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  相似文献   

2.
基于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实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5)情景下的2010~2099年中国日值平均气温数据,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地球工程实施对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99年两种情景下中国不同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地球工程有效降低了中国不同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趋势。(2)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中国多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超过了1.0℃,对《巴黎协定》制定的1.5℃温控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且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的2070~2099年中国不同区域的气温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3)2010~2099年两种情景下的中国不同区域年平均气温均发生了突变。地球工程的实施使得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气温突变推迟了11~19 a。(4)基于交叉小波变换的中国不同区域年平均气温序列的高能量波谱区振荡表明,两种情景下的高频年均气温在1~4 a尺度上存在反位相关系,表明地球工程短期内改变了气温变化方向。基于小波相干的中国不同区域年平均气温序列的低能量波谱区振荡表明,地球工程并未从根本改变气温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的并已于1994年3月21日开始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都要制定并实施各自的“防止地球温暖化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发达国家在本世纪90年代末的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在1994年9月21日前将各自国家的相关情况上报该公约组织。作为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的日本,出于其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考虑,在条约生效前后都比较积极和主动地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危及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福祉,严重制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仅靠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难以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地球工程人工干预气候系统是实现1. 5℃温控目标难以避免的无奈选择。地球工程的引入及其特殊经济学属性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气候变化经济学视角,就地球工程的概念、地球工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定位与作用、地球工程的经济学属性、经济评估等问题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讨论,不能回避地球工程,但要科学认知和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地球工程技术;不同地球工程技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手段的作用不同,但相较于减缓手段来说都具有末端治理属性,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福祉,还可能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引入新的风险;太阳地球工程与大规模的生物能源碳捕集与封存(BECCS)的外部影响具有潜在不确定性,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难以简单、直接权衡,盲目实施会加剧区域和代际之间的不公平;太阳地球工程潜在影响的巨大溢出效应、风险、不确定性和区域非对称性是寻求最优气候政策组合的关键变量,给全球气候治理的国家间博弈增加了新的变数。中国要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必须区别对待CDR和SRM不同类别的地球工程,加紧研发关键技术;将地球工程置于可持续发展大框架下,积极开展地球工程的综合影响评估和国际治理的专题研究,精心部署地球工程的发展战略;中国作为2020年生物多样性大会的主办国,应谨慎应对可能出现的地球工程治理议题,寻求国际共识,积极引领各国参与构建公平有效的地球工程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环境生态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加以解决。作者认为:国际合作应在国际性河流流域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国际组织应重视科学研究,协调各国政府在能源税收、补贴和开发再生能源方面取得进展。此外,在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国际组织可调试债务与自然环境互换机制。  相似文献   

6.
英国《卫报》消息 ,对气候史的综合研究显示 ,目前地球正经历 2 0 0 0年来最热的气候。该发现证实了环境学家的忧虑 ,沉重打击了所谓全球变暖不过是气候自然变更环节的论调。研究负责人之一琼斯教授指出 :“除了人类的工业活动 ,上个世纪末开始的气候急剧变暖不能归咎于其他任何原因。罪魁祸首就是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论坛 (IPCC)对气温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从 2 0世纪末开始 ,地球气候进入了千年来的最热时期。有反对者认为地球在 10 0 0年前可能更热。当时的高温导致维京人迁徙到格陵兰岛 ,…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2005年8月30日报告称,人类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显然开始奏效,地球臭氧层已停止变薄,但要在几十年之后才能开始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学说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学说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认识模式的演变,由此推动新地球观形成。生态系统学说与新地球观在发展上和内涵上极为相似;新地球观可以用生态系统的机理加以解释。生态系统学说与新地球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亚洲可持续发展——亚洲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日研讨会综述刘传祥(北京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北京,100871)一、研讨会背景及基本情况地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地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地球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呼唤远古时期的人类曾经为地球的浩瀚和大自然的深奥、不可知而发出叹息;近代人类曾经为远涉重洋、新大陆的发现、探明地球各种宝藏而欢呼雀跃;时至今日,当人类从太空中俯视人类居住的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时,心中却泛起无限的感慨和忧患:地球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向人类提供了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又给人类和各种生物提供了发展、繁衍生栖的空间环境,但地球却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可知的一个可以维持生命的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文地质专家经过近 5年的地质勘查 ,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是个“大水盆” ,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可以缓解内蒙古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五省区 10多个城镇和 2 0多个乡村近 5 0万人的生活饮水难题。据《内蒙古商报》报道 ,从 1999年开始 ,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组织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进行勘查。水文地质工作者通过近 5年的不懈工作 ,以物探、同位素、遥感、水文地球化学等新方法、新技术 ,以地下水开发为示范和适当的水文地质钻探作验证 ,对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盆地地下水赋存特征有了突破性认识 ,目前已圈定 3 9个富水带 ,打井 80…  相似文献   

12.
简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8月 2 6日至 9月 4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来自 10 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 192个国家的代表以及国际组织、非政府主要人群的代表 2万余人出席了会议 ,40 0 0多家媒体向全世界报道了大会盛况。朱基总理率百余人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是继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又一次盛会。是关乎人类前途与地球未来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南非总统姆贝基以及第 5 6届联大主席韩升洙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安南在讲话中呼吁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对中国区域降水刻画能力较好的再分析资料,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将PREC/L、CMAP、GPCP及NCEP2四种再分析降水资料与台站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年和逐年平均的年、季、月降水量距平的时空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了再分析资料对该区降水刻画能力的差异.首先对该区域的观测资料、CMAP、GPCP及NCEP2资料进行插值,使所有资料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在此基础上比较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年、季、月平均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距平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次序为:PREC/L→CMAP→GPCP→NCEP2,四种再分析资料均能较好地刻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尤以PREC/L资料对该区域降水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描述得最好.最后,利用PREC/L资料与观测资料对该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EOF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平均降水量具有2.3和3.1年的显著周期,EOF分析的前两个模态的时间变化分别具有2.3和2.8年的显著周期,这些显著周期都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对中国区域降水刻画能力较好的再分析资料,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将PREC/L、CMAP、GPCP及NCEP2四种再分析降水资料与台站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年和逐年平均的年、季、月降水量距平的时空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了再分析资料对该区降水刻画能力的差异。首先对该区域的观测资料、CMAP、GPCP及NCEP2资料进行插值,使所有资料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在此基础上比较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年、季、月平均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距平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次序为:PREC/L→CMAP→GPCP→NCEP2,四种再分析资料均能较好地刻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尤以PREC/L资料对该区域降水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描述得最好。最后,利用PREC/L资料与观测资料对该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EOF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平均降水量具有23和31年的显著周期,EOF分析的前两个模态的时间变化分别具有23和28年的显著周期,这些显著周期都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英国新经济基金会(NEF-New Economy Foundation)与另一个名为地球之友(Friend of the Earth)的组织,首次发布了"幸福星球指数"(HPI-Happy Planet Index).HPI对全球178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了排名.这个指数发布后,在世界(包括我国)有较大影响,但国内的一些介绍不够准确、全面,有些是误解了这个指数,从而推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本文试图全面系统地介绍HPI的计算公式、构成变量、数据来源、处理方法、理论内涵及其政策指向.HPI以人类幸福作为最终目的,资源消耗作为基本投入,从而确定发展的目标是在公平和合理的资源消耗的限制下获得高水平的幸福.幸福星球指数肯定了对地球资源低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肯定了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利用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倡导节能和循环经济,不断修正和推广这个指标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球系统科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系统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圈同地球圈层关系的学问。本文主要讨论(1)全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2)全球系统的进化规律;(3)地球的最新圈层,(4)地球演化的新突变期;(5)全球问题的实质和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可变下渗能力模型VIC是基于单元网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易于与气候模式进行耦合,从而揭示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复杂影响,为分析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洪水的响应特征提供技术支撑。作为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构建了基于5 km×5 km网格分辨率的西苕溪流域VIC径流模拟模型。利用流域出口横塘村水文观测站1990~2000年日流量观测数据并结合西苕溪流域的汇流特点,采用Dag Lohmann汇流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VIC模型对西苕溪流域日、年径流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相对误差Er分别为077%和343%,模拟日或月流量的确定性系数和Nash Suttcliffe系数都大于075,特别是对洪水年汛期流量过程的模拟,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80,模型对洪水的模拟可信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首先发起了“地球日”活动,得到了全美国1万多所中小学、2000多所高等学校、2000多万人积极响应.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表达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忧虑,旨在唤起民众的环境意识、提高人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为纪念这一活动,人们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地球日”.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个国际团体和组织积极参加这个活动,“地球日”活动成为全球几亿民众参加的空前规模的群众性运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经进入2 1世纪,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宇宙空间的开拓……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和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超乎人们的想象。然而,面对“人类的摇篮”———地球,目前,公认的全球问题是:地球气候变暖、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物种消失、资源枯竭、人口剧增、恐怖活动猖獗,核威胁等,这一切,如果任其发展,得不到有效遏制,其最终结局必然是人类走向自我毁灭。就全球范围看,过去一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影响地球环境良性循环的威胁除了火山喷发、陨石降落、地震、海啸等自然因素外,更多的则来自于人类自身活动的无度…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科学家提出地球工程的概念,探讨通过超常规的大规模工程技术手段改变气候系统的可能性,成为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地球工程是诸多复杂技术方案的总称,根据不同作用机理,将其分为太阳辐射管理(SRM)和碳移除(CDR)两大类。地球工程在降低地球平均温度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引发全球治理的难题。面对影响人类共同利益的未知领域,各国纷纷启动相关研究项目,陆续开展多领域科学评估,且部分CDR项目已经开展商业化示范,地球工程全球治理的实践也拉开帷幕。地球工程影响的全球性、外部性决定了其治理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其综合影响的复杂广泛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治理是一个跨领域、多平台、多主体、多层次的治理体系,而其特殊的经济学属性使得全球治理面临着供给方案、两难选择、道德风险、区域和代际公平等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框架需要明确原则、对象、目标、主体、平台、制度和机制等基本要素,需要在现有机制基础上,建立联合国框架下的多平台协同治理机制,以科学共识推动政治进程,并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面对地球工程议题,中国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其风险特性的基础上,科学地将其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大框架,并坚持多边主义立场,深度参与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