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设置与管理是反映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真实性的控制基础,是地表水环境监测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为提高监测点位的流域总体代表性,以2012年地表水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原则初步优化、聚类分析、相邻点位相关性分析和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水环境管理需求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内流域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进行优化设置。  相似文献   

2.
基于SOM和多元分析的滇池沉积物污染特征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CA)、判别分析(DA)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3种数值方法,对滇池2008—2010年17个底泥监测点位(10个常规点位及7个新增点位)9种污染物进行空间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并评价各指标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监测点代表性.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整体污染程度为草海>外海中部及南部>外海北部.As、Hg、Pb、Cd、Cu和Zn污染最严重的点位是断桥;草海中心的凯氏氮污染最严重,其他指标污染水平仅次于断桥;Cr和TP污染最严重的点位是新增点位盘龙江2;海埂是全局污染最轻的点位.现有的常规监测点位对整体污染特征的代表性较弱,建议取消异质性最低的白鱼口、观音山西、观音山东和罗家营站点;考虑污染特征和监测点位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建议将盘龙江2、海埂和马料河设为常规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中监测点位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图文一体的工作流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规范化、业务化的水环境监测点位管理系统.解决点位申报业务的过程化管理,将点位布设优化分析功能与地理信息技术集成,并嵌入到申报业务流程中,提高了监测点位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在系统功能上将点位服务功能的定义与点位管理业务相结合,提高了专项监测业务的资源重用率.对系统目前的建设情况作了分析和介绍,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2010年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10处监测点水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结合水化学因子相关关系分析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态氮(NO3--N)质量浓度为0.7~7.6 mg.L-1,其中,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的地表水监测点(东便门和通惠河)水体NO3--N质量浓度为7.0~7.6 mg.L-1,显著高于上游8个监测点NO3--N质量浓度(P<0.01);Cl-质量浓度为14.8~86.0 mg.L-1,东便门、通惠河地表水监测点水体Cl-质量浓度为81.5~85.0 mg.L-1,约为上游其他8个监测点的2.3~5.8倍.东便门、通惠河地表水监测点水体电导率(EC)、SO24-质量浓度也表现出同NO3--N、Cl-相似的变化规律,表明东便门、通惠河两处地表水监测点附近存在明显的污染源.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水Cl-/Na+和SO24-/Ca2+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说明地表水NO3--N污染来源比较单一;水体中NO3--N/Cl-及NO3--N的质量浓度状况说明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NO3--N污染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垃圾沥出液及生活污水.未来北京市地表水治理应重点关注东便门、通惠河等东南部下游水体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5.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进行遴选,各功能区点位个数分配根据区域面积和复杂性确定,各功能区点位根据专家比例标度赋值的评定确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聚类分析法利用数据之间距离系数进行分类的原理,建立空气监测点位聚类分析优化模型,结合阜新市地形、气象及历史监测数据,进行阜新市空气监测点位布设优化应用,优化结果表明:距离相似水平取d=0.3时,环保局(B点)与人民公园(C点)监测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相似性最高,合并为1点,增设气象台监测点位作为清洁背景点,4个点位构成阜新市空气监测新网络;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对优化后监测点位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优化后SO2浓度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84,PM10相关系数为0.968,NO2相关系数为0.973。CALPUFF模型模拟值与实际监测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表明优化后的阜新市空气监测点位具有客观环境代表性;监测点位优化与检验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哈尔滨市空气污染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对现有监测点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进行回顾性评估,确定增设点位的必要性.进行拟增设点位周围大气污染源调查,收集相关气象资料,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调查,划分一定的网格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初步确定测点位置.进行指标检查及技术论证,最终确定增设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8.
对辽河铁岭段水质监测点位布设及各点位在环境监测、研究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和制定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赤峰市95-97年监测数据运用的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大气监测点位验收标准》规定的数据检查指标验证方法,对需区三个大气监测点位愈生与可比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松山一中测点代表性较差;其余各点位及其点位之间符合标准要求,并无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网格化布点监测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及相互结合的方法,以重庆主城区和贵阳市为例,对典型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和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点位布设及优化方案。通过总结归纳提出了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1.
闽江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布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监测数据和GIS技术,对闽江流域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的布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监测断面分级控制原则,运用水质分段法对闽江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的优化设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共设置168个监测断面,其中省控断面77个、市控断面39个、县控断面52个,并根据断面级别确定了相应的监测项目和频率。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巴东段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对2002年和2004年长江三峡库区巴东段的七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区江段以及其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东段2002年水质状况属于中度污染,2004年水质状况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长江干流巴东段和神农溪;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十二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调整工作要求,吉林省在辖区内所有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及采样点基础上,完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国控监测断面的优化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如何从国家尺度上,既能充分反映吉林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又能满足国家对地表水环境管理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在确定国控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例的模糊聚类法在地面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模糊聚类法,并运用此方法对福建漳州地面水环境水质指标和水质监测断面分别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在24个水质评价指标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氨氮.其次是石油类。在14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九龙江经漳州市区的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的污染指数达到4.45.污染严重超标。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密切值法在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论述了密切值评价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原理和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 ,详细地计算了环境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因子的密切值 ,针对地面水各个断面的水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该评价方法推广使用的优点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城河、五道河是海城市2条纳污河流,也是入太子河小姐庙断面上游的最后2条支流,小姐庙断面是太子河流域最下游的国控断面,也是该流域鞍山境内河流水质的重点考核断面,而海城河、五道河水质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小姐庙断面的水质;根据几年来掌握的监测数据,对海城河、五道河水中的COD浓度现状、纳污量及太子河对小姐庙断面水中COD浓度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湘江猴子石段为研究对象,测定浮游藻类总数,分类,同时检测地表水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湘江长沙段全年以硅藻为优势种,藻类繁殖高峰出现在每年春秋枯水季节。湘江长沙段水体尚未出现富营养化,但藻类大量生长会引起水质下降和水处理困难,具有一定健康风险。枯水季节应加强水体藻类监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十二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调整工作要求,吉林省在辖区内所有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及采样点基础上,完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国控监测断面的优化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如何从国家尺度上,既能充分反映吉林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又能满足国家对地表水环境管理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在确定国控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以北江的广东辖区段(下称北江)为案例区,研究构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方法,并开展应用研究. 研究结果:①系统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思路. 从断面类型上,划分为入境断面、控制断面、预警断面、目标断面4类;从断面功能上,分别定位为入境水质监控、源头影响控制、早期水质预警、目标水质保障;从断面的风险覆盖范围上,分别在面尺度、线尺度、点尺度3个层面保障水源水质安全;从而构建分类多级的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站网. ②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各类断面的设置方法. 如入境断面的设置执行“属地管理”原则,与跨省(市)界断面保持一致;控制断面的设置遵循“快速响应”原则,在高风险源及河段下游就近布设;预警断面的设置遵循“应急缓冲”原则,断面与取水口距离的核算公式是预留的水团迁移时间、设定水文条件下水流流速2类参数的函数,预留迁移时间需要满足不小于当地区域应急响应时间的约束条件;目标断面则直接位于取水口. ③北江流域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初设136个,优化核定后共计111个,包括入境断面6个、控制断面71个、预警断面26个、目标断面16个,其中有8个断面具有多重监控功能属性. ④经验证,该研究中所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1年-2015年黑龙江嘉荫段地表水例行监测数据及水体污染特征、水域使用功能状况和历年水质变化趋势等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嘉荫段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影响河流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主要原因为有机污染物本底值高.水质变化趋势为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升高趋势,化学需氧量无显著变化,但水质类别仍为Ⅳ类水体,水体功能无明显变化.河流周边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及农业生产未对黑龙江嘉荫段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