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2.
唐闽 《安全与健康》2004,(12S):47-47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凉爽"是人们最喜欢的两个字。大热天,注意降温防暑是理所应当之事,然而,并不是我们身体所有的部位都以凉、冷为佳,在追求凉爽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让肠胃"保暖",一旦"冷"了肠胃,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隐忧。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的安全教育中,大家往往着重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也应强化"危险意识"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危险识别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人都知道,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当高。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些严重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生之前是有预兆的,它们常常会以其特有的方式给患者一次又一次的"警告",而"小中风"就是这样一张具有中风预警作用的"黄牌"。作为中风的"前奏","小中风"的发生是在提醒患者,必须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以免  相似文献   

6.
在2002年举行的北京减灾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减灾协会会长刘志华在充分肯定要继续以"安全奥运"观去开展"新北京、新奥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北京防灾减灾专家队伍、立项研究城市防灾减灾法规的同时,特别赞同北京减灾协会提出2003年开始逐步进行"安全减灾进社区"活动的倡议.他认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各类系统十分脆弱.如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研究不够,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现在是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一旦有突发事件,防范失当就会酿成"大事",政府应将安全减灾指导下的防范预案做到事故发生之前.但政府工作再出色,公众意识上不去也是有不足的.所以讲,"政府预案及百姓准备"两个都不能少!在北京典型社区开展社区安全系列教育活动试点十分必要.国内外的城市管理日益关注社区,我们要努力使公众在家门口懂得如何防范危机事件,共建安全家园.  相似文献   

7.
吃法1:吃麻辣红油火锅,再喝大量白酒 为了追求辣得全身冒汗的刺激,很多人都喜欢吃浓辣的火锅.但是,在北方干燥气候下,吃辣本身就不健康.过浓的辣味物质会造成消化道的过度充血,对于那些本来有胃炎、胃溃疡的人更是一种伤害.也有些人吃了辣味食物之后发生腹泻.如果此时再喝严重伤胃的白酒,让可怜的胃同时面临几种考验,那后果可想而之.酒精会破坏胃表面的黏液保护层,并让胃壁蛋白质受损,产生一种类似"烫伤"的效果.有人甚至因此吃出胃出血,最后住进医院. 为一时口腹刺激,连命都不要了.古人所说的"以身殉食",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相似文献   

8.
"如履薄冰",就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有戒惧之心.有位领导干部深有感触地讲,抓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因为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决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如履薄冰"这种心态反映了一种严肃而谨慎的安全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社会上的假货早已让人深恶痛绝.其实,"假"不仅存在于商品中,安全工作中也有"假",也应该"打假".这不是危言耸听,不然的话为何有些部门和单位安全检查过后便出事,有的还接二连三地出现同一类型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0.
"杞人忧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千百年来,这位老兄的胆量已经成为人们经典的笑柄.但是,假如一个人走在城市街道上,担心天上会掉下东西砸碎自己的脑袋,你会不会笑他杞人忧天?假如去年的"9·11"之前,有人坐在纽约世贸大楼里担心摩天大楼倒下去,你会不会笑他杞人忧天?静下心仔细想想,在安全工作中,有多少事故是在人们意想不到、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的?有多少事故是在人们应该能够想到却认为是多余的担心的情况下发生的?人们缺少的不正是"杞人"那种"忧天"的忧患意识吗?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西方,人们都认为生病或健康都是由神来主宰的;因而他们一有病,都去找祭司来进行"治疗";虽然后来也出现了一些用草药给人治病的"游方郎中",但由于他们慑于祭司的淫威,或只能秘密行医,或干脆与祭司沆瀣一气,因而也很难能有效地救死扶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希腊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才开始得到了改观.  相似文献   

12.
在抗击非典期间,为了严查死堵疫情,对一些出现症状但又不能确定的人,首次采用了"疑似"二字.告别非典以后,"疑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生活中存留了下来.细细揣摸,我们的安全工作中也有很多"疑似".  相似文献   

13.
认识纳米     
刘静怡 《安全》2014,(3):55-57
正"纳米",是最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一个概念。我们现在随处可见各种商品贴上"纳米"的标签:"纳米"材料、"纳米"油漆、"纳米"添加剂,不胜枚举。那么,"纳米"究竟是什么呢?1几个相关概念"纳米",其实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也就是说,1米等于1000毫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1微米又等于1000纳米。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说人的卵子直径大约有0.15毫米,也就是等于15万个纳米的长度。  相似文献   

14.
岁末,有一种特别的牵挂,缠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牵挂的人,就是千万个陌生的"你"。岁月让我们深知"安全"的宝贵——平安、幸福、健康,也许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每个劳动者安全幸福。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什么?太多的说法已让我们说不清楚.以往印象中健康的人纷纷走进了医院和美容院,因为和一些健康系数对照,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总是差了一点.到如今,各种"洗"的疗法开始出现,从洗脸、洗牙、洗脚到洗眼睛,进而到洗肺、洗肠,从里到外,仿佛一"洗"方能健康.真的吗?  相似文献   

16.
文革轶事     
<正>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戴红卫兵袖章的小姑娘在水果摊上挑拣大苹果,售货员不耐烦地对她说:"要斗私批修!"小姑娘头也不抬,回敬一句:"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现在的人看这个电影可能感觉云山雾罩、不知所云,这两句话跟买卖水果有什么关系?而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这是"毛主席语录",两个人都在"活学活用",打嘴仗。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般认为身体无病无残即健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 展,人们又认识到健康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状态,于是世界卫 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的、心理的 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不断听说或看到,一个原本被公 认为很健康的人,没过多久却变得身衰体弱;一个原本自恃 健康的人,几年之后却突然患了重病;一个原来不很健康或 患病的人,经过自我保健或医疗,会变得健康起来。这一切  相似文献   

18.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但每到秋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等等,这就是祖国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如何克服"秋燥症",笔者介绍六种办法,读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9.
<正>喝酒是很多人的一个饮食习惯,当然我们都知道长期过量饮酒对身体健康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最典型的一个疾病就是酒精肝,那么适量饮酒后果如何呢?有些人也提出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1991年。  相似文献   

20.
尹卫国 《劳动保护》2007,(12):74-74
铝液外溢爆炸造成16人死亡、59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铝母线铸造分厂,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工厂",从设计、施工到生产管理可谓"一身是病"(见8月30日《中国企业报》)。专家对这起特大事故现场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