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踩踏事故是指在聚众集会中,特别是在整个队伍产生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在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从而引起惊慌、产生加剧的拥挤和新的跌倒人数,并恶性循环的群体伤害意外事件。许多国家都发生过严重的踩踏事故。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2011年2月21日,马里首都巴马科一座体育场发生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64人受伤;2010年11月23日,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时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日11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在拥挤行进的队伍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人群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那么一旦不幸遭遇踩踏事件,该如何预防并在危机中自救呢?踩踏事故一般源自四种现象:一是大客流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二是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在无组织  相似文献   

3.
<正>踩踏"苗头"有迹可循柬埔寨首都金边22日晚举行送水节活动时发生的这次踩踏事故,现场主要位于金边东部钻石岛的一座桥上。据报道,由于人多拥挤导致桥梁晃动,因害怕桥梁塌陷,桥上人群恐慌,导致踩踏事故的发生。事实上,桥梁正是踩踏事故的多发地。2004年2月5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大型、超大型建筑不断涌现,各种大型活动的举办越来越频繁,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流动密度和频率迅速增长,但相关防范措施和服务不到位,从而导致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时有发生。2001年5月9日,加纳首都阿克拉有座足球场发生球迷骚乱,引发踩踏事故,造成126人死亡。2004年2月5日晚,北京市密云县元宵灯会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预防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确定事故易发的脆弱性区域,揭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孕育、发生、扩大的演化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人群波浪效应、信息传递失真、空间阻碍导致的人流对冲等特征,探析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基于预警系统工作原理,按照警源警情分析、警兆识别、警报设计与排警的工作机制,构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智能化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孕育阶段是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智能化预警监控系统能够明确预警等级,显示不同人群状态及密度下的风险等级,具备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预警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聚众集会中,特别是在整个队伍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而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前行,踩踏跌倒的人,进而引起人群惊慌、加剧拥挤,以致更多的人跌倒受伤,这种恶性循环的意外群体伤害事件就是踩踏事故。根据公开报道,每15起踩踏事故中就有10起发生在校园内。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发生,以拥挤踩踏事故为研究对象,结合系统安全理论和预警原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拥挤踩踏事故预警模型。以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故为实例,通过热力图预警分析、人群流向预警分析和地图搜索量预警分析,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得出存在事故早期征兆,属于Ⅱ级预警范围,应启动预警对控措施;并将预控对策与当晚实际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的对策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拥挤踩踏预警对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性,相关预警技术和方法可为大型活动科学预防和控制拥挤踩踏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型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在其活动举办过程中,人群聚集等情况复杂,加之活动场所内可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疏漏,易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014年12月31日,上海市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9人受伤,震惊全国。2013年10月13日,印度达蒂亚一座寺庙当日上午发生踩踏事件,至  相似文献   

9.
人群聚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7年人群聚集场所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伤亡人数均呈现随机分布,根据这些事故数据总结出此类事故发生的一般性原因,并提出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园拥挤踩踏事故风险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诱发中小学校园拥挤踩踏事故风险因素,根据近年来21起典型事故统计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信度检验结果满足良好的相关水平和一致性的基础上得出中小学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影响因素分为4个方面,9个因素。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引入非参数投影寻踪回归模型的理论方法,对多维拥挤踩踏事故影响因素数据进行投影降维分析,利用交叉核实,进行非参数拟合,得出每一因素的权重值及事故发生预测值。拟合结果表明:人群失控、人群密度、时间限制3个影响因素更为重要,在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日常预防中应多予重视,同时初步探讨影响因素权重在中小学拥挤踩踏事故评估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有效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城市公共场所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紧急状态时常发生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笔者首先提出拥挤踩踏事故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用群集指数来表征人群高度聚集这一参量;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分析,认为该类事故以人群高度聚集为条件,由公众造成又危害公众,具有诱因众多、发生突然、难以控制等特点;强调事故预防和控制重点是建立事故应急机制,加强人群的管理和疏导等;同时从公共场所的性能优化设计、人群素质和群集密度、人群管理控制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分析其事故原因及提出相应对策,对预防此类事故发生,减少群集伤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后果微观建模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理论(4阶段)中传统数学模型难以解决的定量问题,分析大型公共场所高密度拥挤人群中的个体受力.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经典"社会力"模型对人群中的个体受力进行建模.本文提出了引起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后果即人员伤亡的"拥挤力"的概念,并在"磁场力"模型基础上依据动量定理构建了拥挤人群中的个体受力微观模拟模型.基于此微观模拟模型并结合多智能体技术开发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模拟系统,对正常及紧急状况下的奥运赛场出口人群疏散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模拟系统不仅能够直观地表示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后果,而且还可通过滞留人数随疏散时间的变化情况了解人群疏散状况.该微观模拟模型及模拟系统对大型公共建筑的性能化设计、人群安全疏散及管理等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范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000-2014年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及人员伤亡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秋季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及人员伤亡最多,冬季次之,春夏季节最少;拥挤踩踏事故主要发生在内陆中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等地区; 学校、商场及节庆场地和楼梯(台阶)是踩踏事故易发场所位置;人为因素、场所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是拥挤踩踏事故四大诱发因素。根据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分析,构建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并提出具体的防控策略,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以人员信息跟踪、人群密度监测、应急疏散及广播信息为子系统,构建旨在智能疏散的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联动系统。对地铁站内安全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记录、计算、分析;引入层次关联系数法对地铁的无预警状态、人工预警管理状态、智能预警管理状态进行系统评估,并对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联动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联动系统,在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方面,相较无预警状态和人工预警管理状态更为可行可靠,可为下一步应急联动系统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研讨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及其预防控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客观归类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影响因素,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估分析模型,并以沈阳世博会开幕式为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安全等级。应用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与实际安全状况基本吻合,具有实用性,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型活动的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状况,值得在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评估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人群在拥挤状态下容易发生后果非常严重的踩踏事故,文中利用群集流动理论分析了北京密云踩踏事故,提出了预防群集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群在拥挤状态下容易发生后果非常严重的踩踏事故,文中利用群集流动理论分析了北京密云踩踏事故,提出了预防群集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影响因素及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级别与管控措施,通过统计分析2002-2018年间国内不同场所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原因,构建事故树模型,从人的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提出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20个评价指标,建立踩踏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进而构建RCM-CS模型,并依据模型对事故风险进行分级评估。通过RCM-CS模型对已发生的踩踏事故风险等级评估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场所的拥挤踩踏风险等级,对于预测人员密集场所风险级别及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铁拥挤问题十分突出,而地铁管理仅依赖于经验性措施,无法有效管控拥挤踩踏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及过程(STAMP)模型,设计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联动系统。首先研究STAMP模型的原理和结构,将联动系统分为人群密度监测系统、应急疏散系统和广播信息系统3部分,使三者联动对地铁人流进行安全管理。然后分析人群密度安全约束条件,围绕约束条件应急联动系统的分层控制结构,建立应急联动系统中的人群密度监测和应急疏散过程控制模型,并整合形成地铁拥挤踩踏应急联动系统的控制回路,完成整个系统工作循环。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可量化拥挤踩踏风险,有效提升地铁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遇难,49人受伤。逝者已去,伤者渐愈,而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研究表明:当人群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就会由于拥挤过度导致人员之间互相影响,甚至引发推挤及被动移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人员跌倒,人群将来不及反应,造成踩踏。但是,人群的总数量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