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运用环境多介质QWASI等量浓度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TBT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分布及迁移归趋,同时讨论了三峡水库运行方式对库区水环境中TBT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QWASI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给出各个物理化学过程的速率参数,可对TBT在三峡水库这种超大型河道型水库中跨介质间的迁移传输、各环境相分布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模拟估计,模型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运行方式对TBT在库区水环境中沉积物和水相间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环境中多环芳烃衍生物(SPAHs)来源广泛,具有“三致”效应,毒性与PAHs母体相当甚至高于母体,是一类具有较高风险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大气和表层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光化学降解是其重要的消减方式.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发现SPAHs在来源、分布、行为和风险研究方面与传统污染物PAHs相比有了新的突破.通过总结新污染物SPAHs的环境分布特征与光化学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3类SPAHs的来源和形成机制,重点评述了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状况与分布特征,讨论了水、冰等介质中SPAHs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反应路径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对SPAHs的环境行为和风险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单甲脒等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环境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稳态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的动态模型,并针对单甲脒,单甲脒盐酸盐,DDT和DMP等4种有机污染物作了计算,结果表明,这类模型对于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随时间变化的行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研究流域水体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环境行为及其造成的生态风险是完善流域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改善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梳理了黄河流域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阐述了其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新兴污染物的监测与溯源、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多介质多途径环境行为与归趋、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作用机理、生态风险和控制等,为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稳态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并针对DDT、1,2,4,-TCB、HCB、PCB和DMP5种化合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只须通过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以及该化合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参数就可计算环境各相中污染物的浓度、逸度和质量分布,从而预测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  相似文献   

6.
刘亚莉  王继忠  彭书传  陈天虎 《环境科学》2016,37(12):4644-4650
近年来,随着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导致的环境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为认识巢湖流域氯菊酯在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本研究结合多介质归趋模型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SSD),模拟了稳态假设下氯菊酯在巢湖生态系统各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分布、迁移通量和去除途径,并通过灵敏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对各输入参数进行了评价.进一步构建污染物的SSD模型,评价了氯菊酯在稳态条件下的潜在生态风险,预测了保护系统中95%的物种时允许最大年输入量.结果表明,氯菊酯在大气相、水体相、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别为3.99×10~(-16)、5.63×10~(-11)和1.95×10~(-5)mol·m~(-3),沉积物是氯菊酯的最大储库;大气中的氯菊酯主要以挥发形式进入,通过空气颗粒物干沉降消减;水体中的氯菊酯主要以平流输入为主进入,通过底泥沉降消减;沉积物中的氯菊酯主要以底泥沉降形式进入,通过底泥再悬浮和掩埋消减.此外,SSD模型预测的HC5浓度为0.97 ng·L~(-1),假设稳态下预测的水体浓度远低于该值,仅对巢湖流域0.77%的物种产生影响,当年输入量低于78.2 t的情况下,巢湖水体中95%的物种不会受到氯菊酯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全氟化合物是环境中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这类化合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被检出,其具有的多种毒性效应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环境行为进行研究。综述了全氟化合物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内的污染现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全氟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生物毒性、去除技术以及在沉积物中的迁移规律等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X192 9600124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叶常明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5,15(2)一192~197 环信X一9 在稳态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并针对DDT、1,2,4一TCB、卜ICB、PCI,和DMr,异种化合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只须通过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以及该化合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参数就可计算环境各相中污染物的浓度、逸度和质量分布.从而预测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图1表4参5X192 96Ot》王26生态综合评价决策模式在常州开发区选…  相似文献   

9.
根据区域环境背景值、BHC施用量及其物化性质参数,以逸度模型为工具,建立了描述BHC在杭州多介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动态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了解各时期BHC在气、水、土壤、沉积物、鱼、植物叶和根等10种环境介质中的积累、迁移和残留情况,并考虑了环境介质物理性质差异、温度对BHC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及对其环境行为和归宿的影响.模型模拟了自1952年BHC在研究区域大量施用以来,在环境中逐渐累积并达到稳定,因BHC禁用又逐渐消失的过程中,BHC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分布、浓度及其在毗邻介质间迁移通量的动态变化.对模拟结果与实测BHC浓度的验证表明二吻合较好.虽然杭州地区有机氯农药用量远高于其它地区,但由于该区温度较高有利于BHC的降解和挥发,目前BHC的浓度和残留量均低于北方地区.该研究的成果可用于有机污染物暴露风险评价,还可为预测其它有机污染物的归宿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体中汞的质量平衡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几年来在蓟运河下游对汞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通过箱式模型的方法,利用质量平衡公式对各流量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排入河流的汞,绝大部分很快沉积入水底沉积物中;而存在于河水中的汞,水迁移是最主要的,气迁移很少,生物迁移微乎其微.本文提出了水体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汞循环途径主要有两条:无机汞被生物甲基化后的生物小循环和汞在水体与大气之间的地球化学循环.这两种循环主要是由沉积物中的无机泵被生物转变成甲基汞或元素汞之后完成的.因此,存在于沉积物中的无机汞的甲基化能力与转化为元素汞的量,决定了这两种循环过程的汞通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的预测湖库水体对油田特征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建立了突发事件溢油在水面上影响及对水质影响的模型,采用实测与预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确定,同时根据建立的模型选择两个泡沼进行了验证。说明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好的相关性,用湖泡推流衰减模型对湖泡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A simulative mesocosm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wet-dry rotation on mercury(Hg) flux from soil/water to ai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g species in water as well as Hg chemical fractions in soil. Three types of soil were employed including two kinds of paddy soil, Typic Purpli-Udic Cambosols(TPUC) and Xanthi-Udic Ferralosols(XUF), as well as the Alluvial Soil(AS) from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in Chongqing,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g fluxes in wetting perio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rying periods. It might be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layer of stable air over the water surface in which some redox reactions promote evasion processes over the water surface.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more Hg would be evaporated from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nd paddy soil field during the flooding season. Hg flux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and solar irradiation,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ir humidity and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water. Hg fluxes from AS and TPU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rom XUF,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higher organic matter(OM) contents in XUF than TPUC and AS. The reduction processes of oxidized Hg were restrained due to the strong binding of Hg to OM, resulting in the decrease in Hg flux from the soil.  相似文献   

13.
苯噻草胺在不同水质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苯噻草胺在纯水、天然水以及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氙灯和高压汞灯下,各种天然水中苯噻草胺的光解半衰期顺序均是稻田水>江水>湖水>河水>重蒸水,氙灯下的半衰期为607 80~1016.40min,高压汞灯下的半衰期为12.31~18.53min.室温下强碱性溶液中(pH=11.92)的苯噻草胺易水解.高压汞灯下强酸性(pH=1.98)、强碱性(pH=11.92)溶液中苯噻草胺的光解较纯水中快,光解半衰期分别是6.04min(pH=1.98)、6.51 min(pH=11.92)和6.75 min(纯水).光解产物的HPLC-MS检测表明,苯噻草胺的光解以醚键和酰胺键的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水体总汞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康  康世昌  郭军明  张强弓  黄杰  郑伟 《环境科学》2012,33(7):2288-2294
为研究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水体中总汞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07~2010年对纳木错湖表层水及入湖河水进行了采样,检测了其总汞浓度,并分析了总汞浓度与降水量、河水径流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纳木错表层湖水和河水中的总汞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09±0.73)ng.L-1和(2.87±2.59)ng.L-1,显著低于受到汞污染的水体.近岸带湖水的总汞浓度在季风期远大于非季风期,而其浓度水平和空间变化明显大于湖心区.河水的总汞浓度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季风盛期最高且波动最大,而季风期后最低,这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你亚曲的定点观测表明,河水总汞浓度的时间变化与径流量一致.入湖河流总汞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不同的时间表现不同,这可能是由河流的流域面积、流域内土壤汞本底值及补给方式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WASP模型湖库水环境模拟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SP(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模型是美国环保局(EPA)推荐使用的水质模型之一,数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体的水质模拟、预测和决策制定.本文简述了WASP模型的基本原理,针对湖泊和水库较为相似的水环境特征,阐述了WASP模型在湖库水环境中应用的国内外进展,总结和分析了WASP模型的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为进行湖库水环境模拟研究和模型的选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氯苯为研究对象,利用Ⅲ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第二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断面的归趋过程,计算了氯苯在大气、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当污染源以20mol/h的速率将氯苯排放至水中,模型输出大气中ρ(氯苯)为1.448×10-2 mg/m3,水体中为9.503×10-5 mg/L,悬浮物中w(氯苯)为3.043×10-6 g/kg(以干质量计),沉积物中为1.270×10-5 g/kg. 其中大气中的氯苯占输入总量的94.931%,说明进入水体中的氯苯在环境系统达到平衡后,主要存在于大气中. 水体中氯苯的分布情况为:水相中占98.362%,悬浮物中占0.020%,沉积物中占1.618%,表明水体中的氯苯绝大部分存在于水相中,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的留存量很少.   相似文献   

17.
郭攀  孙涛  杨光  马明 《环境科学》2018,39(12):5473-5479
森林生态系统的汞产量可以用森林湖泊或水库的动态变化来表征.而且,下游汞浓度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汞的输出.通过对四面山大洪湖上游、中游、下游丰水期与枯水期汞的分布与沉积物剖面的分析发现:大洪湖上覆水中总汞浓度在丰水期显著增加(丰水期平均值4. 33 ng·L~(-1),枯水期1. 85 ng·L~(-1)),在下游尤为明显,其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湖泊,但小于受到污染的湖泊,说明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汞源"的特征,同时沉积物也是大洪湖上覆水中甲基汞和无机汞的输入源;甲基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沉积物的表层,丰水期时甲基化过程更活跃;在丰水期时,更有利于汞和甲基汞从沉积物固相进入沉积物液相,从而进入上覆水中.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酸沉降引起酸化敏感性湖泊湖水的酸化,会影响湖泊系统汞的赋存状态和相互转化。但是,对于酸沉降同时引起的湖泊SO42 的增加是否会影响湖泊汞的赋存状态和相互转化尚存在分歧。而对于非酸化敏感湖泊,受酸沉降影响湖水仍然呈现碱性的湖泊结果如何还不清楚。据此,本文综述了湖泊体系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演化规律,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西南地区湖泊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及其污染和研究现状,指出对酸沉降区域碱性湖泊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植被生长茂盛,蓄水后消落带被淹没,土壤-植物系统在长时间淹水情况下,随着体系内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汞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库区水生生态系统中汞含量以及形态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4种优势植物室内栽培,再进行室内模拟淹水试验,研究淹水后土壤、水体中甲基汞(Me Hg)以及其他形态汞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植物的存在有利于土壤Me Hg的生成,同时对上覆水不同形态汞浓度影响显著.狗牙根作为消落带优势种,由于其体内总汞及甲基汞含量较高,淹水后对土壤以及上覆水系统中甲基汞以及其他汞形态的影响最为明显.淹水第90 d,狗牙根+土+江水(B1)处理土壤Me Hg的含量最高,为(1 135.86±113.84)ng·kg~(-1),是不加植物的对照处理土+江水(CK2)中土壤Me Hg含量的2倍左右;上覆水总甲基汞(TMe Hg)、溶解态甲基汞(DMe Hg)、总汞(THg)、溶解态汞(DHg)和活性汞(RHg)均呈峰值偏左的抛物线状变化,在第30 d时达到峰值,其中B1处理上覆水TMe Hg、THg和DHg最高,分别为(2.88±0.06)、(40.29±2.42)和(35.51±3.77)ng·L~(-1),三者中溶解态汞是其主要存在形式.因此可以推测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淹水后将增加水库汞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20.
湖泊水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定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凌  崔广柏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6):1053-1058
在充分考虑湖库水体污染物实际自净能力、并分析其出流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分析理论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提出了湖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计算方法,指出:在满足湖库水体污染物浓度达标率90%以上的条件下,所对应的水体污染物降解量才是湖泊水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通过实际算例对水库总氮、总磷允许纳污量的计算,说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