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岳古镇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建筑特征、形态布局和参考环境三个尺度,物质形态、功能作用和文化意义三个维度,以及颜色、形状、范围和建造年代四个形态要素等角度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南岳大庙、环境尺度、物质形态和形状因素感知度最高,方形布局、布局尺度、物质形态和文化意义感知度最低;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居住时间是影响古镇景观基因居民感知的因素,性别只在景观基因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滁州市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应用Haar小波和Daubechies小波系中的Db2、Db4小波基,对样区的主要景观类型进行了特征尺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aar小波和Db2小波基的二维小波分析均检测出滁州市主城区主要特征尺度存在5个像元150m处,而Db4小波基景观尺度检测效果较差,不适用于对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城市景观特征尺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岳喜云 《四川环境》2009,28(3):11-13
本文采用改进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河北某食道癌高发地土壤中钙、镁进行了形态分析及提取序列的研究。实验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镁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占总量的83.66%-88.36%),钙则受提取序列的影响很大,在第一提取序列中,以酸溶态为主(74.11%-83.38%);第二提取序列中,以有机物结合态为主(78.12%-97.17%);第三、四提取序列中,以氧化物结合态为主(87.49%-103%)。提取剂的加入顺序明显影响到钙的各个形态的真实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认知的测度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数据,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对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认知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景观基因的整体认知度较高,但内部差异明显;微观尺度景观基因认知度较高,宏观尺度景观基因认知度较低。(2)景观基因的物质形态认知度较高,文化意义认知度较弱;景观基因的颜色、原初功能、生态意义的认知度较高。(3)常年在外居民对景观基因的认知度最高,附近兼业居民认知度最低;本地居民文化景观认知度高,外来经营者功能景观认知度高。  相似文献   

5.
盆地包括以山地、高原为主的盆边区域和以平原或少量缓坡、丘峰分布为主的盆底区域。云南是个多山的省份,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盆地区域尤其是盆底区域,盆地人口密集,是云南省主要的经济文化发展要地和农业生产基地。选取生态意义较明显的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对滇东南峰林峰丛区主要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盆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盆地景观系统可分为平坝区、盆地边缘山麓带和盆地边缘山坡带三种景观亚系统类型,每一种景观系统都有多种景观要素构成,且因所处地貌不同而差异显著。盆地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景观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值最高,其次是森林、草地和人造地表。八宝、广南、丘北、曰者和珠琳盆地景观优势度指数大,景观破碎度指数小,盆地生态环境质量高。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环境之间相关性较大,其中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生态环境指数呈正相关,景观破碎度与生态环境指数呈负相关,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滇金丝猴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猴群栖息地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结合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4,计算出14个景观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1森林、灌丛、草地是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最重要的三类景观要素,且受到的破坏程度大于其他景观要素;2南面猴群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于北面;3在15个猴群栖息地中,G6(茨卡通)和G 11(金丝厂)的生境破碎度最严重。为确保猴群基因交流的顺畅性和遗传的多样性,应优先对破碎度较严重的景观要素和栖息地进行生境恢复和廊道建设。  相似文献   

7.
郊野游憩资源开发背景下的上海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郊野森林为研究对象,共选择森林样地64个,通过解译判读2000年、2006年和2012年的相航空遥感影像,分析了上海郊野森林12年来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始终是上海郊野森林的主体景观类型,且林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其他各景观类型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不同程度的增减;非林地景观类型的主要转出类型均为林地,且主要发生在新建的外环林地、外环公园和森林公园区域;森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减弱,景观异质性下降,景观优势度和连接性增加,景观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选择上海城市化地区的绿地、水体、道路、工地及空中5个类型的环境区域,定期收集大气干湿沉降。测定其大气沉降通量及CODCr、TN、TP的沉降量,并计算分析了其对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仅受大气干湿沉降影响的条件下,水质处于地表水V类中值、水深为0.5m、1.0m、1.5m和2.0m的城市景观水体,经过28d、54d、83d和214d即可转变为劣V类水体。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应对大气干湿沉降影响的水质保持措施。研究成果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保育提供了评价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法,分析2001—2018年湿地公园景观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成果。结果表明:2001—2018年湿地公园景观研究发文量递增,刊物以高校学报为主,作者群相对分散,相关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研究内容侧重于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分析以及景观保护与恢复、生态旅游评价与评估等方面;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模型分析、GIS和RS技术、数理模型与统计分析等定量化方法是湿地公园景观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丽江古城旅游发展的历史情况,通过实地调研251个旅游相关人员,从整体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形态、水系空间形态和绿化与开敞空间形态五个方面分析古城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古城整体空间逐步向东和南部扩张,旅游快速发展期空间结构已无法仿效旅游缓慢发展期的区域核心文化意境和景观意向。2古城建筑平面形式更简单,民居室内空间更封闭。3古城某些传统街巷空间界面的完整性破坏,视觉走廊与天际轮廓因建筑改造而被破坏。4大量滨水空间被占用,街巷滨水空间利用不均匀。5庭院绿化空间向屋外空间蔓延,公共绿化空间层次虽更丰富,但造成景观不和谐;古城出入口不断增多,更加宽敞,标识更清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生态景观理论为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对岷江流域三江交汇区三期遥感数据,1990年TM、2002年TM、2014年ETM+数据进行图像分类、景观指数提取、空间分析,同时采用面积转移矩阵统计各景观面积的转移情况,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4年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面积排序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地裸地。优势景观为耕地,所占比例由72.83%下降到63.32%,面积减少了3480hm2。草地所占比例呈现波动变化,总体增加了2.81%。林地比例由15.98%上升到18.79%,增加了700hm2。居民地所占比例升高了4.1%;(2)1990年研究区内草地景观易受到外部干扰,其分布形状复杂。林地景观整体聚合度较高同时具有较低的异质性,分布通透性好、规模连续。农田分布较为分散且斑块较小。2002年农田斑块分布复杂化,同时具有聚集度高的特点。2014年研究区内农田优势地位下降。此时农田分布比较破碎并且呈现集中的态势。草地分布规模性较好、分布较为完整,但是内部存在一定的破碎性;(3)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相互转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海拔超过500m的丘陵山地区域,建立生态保护区。二是,成绵乐铁路和高速路网的完善,使得三江交汇区的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加快,主要集中在乐山市中区和周围城镇。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3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新疆金山金矿项目研究区为例,介绍了3S技术在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的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和工作流程,并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动态变化预测与分析.实例研究证明,3S技术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应用3S技术开展景观格局动态评价,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景观格局的主要特征指标,掌握景观格局现状、预测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满足区域景观格局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3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四川省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改扩建工程所在地的梭罗沟和如米沟为研究区,介绍了3S技术在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的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和工作流程,并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动态变化预测与分析。实例研究证明,3S技术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应用3S技术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景观格局动态评价,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景观格局的主要特征指标,掌握景观格局现状、预测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满足区域景观格局研究的要求。本研究方法适用于生态类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规划的景观格局中短期动态预测研究,不宜用于景观格局长期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一种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关注。四川省是我国生态旅游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条件和自然景观资源。其中,川西山地地广人稀、地势起伏大,较之四川省东部地区更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本文利用统计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山地地区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的整体情况加以阐述,主要内容涵盖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生物景观资源和气象气候景观资源。并重点对资料统计过程中发现空缺的灌丛景观资源部分,以野外调查的方法予以补充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近年来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而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主要支撑。以1994-2007年中国期刊网上所收录的公开出版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旅游类等中文期刊为主要范围,对国内乡村景观发展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从论文发表年度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国内在乡村景观研究中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古冰川遗迹资源与旅游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山是我国东部古冰川地貌保存较好的山地.该冰川遗迹面积较大、规模壮观、形态保存完整,主要分布在垂直带谱显著的山地顶部,景观十分奇特.在分析冰川遗迹形成的地质基础上,探讨了冰川地貌的主要分布类型,评价了冰川地质遗迹的资源特点,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景观分类与评价、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判断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秦皇岛市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景观类型丰富独特,景观空间格局对主要生态过程有重要影响,对1986~1996年间景观变化定量分析的结查显示由于人工干扰指数的提高,使自然景现类型数量减少,并出现破碎化,从而降低了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易导致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自维持性趋向于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与GIS的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类型与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ndsat--7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以盐田、滩涂和养殖池为主,人工湿地面积占整个湿地面积的78.22%.该区主要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区域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对研究区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改善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环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牛乐德  洪亮  张文翔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56-58,96,F0002
以Landsat-7 ETM+为数据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北部进行森林景观分类及其景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针叶林为主要森林景观,阔叶混交林的形状结构较为松散,景观破碎化程度最严重,人为干扰强烈。因此,需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防止景观破碎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