOD与PM2.5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在同一AOD水平下,相对湿度越大,PM2.5浓度越大,气溶胶吸湿增长易造成污染物积累;南京PM2.5浓度与能见度的r为0.57,而北京的r为0.83,两地的PM2.5浓度与能见度的冬季相关性较夏季好,在高相对湿度下,同一PM2.5浓度水平时,南京能见度较北京好.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区空气中PM_(2.5)细微粒监测及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自行研制的中流量PM10~PM2.5大气采样仪,在2004~2005年期间,对杭州市区5个代表性采样点的细颗粒PM2.5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PM2.5颗粒浓度有着季节性特征,冬季的颗粒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在繁华马路地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达90%,而在城市绿化较好的地区PM2.5污染较小;PM2.5颗粒浓度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室内外PM2.5颗粒浓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M2.5/PM10的比值表明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在0.50 ̄0.78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应用基于系统辨识理论的实时迭代模式(real-time iterative model,RTIM)对WRF模式预报结果进行后处理,建立了上海地区霾天气的模式输出-统计(model output statistics,MOS)方法.首先,根据WRF模式的气象输出资料,结合大气污染观测数据,筛选出霾事件的预报因子;其次,运用系统辨识实时迭代模型,建立依据MOS预报方法的PM2.5、PM10和能见度预报模式;最后根据霾事件的判别标准,对上海2012年11月—2013年1月的霾日进行24 h和48 h预报.结果表明,PM2.5模式预报成功率为75.0%~63.9%,PM10模式预报成功率为87.5%~81.8%,能见度模式预报成功率为71.0%~74.2%,霾日预报成功率为73.7%~72.7%.分析表明,研究期间上海的气溶胶以细颗粒物为主,低能见度主要由导致霾现象的PM2.5引起.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报霾日的发生,可为我国城市大气环境业务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