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石化废水剩余污泥在厌氧消化时,污泥停留时间长,且产气量较低,并且反应器容积较大,所需资金投入较高.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能够改变污泥特性,缩短了后续消化时间,提高甲烷产量,减少剩余污泥量.综述了各种污泥预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石化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鹏  宋碧玉  舒丽芬 《化工环保》2004,24(Z1):114-116
使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带来很大麻烦.许多方法可用于减少剩余污泥量,如消化和脱水.化学药剂可用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介绍了污泥脱水性能的表达方式及聚电解质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原理,讨论了聚电解质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自消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的消化技术,分析了控制运行条件法、物理法、化学法污泥消化技术及生物法污泥自消化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在MBR中没置局部厌氧区域法污泥自消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国红  白天添  胡智  杨磊 《化工环保》2012,40(3):232-238
热水解可以改善污泥的生物降解性能和脱水性能,提高后续厌氧消化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率。本文阐述了热水解对污泥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流变特性和脱水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热水解对污泥中氨氮浓度及对厌氧消化的作用;同时介绍了热水解技术对整个污泥处理系统能量需求的影响。指出:热水解改善了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提高了沼气等再生资源的产量,且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量与热水解技术所需的能量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处理剩余活性污泥促进厌氧消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简称污泥),考察了污泥絮体结构、污泥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变化规律及超声波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声强大于1 040W/m2时,用超声波处理污泥30m in以上,污泥絮体被打碎,污泥絮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污泥中SCOD迅速增加,加速了污泥中有机质的水解反应;声强为2 000W/m2时,用超声波处理污泥60m in,中温((37±1)℃)厌氧消化10d,COD去除率为41%;厌氧消化25d的总产气量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总产气量提高了53%;将发酵罐容积放大10倍,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25d累积的总产气量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总产气量提高了约25%。  相似文献   

6.
国外动态     
美国研究了自加热嗜热好氧消化和厌氧消化相结合的二段消化法。其工艺流程为:污泥和氧气分别由好气段消化器的上部、下部进入,在50—55℃下停留1小时之后进入厌氧反应器,在47—50℃下停留8天,产生的气体(含 CH_160—65%)从厌氧反应器上部排出,污泥从槽底排出。  相似文献   

7.
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秀兰  李亚新 《化工环保》2006,26(4):291-29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量增加,且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污泥。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污泥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今的共识是污泥资源化。综述了近年来污泥消化产沼气、污泥处理获取碳源、污泥作肥料及污泥低温热解制油和产氢等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甄选出比较可行实用的方法,指出了加强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胡景田  袁淑廉 《化工环保》1992,12(4):199-203,247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采用两段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剩余活性污泥,引进鞍山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作为种泥,中温驯化约110天,投配率为4.7%,消化达到平衡时的有机物去除率为31%、产气量为0.22米~3/公斤有机物(产气中的甲烷含量为68%)、有机物负荷为1.1公斤/米~3日。污泥两段消化与传统消化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的处理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余林锋  汤兵  余国骏 《化工环保》2007,27(5):426-430
介绍厂超声波调理污泥的作用机理、超声波调理对污泥结构和污泥性质(包括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微生物细胞的破解效应、厌氧消化性能、活性等)的影响,阐述了超声波和絮凝剂联用、超声波和氧化剂联用、超声波和电解联用、超声波和酸碱调节联用、超声波和γ射线联用等技术在污泥调理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味精-卡那霉素混合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晓刚  李春 《化工环保》1999,19(3):168-171
采用改进结构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在35℃下处理味精,卡那霉素混合废水。试验结果表明:预先排除大部分气体,可有效地控制污泥上浮,使厌氧消化集中在床部完全;  相似文献   

11.
污泥干化是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关键工序,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将太阳能应用于城市污泥干化,可大幅度减少污泥干化过程对常规能源的依赖,经济高效地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对国内外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和太阳能污泥干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电镀污泥回收有价金属工艺基础上,提出了焚烧预处理新技术,成功降低了电镀污泥的含水率,使其体积及重量都大幅度的减少,并同时提高了焚烧渣的重金属含量.当焚烧温度适宜时,焚烧对电镀污泥的酸浸过程的影响很小,重金属的浸出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环氧丙烷皂化废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试和模试证明,氯醇法环氧丙烷装置产生的皂化废水以减压闪蒸-沉降增稠-生化的工艺处理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去除污染物质的同时,还回收利用废副资源,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4.
污泥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的产物,常被认为是一种固体废弃物,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经过简单脱水后进行填埋处理。随着污泥蕴含的价值逐渐被社会所认知,污泥作为一种资源被逐渐利用。通过对污泥的资源化深入研究与分析,总结出污泥资源化的几种方式,并对污泥各种资源化技术的TRL(技术就绪水平)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商业化应用上,厌氧消化制沼气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陶粒制备技术具备较高的应用化前景,其他资源化技术尚存在或多或少的技术难点,仍处于理论或实验阶段,需要做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汇总了多级表曝型纯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污水处理厂废水的流态示踪、充氧和工艺运转试验结果,并对其工业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纯氧曝气与空气曝气平行试验比较.在二者取得相同的处理效果时.纯氧曝气的停留时间约为空气曝气法的1/2,污泥指数(SVI)有较大幅度降低.污泥产量也有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污泥含有650—4500微克/公斤苯并(a)芘,经过消化、曝气或者堆沤处理,一般能降低苯并(a)芘50%左右。施用处理过的污泥5000斤/亩以下,一般增产小麦、玉米一成以上,在小麦、玉米、辣椒、茄子的可食部分及小麦的茎、叶、穗部,未见苯并(a)芘的明显积累;在土壤中有少量残留,残留期约为一个生长季。因此,在控制污泥的施用量及进行适当预处理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污泥中苯并(a)芘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17.
《化工环保》2001,21(2):123
德国Fraunhofer陶瓷技术研究院与两个工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出一种超声波污泥处理法,可减少污泥量约20%,增加沼气产量20%~25%,并在德国的Detmold建成一套示范装置。污泥连续进入有7个声极的超声波反应器。每个声极在12kW产生20kHz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将细菌团粒及其他固体打破,使污泥易于脱水,使分解有机物的酶放出,增加沼气的产量,并使脱水用的絮凝剂用量减少约25%。可用这种超声波反应器改造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1~2年就可收回投资起声波法减少污泥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在厌氧消化处理石化剩余污泥启动过程中的性能及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挥发性固体含量的去除率达43.7%;反应器内pH维持在6.4~7.4;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第一隔室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变化不大,在0.14 L/(g·d)以下,第二、第三、第四隔室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在0.29 L/(g·d)以上,污泥在反应器内部实现了分级分相处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复杂的成分及高含水率制约污泥的有效利用,如何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首先调研了污泥产生及成分,从污泥干化的典型工艺及设备、干化过程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污泥干化过程的尾气处理和污泥干化经济性分析4个方面对污泥干化技术进行阐述,指出污泥余热干化是污泥实现节能、经济及环保的有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化工环保》2007,27(4):387-387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有效洗脱污泥中的磷,提高了磷的回收率,同时减少了污泥体积。该污泥处理方法包括:第一步,向污泥液中鼓入含臭氧的气体,使污泥液形成泡沫;第二步,将吸附在气泡上的污泥与污泥消解剂相互接触,使磷从污泥液中洗脱出来。还可进一步进行以下步骤:将脱磷后的污泥液分离为磷洗脱液和剩余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