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包括国际间转移和国内跨省转移。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全面而严厉的监管体系。但危险废物跨国走私和跨省转移引发的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相关部门仍需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危险废物向发展中国家的非法转移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效的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一些国家仍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穷困,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正在加速实现工业化和想方设法使农业更多增产。许多国家在做出经济发展决策时,只重视经济发展,没有考虑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步发展、致使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水、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近年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污染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到立体污染的深化过程。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农业生产自身所带来的污染、农村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城市工业污染物向农村转移这3个方面,对农业工业化污染及其环境管理很少关注。虽然我国农业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但由此所导致的污染问题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固体废物越境转移是一个国际关注的问题。由于对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理成本太昂贵,发达国家往往为保护本国环境而向境外转移倾倒。接受固体废物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沦为被转移国的垃圾场。对此,国际社会以及中国政府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中国控制固体废物越境污染转移的法律制度主要建立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上,大致包括:固体废物的进口管理制度、固体废物处置配套制度、法律责任制度以及救济制度等。但是,现行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如调整范围过窄;配套法律制度非常欠缺,缺乏固体废物标准体系;救济方式不足;责任限制不够严厉等。这些不足需要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全球汞污染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全球所经历的主要汞污染事件,引述国外科研工作者对全球汞污染与汞排放的调查和研究成果,重点介绍金矿开采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揭示造成亚马逊流域汞污染的深层根源。分析今后全球防止汞污染的主要措施:一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将进一步研究和改善工业领域相关行业的工艺技术水平,趋向无汞产品和无汞工艺,以减少自身的汞污染与排放;其二,发达国家陆续立法禁止汞的自由贸易和出口。发达国家对汞的出口限制将促使发展中国家相关行业(特别是小金矿)采取汞的替代工艺,从而减少全球性汞污染与排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正在经历着从工业向农业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地表向地下转移、从上游向下游转移、从水土污染向食品污染转移,由逐步积累的污染进入突发性、区域性、连锁性的爆发阶段。但现有环境立法在应对重金属污染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探索重金属污染治理新道路,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沂  贺灿飞  刘颖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83-1196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产业空间格局重置过程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利用2003-2008 年工业企业普查数据,采用Tobit 模型和Heckman 两阶段模型,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的特征。论文发现,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正在进行空间结构调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污染密集产业不断转出,山东及中部地区开始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新的集聚地;造纸等较为轻型产业主要向中部内陆等地区转移,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则更主要在沿海地带重新分布。另外,要素禀赋、环境规制以及全球化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影响显著。其中,技术以及劳动力成本是污染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市场潜力对污染企业区位影响更为重要;环境规制与污染企业的成立具有倒U型关系;最后,企业的异质性对于污染企业地理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启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政策引导以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多国公司也译作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环境和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是一个传统议题,几乎在每年一度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的历届会议上都有提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往往就此问题批评发达国家的多国公司:一、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即把有污染危害的工厂或陈旧落后的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继续进行生产;二、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有毒有害产  相似文献   

9.
从SARS所引发的社会现象分析,首次从环境角度对信息污染进行探讨,提出了环境信息污染的含义及特征。并针对环境信息污染的潜在危害性,论述治理环境信息污染应以预防为主。建议政府和个人逐步通过建立“信息墙”,使信息更加有序、有条理,以此来预防和减少环境信息污染。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环保部将制定国V油品标准减少污染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V油品标准,以减少城市化过程当中汽车带来的污染问题。吴晓青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包括城市化的进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吴晓青认为,城市中的汽车尾气污染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环境技术具有推动环境改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作用.多边环境协定多年来在环境技术转移方面的成效显著,为环境技术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发展中国家在旧的国际合作机制下难有作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情况紧迫下,利用多边环境协定构建环境技术的转移机制,推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推动环境技术转移 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 由于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摆在世人面前,不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都在寻求更好的开展环境治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障碍发展中国家规避“先污染、后治理”道路有三方面因素,即公众的环境意识、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资金、技术条件.在分析这些因素后提出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三项原则:忍受限度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3.
砷污染微生物修复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佳  谢明吉  杨倩  涂书新 《环境科学》2011,32(3):817-824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砷污染成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修复是砷污染修复的重要技术,本文在微生物对砷的专性吸附,微生物对砷的形态转化及含砷化合物的降解和挥发,微生物-根系互作对土壤砷污染的影响,及微生物砷修复的分子生物学等4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砷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还对微生物砷污染修复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污染转移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污染转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处理各种有害废物的重要途径并严重阻碍了输入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新的污染物交易对象国,各种有毒有害废物交易日益增长,占国际贸易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污染转移”的现状,接着驳斥了发达国家所鼓吹的“污染转移”有利于进口国的理论依据——“经济理性论”和合理旗号——“比较优势说”,最后提出了我国限制“污染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谈砷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属冶炼,煤炭燃烧过程中向环境排出大量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砷的污染来源,转移过程和对人体危害的机理,提醒人们注意砷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张德光 《环境科技》1990,3(1):10-13
本文讨论了电磁污染的多种来源、对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特别强调,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实现,把电磁辐射污染纳入整个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巴塞尔公约》是国际社会近年来为对付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做共同努力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3亿多吨有害废物,其中绝大部分源于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处置代价昂贵和场所难觅,这些国家便采取包括合法贸易乃至非法闯境在内的各种手段将有害废物转移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实质上的污染转嫁.由于大多数输入国缺乏妥善的手段和措施,使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的保护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的污染随着经济生产的提升而逐渐的趋于扩大,特别是大气的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大气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工业生产所排出的有害气体以及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所导致的。如何进行大气污染的有效缓解需要结合实际的重污染天气和污染源的防治与控制来进行。本文将主要进行阐述重污染天气下的大气污染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针对其防治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污染场地是我国城市布局调整和产业快速转移出现的环境问题,伴随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通过引进国际上修复技术,优化创新成适合我国的修复技术,但对其成本效益的掌握程度却不足。本文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能耗及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提供参考,完善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源头治理的有效推进,由突发性环境事故或长期积累造成的底质污染将逐渐成为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热点。污染底质是一类重要的污染场地,其修复是彻底消除水污染影响的关键措施,而污染底质修复目标的确定又是实施底质修复的基础。本文在介绍污染底质修复目标制定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我国污染底质修复目标制定的方法体系和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