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建筑火灾中烟雾的产生及危害,得出烟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引起的窒息和对人体器官的刺激以及高温作用.通过对烟雾的流动规律的探讨,引出了对烟雾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火灾逃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烟雾是可燃性物质燃烧分解而产生的微粒和气体。各种化学合成物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其成分多样和复杂,很多还未被人们所重视。烟雾吸人性损伤可以发生于许多职业,其中以消防作业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消防作业的职业危害──烟雾吸入性损伤赵荒烟雾是可燃性物质燃烧分解而产生的微粒和气体。各种化学合成物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其成分多样和复杂,其危害并未被人们所重视,烟雾吸入性损伤可能在许多职业出现,其中以消防作业最为明显。烟雾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神经...  相似文献   

4.
谭西顺 《安全》1995,16(5):17-18
火灾不仅使失火现场者和消防队员受害,而且对火灾附近的人群也可产生影响。因此,火灾烟雾对人体的危害应引起现代人的高度重视。那么,火灾烟雾有哪些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呢?1 火灾烟雾中的有害因素 火灾烟雾中所含的物质成分非常复杂,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其成分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物质燃烧,也可因湿度、氧气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建筑火灾中烟雾的产生及危害,得出烟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引起的窒息和对人体器官的刺激以及高温作用。通过对烟雾的流动规律的探讨,引出了对烟雾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火灾选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锥形量热仪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在辐射能量35kW/m2的条件下对煤矿井下使用的钢丝绳阻燃胶带和两种木材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3种材料的燃烧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产生的CO、释放的热量、生成的烟雾量方面,落叶松均少于果松,因此,落叶松的火灾危害性较小。钢丝绳芯阻燃胶带在产生的CO、释放的热量、生成的烟雾等方面明显大于两种木材,其火灾危害性比远远大于木材,因此,对钢丝绳芯阻燃胶带火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安全车后语     
危化品运输在途中发生意外,危化品发生燃烧,程度不同地产生毒性气体和毒害性烟雾。在抢救时,应注意站在上风头、佩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式呼吸器。  相似文献   

8.
危化品运输在途中发生意外,危化品发生燃烧,程度不同地产生毒性气体和毒害性烟雾。在抢救时,应注意站在上风头、佩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式呼吸器。要特别注意危化品的特性,遇湿易燃物硫化磷、烃基金属化合物、硒粉等万万不可  相似文献   

9.
金属熔炼时产生的烟尘和某些燃料燃烧时形成的烟雾,其粒径一般在,1.0微米以下,有的在0.01微米左右,甚至还要小,呈现分子团状态。分离净化此种气溶胶难度较大,国外对微细颗粒烟尘的净化大都采用布袋除尘器,高效过滤器、静电滤器,以及湿式除尘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只知道吸烟产生的烟雾的危害性,殊不知电脑也会发出有害"烟雾",即电磁场射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对近万名长期操作电脑的职业女性进行的调查表明,长时间在电脑房内工作的职业女性很容易患乳腺癌,她们得此病的概率要比其他女性高约43%.这就是"电脑烟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现代职业安全》2009,(1):92-92
以色列那萨·沃尔特公司开发出一种针对重油等燃料的降污节能装置,使用该装置不仅能清除燃油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还可降低燃料消耗。这种称为“分子加速器”的装置,外形看起来很像一截金属管,使用时与发动机燃油管道相连接。据以色列佳德奶制品厂和斯迪姆洗衣厂的数据显示,安装该装置后可节省燃油25%,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也明显减少。负责研发该技术的亚伯拉翰·沙木尔表示,该装置具有降污节能作用,关键在于它能将燃油分解为更小颗粒,这样用同样燃料即可产生更大效能,且燃烧时没有烟雾,不需要化学添加剂,在燃烧室及烟囱中也不会有碳存积物留存。  相似文献   

12.
颜学光 《安全》2008,29(5):22-26
本文利用氧指数测定、DSC-TG热分析和水平垂直燃烧方法研究了HF与PVC塑料的燃烧性能。实验表明工程塑料(除HF-5006型外)都有较高氧指数,并且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烟雾和刺激性气体,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HF-5006型工程塑料的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因而建议不宜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3.
邓慧勇  柳国忠 《安全》2008,29(8):45-47
1高层建筑防排烟的重要性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烟气流动速度快、垂直疏散距离长,还有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使用了大量的可燃装饰材料,如塑胶板,化纤地毯等,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易造成人员疏散困难。而火灾中产生的烟雾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是火灾中对人们生命安全危害最大的因素。实验证明,100m^2的普通办公室发生火灾产生的烟气可以将面积1500m^2、高37m的中庭充满2/3。  相似文献   

14.
1991~2000年中国森林火灾直接释放碳量估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前的研究表明生物圈的燃烧产物对大气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植被燃烧会直接排放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气体,包括CO2和CH4等影响全球变化的温室气体,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物也会引起空气污染和影响天气。该文根据1991-2000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计算出我国森林火灾年均消耗森林地上生物量5Tg-7Tg,直接排放碳20.24Tg-28.56Tg,释放CO2和CH4分别为74.2Tg-104.7Tg和1.797Tg-2.536Tg,排放烟雾颗粒物0.999Tg-1.410Tg。1991-2000年森林火灾每年平均排放CO2量占我国总排放量(按2000年计算)的2.7-3.9%,CH4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3-4.7%。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安全报警系统.系统以AT89S52为控制核心,通过采集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信息,实现对各监控点的智能化控制.该系统可以实现盗情报警、烟雾报警、煤气泄漏报警等功能.发生险情时,系统会产生声光报警,并拨打已设置电话进行通知.经试验测试,该系统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香烟烟雾中SO2、NOx和甲醛浓度的测定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某品牌香烟3种产品,分别测定香烟主流烟雾中SO2、Nox和甲醛的含量.3种污染物分别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和乙酰丙酮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3种香烟主流烟雾的SO2质量浓度分别为15.76mg/m3、19.21mg/m3、20.22mg/m3;Nox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2mg/m3、1.60mg/m3、1.70mg/m3;甲醛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28mg/m3、4.68mg/m3、5.68mg/m3.香烟烟雾中SO2、Nox和甲醛的浓度较高,远高于这些有害物质引起机体损伤的阈浓度,长期接触会对机体产生确定性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7.
准确可靠并且尽早期地发现火灾是火灾探测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单一量火灾探测器是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或者火焰温度等单一的火灾参量作出响应,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容易引起误报。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图像感烟和CO气体的复合式探测器的设计,在设置报警输出时,将烟雾探测结果和气体浓度探测结果进行逻辑"与",只有当两者都达到预先设置的阈值时,整个探测器才报警,从而提高了火灾探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燃烧假人实验室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理要求,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设计了感温、感烟、可燃气体探测器、声光报警器,摄像装置、通排风系统、灭火处理系统和水喷淋降温装置,并采取防雷击和防静电措施,实现了对高温、烟雾和燃气泄露等安全隐患的全面监控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视频图像火灾探测技术因其探测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普通摄像机无法拍摄零照度(黑暗)甚至低照度环境下的烟雾图像。而火灾发生时往往先产生烟雾,若能实现火灾早期的烟气探测将有利于预防火灾规模的扩大和人员财产的损失。利用红外摄像机结合红外发射灯来成像以完成对火灾的探测,具体探测过程为:首先利用中值滤波去除原始灰度图像中的噪声;其次利用三帧差分法提取烟雾前景;然后通过Local Binary Patterns与灰度共生矩阵分别获取烟雾纹理的局部和统计特征;最后将烟雾纹理特征输入Fisher分类器以识别烟雾与非烟雾(如水汽、飞尘等),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设计有无环境风和人为干扰环境下的烟雾与水汽试验,利用烟雾运动的不规则性与扩散性、图像的Gabor特征、LBP尺度验证所用纹理特征。结果表明,从分类正确率和响应时间看,在低照度环境下所用纹理特征优于其他烟雾特征法。另外,通过调节相机与火源之间的距离,可得到应用于实际工程的红外摄像机最佳安装距离。  相似文献   

20.
重油粘度高、分子量大、芳香性强,在锅炉和加热炉中燃烧时容易产生烟尘,既浪费燃料,又污染环境.因此,近几年来开发了重油燃烧减尘剂,对降低烟尘发生量效果显著。一、重油燃烧时烟尘的产生过程重油在锅炉和加热炉内燃烧时,需先经喷咀把重油雾化。雾化油滴的直径大小及颗粒的均匀度取决于重油的性状和喷咀的性能,一般在30~150微米范围内.油滴由环境中吸收热量,从表面开始气化,并在向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