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水平分量磁变仪定向质量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平分量磁变仪定向精确度和准确度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1-03-09蒙城地震台地磁磁变仪CB-3(观测仪,备份仪)同时出现三个分量动线的跳动,分析表明蒙城地震台地磁总强度F、 垂直强度Z发生变化。 其原因可能是强电流作用下,地下介质电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日本Ki K-Net台网中TCGH16竖向台阵在2009年1月到2014年6月间收集的1 646组地震记录,提取了原位等效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等效剪切模量比-应变曲线,建立了土动力学参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非线性场地反应的阈值与程度。结果表明:(1) TCGH16台阵所处场地的等效剪切模量比曲线在等效应变超过线性阈值应变(约为2×10-5)时开始缓慢下降,在等效应变超过体积阈值应变(约为1×10-4)时迅速下降。(2)当地震动强度分别为100、200、400和800 cm/s2时,场地的等效剪切模量分别下降了约5%、11%、22%、42%。(3) TCGH16台阵发生场地非线性反应的阈值约为40 cm/s2,证实了非线性场地反应普遍存在于中等强度的地震动中。  相似文献   

4.
加速度均方根地震动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加州等地的强震记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加速度记录水平、竖向分量的峰值加速度(PGA)和一定时间窗内加速度均方根(SRSTM S)的衰减规律。所采用的加速度记录共795组(两水平向与一竖向)2 385条。对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参数PGA的衰减规律与SRSTM S的衰减规律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SRSTM S的离散性明显的小于PGA,因此建议将SRSTM S的衰减关系应用于地震动强度的危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徐州台和常熟台 2 套 VP 型宽频带倾斜仪记录到的 186 次同震形变波,统计分析其振幅-震级特征,分区对比研究其衰减关系,结合观测资料计算仪器特征参数,通过岩芯试验获取场地基岩性质,综合分析仪器观测效能。结果表明:(1)相比于常熟台,徐州台的 NS 向和 EW 向拟合均较为稳定,记震能力更好;(2)不同构造分区中拟合的振幅-震级关系,随着震中距增大,最大振幅幅值呈指数上升且拟合程度显著增强;(3)仪器基墩稳定性对同震响应存在一定的影响,基墩稳定性好,观测数据年零漂小,同震记录相对稳定;不同岩性的基墩对同震记录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震响应振幅与基墩弹性模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区自1978年起,已陆续建成地磁绝对观测台近廿个,各台点距一般五十公里左右,其空间分布也较均匀,台站主要任务为每日定时观测地磁场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用地磁总强度F、垂直分量Z及水平分量H(由F、Z求出)的准静日年均值,按Harder等提出的曲面样条函数计算地磁各量于各年度的空间等值线分布及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等梯度线分布,结果表明江苏大部份地区地磁场的空间分布符合正常场的特征。这对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和地震预报探索是有利的。本文尝试用消去正常场的办法来突出局部磁异常,所得到的南京地区局部异常区和以往的地磁及地质研究工作的结论比较吻合。无疑,在地震预报研究及其它磁测资料通化等工作中,都应注意到局部磁异常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强震地面运动的混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的非线性特征。首先采用功率谱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和Cao方法定性判断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具有混沌特性,然后应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30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三个非线性特征参数。计算表明,这些地震动时程的关联维数为2.0~4.0的分数维,Kolm ogorov熵K2为大于零的有限正值,最大Lyapunov指数在0~1.0之间。结果说明,强震地面运动具有混沌特性,地震动的高度不规则和复杂性是地震过程强非线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正> 一、引言采用核旋仪进行流磁测量,可监测大范围的磁场变化;但因复测周期长,不能了解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且又没有分量观测,这对于了解磁异常的形态特征是不利的。为了监测可能的震磁效应,从1978年底开始,在江苏省范围內布设了17个试验性固定台站,采用自己改装的CHD 5—72型核旋仪(下称小核旋),观测总场F和垂直分量Z,采用北大地球物理系的73—1型线圈,同时配有Z变仪连续记录)。每天21点同时观测F和Z。观测表明,在同一台,磁静日内,Z的逐日变化只有几伽码,而F为20至30伽码;在磁暴日,Z变化为10至20伽码,而F可达100伽码。此外,核旋仪可以为Z变仪定基线,Z变仪的基线值正常与否又可发现核旋仪可能出现的偶然故障。所以,除观测总场外我们选择Z分量的观  相似文献   

9.
杨萍  侯威  颜鹏程 《灾害学》2016,(4):95-102
长期器测数据的缺乏妨碍了对亚洲季风较长历史时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这一变化背后的驱动因子的深入研究,MonsoonAsiaDroughtAtlas(MADA)资料是根据亚洲季风区内300多个不同地点的树木年轮而测定的一个历时700年(1300-2005年)的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的季风变化记录。利用MADA资料中504个格点逐年夏季的帕尔马干旱指数(PalmerDroughtSeverityIndex,PDSI),以5年为一个间隔得到1300-2005年夏季整个区域内处于极端湿润、严重湿润、极端干旱和严重干旱等级格点数的变化序列,分析了各序列的整体变化特征;针对气候系统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和气候层次理论,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EMD)方法对亚洲季风区过去700年来的极端干/湿事件进行多尺度分析,求出各个序列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分析了各IMF分量的方差贡献率,并对各个IMF分量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IMF分量,分析了亚洲季风区过去700年来极端和严重等级干湿状态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振荡变化特征,以及各个IMF分量的振荡对整个亚洲季风区干湿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证实了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有影响。对于磁南北向布局中的垂直分量磁变仪,Z磁针偏离定向位置θ_0=0越远,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的影响越大。认为应重视垂直分量磁变仪的定向工作并有必要提高垂直分量磁变仪磁针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土层结构黄土场地的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揭示了强震作用下场地的地震动响应规律;结合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模型场地位移变化规律、地震波传播特征等。结果表明:(1)输入同一地震荷载情况下,峰值加速度(PGA)沿高程方向呈现递增趋势;同一监测点,PGA变化与地震动强度呈现正相关。(2)水平分量PGA大于垂直分量PGA;试验结果和计算所得PGA放大系数变化略有差异。(3)地表位移放大系数在2. 5~3. 5范围内变化;位移峰值的变化趋势与加速度峰值变化相似。(4)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高程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上覆土层厚度小于42. 5 m的情况下,地震波传播速度受上覆土层厚度影响较小;地震波在该黄土场地传播的过程中,其水平分量速度较垂直分量速度递减明显。试验与计算结果对黄土场地建筑选址和抗震设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详细收集了大连地铁东港广场至港湾广场区间的资料,制定了合理的监测方案,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合理预测了围岩的变形趋势及特点,为二次衬砌的支护提供了合理时机。通过对量测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围岩的反演参数;对反演参数弹性模量E和水平侧压力系数K进行了水平划分,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以选取的断面为参考,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从而得到了大连地铁暗挖区间的两个围岩参数:弹性模量E和水平侧压力系数K;然后通过反演得到的围岩参数,利用FLAC3D对暗挖隧道进行正演分析,将变形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SMART-1台阵3次地震的水平分量加速度记录统计了局部场地上地震动加速度最大幅值、到时的变化特性。统计结果表明:在局部场地上,地震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随土层厚度和测点坐标的变化是显著的,而到时变化仅依赖于测点坐标  相似文献   

14.
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实现地震转换波与多次反射波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独立分量分析(ICA)是新兴的一种统计学方法。其目的是寻求对非高斯分布数据进行有效表示,使得各个基分量在统计学意义上独立,或者尽最大可能独立。这种表示意在获取数据的基本结构,可有效实现特征提取和信号分离。本文概述ICA的基本理论和快速算法,并在分析地震记录特点的基础上,阐明采用ICA方法可以实现对沉积地区远震记录中转换波和多次反射波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ICA方法可有效地分离地震转换波和多次反射波,并由此获得较为合理的地下间断面初步解释结果,从而有利于扩展接收函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地下水氡测值变化的固素是多元的。本文仅从一个侧面论述水氡仪器K值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性。认为K值标定偏差不能太大,《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规定的标准尚嫌偏低。根据现状,K值准确度可以达到≤3%,通过工作能达到≤2%。指出K值标定和水氡测试要排除脱气温度的影响。并对其标定方法进行了扼要的讨论,从理论和实践分析得到:目前K值标定只能采用标准源法,平行试验法不能应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淮阴地震台近几年所记录到的震中方向与实际震中位置相差很大的现象进行一系列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淮阴台井下摆的水平方向发生偏转所致,通过计算得出:水平向相对于相应的地理方向逆时外转动了52.6度。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已建设改造了 8个台站。对 8个台站记录到的背景噪声进行定量分析 ,测定背景噪声的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 (D有效)和噪声功率谱。结果表明 :受台基和海潮等观测环境的影响 ,大部分台站的地动速度RMS值高于 2 × 1 0 -8m/s,降低D有效 值。背景噪声功率谱峰值频率为 2 5~ 3 0Hz。这些定量分析为了解数字地震台网的实际监测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家地震局1983年对以下几种地应力测量新仪器通过了鉴定。(1)由河南省地震局研制的ZX—2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仪器位移灵敏度10000—15000ns/μm,应变灵敏度为3.8×10~(-9),首次在传感器内设计了油面浮动自动调压系统并采用了全金属焊接先进工艺,以消除气压、水压对探头的直接影响。整机按一定程序自动开启打印数据。该仪器在河南辉县、陕西乾陵、江苏徐州等台测到固体潮显示。(2)由地震地质大队研制的41101A自动记录压磁应力仪,量程50~999.9Ω,记录灵敏度0.1Ω/格(相当于电桥测量10μH),对每个电感元件每天可提供一千四百多个稳定的测值,抗干扰能力强,使用中曾记录到83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悬索桥几何非线性主要来自3个方面:缆索垂度效应、梁柱效应、大位移引起的几何形状变化。鉴于地震波高频成分振幅大,低频成分振幅小的特点,很难对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做出定性判断。目前大跨度桥梁的几何非线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斜拉桥,且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以逐级加大振幅的Ⅳ类场地多条地震波为激励,通过对称与非对称的2座典型大跨度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对比分析,探讨了几何非线性对大跨度悬索桥重要地震响应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盐城地震台地处苏北中原。台站位置是:N33°22′03″,E120°07′40.6″;地磁房建于第四系覆盖层上,磁房是用磁化率较低的石灰岩砌成;仪器房年温差<30℃,日温差<0.5℃;符合观测规范要求。地磁场Z分量观测始于1979年,工作一直正常。 1990年2月10日常熟5.1级地震前及1987年2月17日射阳5.1级地展前盐城台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变化皆有异常变化。异常的主要表现是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滞后,通常在盐城这样的纬度地区,地磁Z分量极小值出现时间是11时到13时。但是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