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基本特征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有关的铁矿床是最具经济价值的铁矿床类型,多形成于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海底的环境。含铁建造结构多呈条带状,故被认为条带状含铁建造(BIF),粒状含铁建造(GIF)较为少见。条带状含铁建造是由各种富铁矿物组成的非均一组合,矿物包括含铁的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而粒状含铁建造则主要由含铁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组成,偶而富含含铁碳酸盐。根据结构及组成的不同,含铁建造可分为两类:阿尔戈马型(Algoma type)和苏必利尔型(Superior type),其中苏必利尔型含铁建造是最为重要的成矿母岩。以其为母岩形成的矿床可分为三类:未经富集的原生含铁建造矿床,假象赤铁矿-针铁矿矿床和高品位赤铁矿矿床,其中以高品位赤铁矿矿床最为重要,其形成与成岩作用、表生作用及深部流体的参与有关。我国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对中高品位矿床成因的研究,并对国内已有类似矿床进行再认识,进而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地表泥池中流体的溅射所形成的非生物构造以及附近地层上有关的碳酸盐沉积物中的叠层石,产出于约33—35亿年的巴伯顿绿岩带的南部。这种泥池构造与含铁页岩、条带状铁建造伴生,在有些地方与重晶石矿床伴生。在地层上,它们都与铁岩的海侵近圆柱形矿体有关。这些近圆柱形矿体可能代表了埋藏  相似文献   

3.
霍邱铁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处于北淮阳山字型构造脊柱部位。李老庄铁矿—菱镁矿床置于霍邱铁矿田中部。该矿床主要产于上太古界霍邱群变质岩系中,矿体赋存于富镁碳酸盐中,矿石类型可以分为菱镁矿磁铁矿石和蛇纹石磁铁矿石,各占25%。成矿物质来源于这些变质岩系的多层、分散的含铁建造矿源层中。依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矿石同位素地质和测年结果,李老庄铁矿—菱镁矿铁矿床是晚太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正> 在阿尔丹地盾铁矿区最广泛地分布着太古代深变质的再沉积的风化产物,其中划分出一种铁硅-铝质建造的粗粒碎屑含铁石英岩的新类型。在苏联,对长英变粒岩-变基性岩建造中未变质含铁石英岩风化壳的介绍还是第一次,它在成分上与库尔斯克和克里沃伊罗格的含矿风化壳相似,但位于里菲期沉积盖层之下。  相似文献   

5.
霍邱群含铁建造(BIF)在成因上与国内外许多前寒武纪的BIF有明显的差别。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人工重砂等研究,系统地恢复了它的原岩。成因争论较大的斜长角闪岩类的REE模式及ΣREE,表现出太古代沉积起源的特点。因此,它应是一套陆缘坳陷带内的沉积建造。矿层主要赋存在各旋回的中上部,与泥质岩、碳酸盐沉积物伴生,类似苏必利尔型。通过矽线石、兰晶石、榴石等七种矿物共生组合的热力学计算,其变质条件是P≈6±0.5Kb;T≈650-750℃。  相似文献   

6.
导言燧石质含铁建造在每一个大陆的古老地块上都是一个特征的、丰富的岩石类型,这点是愈益明显了。它们的年龄遍布前寒武的整个范围。大约可以分为太古代型、元古代型和后元古代型。所有这三种类型都具有詹姆斯(1954)所描述过的各种相:燧石-赤铁矿、燧石-磁铁矿、燧石-含铁硅酸盐、燧石-菱铁矿和燧石-黄铁矿。  相似文献   

7.
印度大部分铁矿产量与很多锰矿石,都得自印度东部辛格布姆区前寒武变沉积岩。珀西瓦尔提出,该条带含铁建造中大部分铁与硅的最可能来源是海底热岩浆水与喷出的水汽,而条带状构造是铁与硅的韵律沉淀的结果。琼斯视条带含铁建造为海相沉积矿床,条带因韵律沉淀所产生。杜恩提出了条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根据国外前寒武含铁建造讨论会的部分论文摘要综合而成。这些资料对于我国当前寻找富铁矿的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一、含铁建造的分布苏联的前寒武含铁建造主要分布在克里沃罗格、乌克兰地块的克雷门查格、库尔斯克、科拉半岛、斯摩棱斯克和亚速海沿岸地区之间(呈北北西延伸1200公里)、哈萨克  相似文献   

9.
<正> 马来西其西部锡矿床存空间分布上与出露的花岗岩密切相关,并显然分成两个主要矿带,其一与曼因山脉伴生,其二与东海岸的花岗岩伴生。矿床多半位于主要酸性侵入体两侧,完全在花岗岩接触带内侧的矿体少而小;沿花岗岩侵入体接触带,矿床分布不稳定,就曼因山脉区而言,其西侧的锡矿化发育程度比东侧强得多。在东带,从经济价值的观点来说,彭亨联合矿山的原生矿床大大超过这里已知的任何其他矿床。  相似文献   

10.
导言 含铁建造从最古老的前寒武纪至近代都有出现,但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在其规模和组成上都具有恃殊的意义。它们基本上是由硅和铁构成,仅带有少量或微量的其他元素。 硅的来源以及沉积和搬运的形式是一个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老问题。许多地质学家认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在中前寒武纪或下元古代,即2600至1800百万年前显著发育。然而类似的沉积通常是在较老的前寒  相似文献   

11.
<正> 引言 太古代块状Cu-Zn硫化物矿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们密切与长英质火山岩伴生。这种伴生关系据认为是成因上的,并成为多数勘探计划的基础。遗憾的是,勘探区长英质火山岩的存在并不保证勘探的成功,因为它们中很多是无矿的。如果找到某种方法可以区分含矿与不含矿的长英质火山岩系列,或者作为可能的靶区可以剔除某些岩石类型,那么勘探公司就可将其注意力集中到最易成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太古代岩石中,硫酸盐矿物、赤铁矿和同位素已分馏的硫化物相对很少见。然而,几个太古代金矿床却含有作为氧化热液流体指示剂的这些特征矿物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太古代金矿床包括赫姆洛、麦金太尔-霍灵格、马卡萨、莱克肖尔和罗斯等金矿床,它们都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澳大利亚卡尔古利。较小的金矿床例子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希斯洛普区和马塔奇文地区。除了赫姆洛金矿床之外,其余这些金矿床都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长英质深成作用有关的石英-碳酸盐脉型矿床。因为变质流体和太古代地表水基本上是还原的,所以流体的最可能的总来源是长英质岩浆。 母岩浆都是相对氧化的、含水的和富CO_2的。这种氧化特征可能有利于Au加入到部分熔融的熔体中去,从而有利于把Au分配到岩浆水流体中。CO_2含量高有助于水流体与来自深度比其他地方还深的岩浆分离开来。流体包体数据支持主要的太古代脉型Au矿床是在深度比大多数现代岩浆-热液矿化(如斑岩铜矿床)大的壳层形成的。在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富CO_2流体不能分离成两个相:盐水流体相和低盐度H_2O—CO_2流体相。这可使Cl配合的贱金属与包括Au、Sb和As在内的其他金属分离开。在大多数金矿床周围发生的广泛的碳酸盐化具有在原生岩浆CO_2能及的范围内一致的δ~(13)C值。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 拉布拉多地槽西缘豪厄耳斯河地区索科曼含铁建造仅受到轻微的低级变质作用。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这个保存得很好的元古代含铁建造层序的详细的地层学、岩石学和化学方面的资料,以期有助于了解元古代的含铁建造的成因。虽然这种含铁建造层序  相似文献   

14.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不少已由勘探转入开采 ,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是矿床深部矿体延深评价。笔者对河台金矿床矿山资料进行第二次开发 ,在矿床三维空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 ,以研究河台金矿床Au与伴生微量元素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地球化学行为。本文拟运用元素含量、元素比值、元素共生组合相关分析等对河台金矿床矿体延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在外贝加尔东北部发现的乌多坎含铜砂岩矿床,无论是在铜的勘探工业储量方面还是在其有别于已知建造的含铜砂岩矿床的一系列突出地质特点方面均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勘探结果,乌多坎矿床的铜储量为20百万吨以上,铜的平均含量为1.5%。伴生组分:银,平均含量为13g/t矿石中);金,含量为0.5g/t(精矿中);铁,与黄铁矿结合的。该矿床是含铜砂岩矿石建造的典型代表,具有该矿石建造所固有的一切特征(矿化局限于红色岩组的沉积建造中,具成层现象;矿体顺围岩层产出,在地质年龄沿横向变化的剖面中成层分布,具有原生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16.
太古代Au矿床现今流行的成因模式有两种,即麻粒岩化或岩浆作用,然而新的资料表明这些模式都不合理。绝大多数的太古代英闪质麻粒岩均以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亏损为特征,所以与Au矿床中LILE的富集没有互补关系,而且麻粒岩与金矿床的K/Rb、K/Ba、K/Li、K/Cs和Th/U系列值也没有互补关系。所发表的C同位素体系资料及C/He通量计算值并不支持“麻粒岩化由地幔CO_2注入而引起”的模式,而且太古代金矿床的δ~(13)C值总体分布也与地幔的CO_2或麻料岩的C储库不吻合。太古代英闪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TTG)岩浆以具有一致的~(87)Sr/~(86)Sr为特征。而在金矿床中,随着Sr、O和C同位素特征的区域性变化,该比值的变化为0.701~0.720,δ~(13)C平均值的变化为-9‰~-0.4‰。分异花岗岩趋于具正常的K/Rb比值及高的Rb/Sr和K/Ba比值,而金矿床的特点是,主要趋于具较高的K/Rb和K/Ba比值,并且Cs、Li或Ti等元素略富,Rb/Sr比值分散。大多数金矿床晚于与其伴生的岩株的年龄20~30Ma。Cr、Pb、C和O等的同位素体系变化不定,但LILE则具一致趋势,从而说明,由内部或外部产生的流体,在转换压缩增生状态下和低水/岩比值的条件下与成分不定的地壳是平衡的。  相似文献   

17.
与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地区的太古代金矿床有时空关系的长英质侵入体,由于磁铁矿含量高,因而其磁性均比太古界地带大部分地区所分布的长英质火成岩的磁性高。所见到的例子有赫姆洛、雷德莱克、哈克-霍洛韦、米希比舒湖、沃瓦-米萨纳比、杰拉尔顷、马塔奇文和布斯凯-东马拉蒂克金矿区。这些太古代侵入体可与伴有金属矿化的显生宙磁铁矿系列深成岩体和产有富金斑岩型矿床且富含磁铁矿的侵入体相比。有证据表明,涉及特殊岩浆生成的金矿化发生在一特殊的构造环境中。两者的关系不是表明成矿组分来自这些侵入体,就是表明岩浆是沿扩容带(扩容带也提供了来自深部的流体)侵位的。鉴别富含磁铁矿的长英质侵入体可能有助于确定有利的太古代金矿床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阿伯蒂比绿岩带太古代变质沉积岩和变火山岩中奥尔克里克和霍伊尔·庞德金矿的矿物学和地质学特征。在美国西南部古生代地层中受构造控制的新生代“隐蔽金矿”已为人们所了解并已开采30多年。岩石学观察结果结合电子探针资料以描述安大略金矿床和所选定的其他相似矿床的金矿化,简要地比较了含碳但并不强烈富集金的太古代-元古代岩石的详细资料与矿床地质特征。尽管没有一个金矿的矿石仅为碳质矿石,但这种碳质矿石所占的比例从一个矿到另一个矿、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变化相当大。特别是与还原碳的化学行为有关的问题依然存在,但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两个主要因素已经确定,这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即:(a)流体集中通过结晶程度差的含碳单元:(b)高含量金(通常可见)分布在矿脉-围岩接触带内。  相似文献   

19.
<正> 索鲍林矿床位于共青团锡矿区的北部,属于锡石-硅酸盐建造,大体上与文献中详细描述过的该区其他矿床类似。但是,在研究索鲍林矿床的过程中揭示出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寻找该类型矿床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引言 本文探讨了西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地区条带状含铁建造(布罗克曼含铁建造达尔斯峡谷段)埋藏变质过程中(宫野,1976b,第14表的阶段Ⅳ)的物理化学环境。物化环境是从化学平衡观点来剖析的,假定条带状含铁建造中所观察到的矿物共生组合是从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