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唐仕川 《安全》2014,(4):35-37
正1纳米材料及健康危害风险工程纳米颗粒是人工生产的具有某种特性和(或)具有特殊化学成分纳米颗粒。目前工程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到医药工业、染料、涂料、食品、化妆品、环境污染治理等传统或新兴产业中。根据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发展计划的预测,到2015年,纳米技术所带动的经济产值可达3.1万亿美元;全球纳米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将达200万人。我国将纳米材料产业为战略新兴产业,2007年在苏州建立了国家级纳米生物科技园"苏州纳米科技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纳米材料需求量不断增长,纳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及使用,增加了暴露于超细颗粒物的职业人群数量,且工种复杂多样,尤其在自动化程度低、工人职业卫生防护意识薄弱的作业场所,对接触者有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从现场暴露评估策略、检测方法、接触限值以及风险评估手段,综述针对超细颗粒物这一新型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3.
《安全》2013,34(1):64
在纳米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纳米材料和纳米材料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纳米材料在润滑油、塑料、橡胶、油墨、化妆品等产品中作为添加剂,改善产品的性能。然而,纳米材料走进人们生活、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健康风险。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不容忽视,纳米颗粒可能导致肺、心血管,甚至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因此,作业场所纳米颗粒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显得十分重要,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可行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减少纳米材料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尽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及纳米材料的主要特性,并重点阐述了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在防护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与传统晶体和非晶体材料完全不同的独特性质,使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电子学、光学、化工、陶瓷加工、生物工程和医药学等领域得到应用,并相继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的欧盟定义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越来越多的场所得到应用,这就对个体防护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简要介绍纳米材料的欧盟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相关标准及研究,国内职业场所纳米技术健康和安全标准的制定、重要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以期为纳米材料的监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最近,AST纳米技术委员会E56制定了2项新的标准,将为纳米材料测量领域的各类用户提供帮助。第一项标准是:ASTME2834《利用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法(NTA),测量悬浮纳米材料粒子尺寸分布指南》;第二项标准是:ASTME2859《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法(AFM)测量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8.
正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具有多种特点,这就导致由纳米微粒构成的体系出现了不同于通常的大块宏观材料体系的许多特殊性质。作为21世纪极被看好的新兴科学技术,纳米材料在消防领域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入纳米技术的防火涂料,能够提高涂层的防火和耐火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钛对肺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和医药卫生等领域.一些原本无毒或低毒的材料,当粒径达到纳米级时,毒性明显增强.纳米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工业产品中,它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目前就纳米二氧化钛整体和体外生物效应或安全性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围绕纳米二氧化钛对肺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挑战进行综述.认为纳米二氧化钛粒径与损伤之间的关系还不十分明确,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最近ISO公布了一份技术报告ISO/TR13014:2012《纳米技术-工程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评估指南》,帮助专家进行针对纳米物体的毒理试验。  相似文献   

11.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和沉降公式,半定量、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沉降速度大约是微米粒子的千万分之一,更易悬浮在大气和溶液中,被生物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所吸收;运用范德华力引起的相互作用势能公式,半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比微米粒子更容易吸附和团聚,通过大气中粒子转化、水体及土壤中的迁移传播等途径,由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可见,纳米粒子要比微米粒子的毒性更加严重,更能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同时,从纳米材料毒性影响因素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纳米粒子也是严重影响着生物体的健康,给生物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并根据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结果为今后纳米技术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絮凝法是水处理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水处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此方法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和使用絮凝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絮凝剂逐渐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它的开发和研究也从有毒、难生物降解型逐渐发展到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等复合型高效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复合絮凝剂的发展,同时,也给絮凝沉淀技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纳米粒子因为具有表面原子数量多、粒子比表面积大、比表面能高等优点,所以制备  相似文献   

13.
纳米材料规模化生产和纳米产品的普及,增加了纳米材料的研究者、生产者、消费者职业接触和环境暴露的机会.大量的毒理学研究显示,纳米颗粒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等均有损伤风险.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颗粒心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分别总结了纳米碳基物、纳米金属和纳米氧化物等常见纳米材料对心血管损伤的毒理学研究,分析了纳米颗粒对心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提出进一步开展纳米颗粒对心血管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外新闻     
<正>EU-OSHA为纳米材料的职业风险管理项目投资人造纳米材料在建筑行业中有多种用途,它不仅可增强建材性能还能节省能源。但纳米材料可对工人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由于缺乏纳米材料成分的详细信息和可能造成具体伤害的相关知识,一般建筑企业很难开展风险评估。斯卡福德项目(the Scaffold project)是  相似文献   

15.
阐述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可能导致的环境与健康的不确定风险以及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在推动纳米科技和纳米产品研发的同时,应秉持科技进步有益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则,针对这些技术可能引起的健康、安全、环境、伦理和社会的隐含问题和不确定性,开展纳米产品及与纳米相关的法律、环境与健康潜在风险研究,制定相关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管理规范以应对潜在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现状调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凡是尺寸在1~100 nm范围内的化学物质均可视为纳米材料。其中,富勒烯、氧化铝、纳米粘土等纳米材料优先列入风险评估工作。目前,全球涉及纳米材料的消费品有1 827种。其中,中国生产的基于纳米材料的消费品多达58种。在我国,纳米材料研发机构采取了常规职业卫生安全措施。然而,仅33.3%机构设有针对纳米材料的专  相似文献   

17.
将纳米材料作用对象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细菌3类,总结常见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富勒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铁材料和纳米铝材料等生物负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还需要加强分子水平上生物致毒效应的研究;应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毒性机制;积极开展纳米毒性消除的化学与物理研究;研究有关纳米材料的危害评价和表征;研究纳米材料在环境和生物链中的迁移过程、持续时间、形态转化和再循环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在阻燃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胡源  宋磊 《火灾科学》2001,10(1):48-52
本文主要简述纳米技术与阻燃材料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纳米技术在阻燃材料中应用及发展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化学品暴露评估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台湾化学品暴露评估制度及面临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署通过一系列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评估的研究,才开始建构系统化的暴露评估方法。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将暴露评估定义为"用以描述人或其他生物,与特定危害源(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接触的强度与频率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科学"。暴露评估结  相似文献   

20.
富勒烯(C60)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纳米材料之一,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富勒烯及其水溶性衍生物能够与生物体作用而产生相应的毒性效应,这引起了学者和政府的关注.系统评述了富勒烯水悬液及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富勒烯在环境中暴露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行为;重点介绍了富勒烯及其水溶性衍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现状,讨论了其毒性效应可能的机理;最后归纳了影响其毒性效应的因素,并提出了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