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中国主要农业区——黄淮海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了该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在气候-土壤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采用逐级生产力估算方法,计算出四大作物的商品量,论证了该地区建设为全国性四大作物商品基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耕地投入量在不同农作物间配置格局转变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非常重要。论文在将农作物划分为谷物作物、豆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和蔬菜作物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耕地利用投入,并进一步分析了耕地利用投入及其内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利用投入从1998年的27.67×1010元增加到2011年的38.15×1010元,1999年起蔬菜作物投入超过谷物作物,我国耕地利用的投入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②耕地利用高投入的省份集中在黄淮海平原,低投入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耕地利用投入增长集中于北方和西南省份;③我国粮食主产省份的谷物作物投入比例大,东部沿海地区的蔬菜作物投入比例大;④种植集约度上升对经济较发达省份的谷物和蔬菜作物投入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大多数西部省份的谷物和蔬菜作物投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播种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3.
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和土壤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建立了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 .该模型包括 2个主要功能模块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土壤 作物系统氮素运移 .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作物氮含量的影响 ,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的动态模拟 .  相似文献   

4.
国外促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立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内的能量。生物质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排放、代谢的物质。因此,生物质能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薪柴、牲畜粪便、制糖作物、城市垃圾和污水、水生植物等。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具有分布广、种类多、价格低、可再生、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等优势,它是唯一可运输并储存的可再生能源。目前,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在德国、巴西、美国等国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生物质能已经成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利与弊的争论,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章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利与弊以及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0种农药在14种作物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药的消解速度是有差异的。其消解速度,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有机氯,百菌清与DDT相近。同一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消解速度也有明显差异,主要与作物比表面积、生长系数等因素有关。农药在设施作物上的消解速度较露地作物缓慢,且残留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农药在贮藏作物上的消解速度相当慢,这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刚察气象站1958—2006年的气象资料,分别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计算了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对比分析表明: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年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值显著大于Hargreaves公式计算的年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值,在一年中两个公式计算的月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值差异显著,风速、气压和降水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根据两种公式的计算结果,提出了适用于青海湖流域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崂山水库流域建立了种植5种代表性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和黄瓜的径流小区,对2009~2010年10次强降雨(大雨或暴雨)产流中溶解态氮磷浓度进行了定位观测,同时记录了降雨基本特征和径流小区各类型作物的种植生长信息.结果显示,5种作物所在径流小区产流中氨氮、硝氮和水溶性磷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别,施肥条件和作物类型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玉米、黄瓜所在径流小区产流中溶解态氮磷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作物,是由于这两种作物施肥量相对较大,而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小.各径流小区的溶解态氮磷流失量与作物叶面积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降雨特征与径流小区溶解态氮磷物质迁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迁移量与次降雨量、小时最大雨强呈现显著正相关(P <0.01).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的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对近缘野生种群、农业害虫和益虫,以及对生态平衡和土壤中生物、土壤肥力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目前转基因作物审批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小规模田间实验方法的局限性,探讨了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作物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增强UV-B辐射对作物生长、生物量、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对作物响应的种内、种间差异及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对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了位于新疆南部荒漠最西部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后,指出该地区畜牧业的 4个基本特点,概括了该地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以及牧业生产条件之间的关系。地处内陆,极端干旱,周围高山环绕,绿洲经济与绿洲农业发达,对该地区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有深刻影响。从而作者提出了该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方向与战略。指出今后应以发展集约化的平原绿洲畜牧业为主体。改革饲养方式,加强饲料生产,提高畜群生产水平,近期商品性生产的发展要与自给性生产的发展相结合。使我国这一特殊类型地区的畜牧业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及抗旱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为主体、降耗增效为两翼的抗旱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灌溉水源限定条件下,农田灌溉时量优化计算方法,并以河北省运东地区3种主要作物为例进行了系统演算。从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看,时量优化的经济效益明显,时量优化模型作为一种计算方法亦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Most prior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s for U.S. agriculture have focused on major world food crops such as wheat and maize. While useful from a nat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 these results are not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Northeastern U.S. agriculture economy, which is dominated by dairy milk production, and high-value horticultural crops such as apples (Malus domestica), grapes (Vitis vinifera), sweet corn (Zea mays var. rugosa), cabbage (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and maple syrup (sugar maple, Acer saccharum). We used statistically downscaled climate projections generated by the HadCM3 atmosphere–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run with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uture emissions scenarios A1fi (higher) and B1 (lower), to evaluate several climate thresholds of direct relevance to agriculture in the region. A longer (frost-free) growing season could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for farmers with enough capital to take risks on new crops (assuming a market for new crops can be developed). Howev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ny crops will have yield losse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frequency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inadequate winter chill period for optimum fruiting in spring, increased pressure from marginally over-wintering and/or invasive weeds, insects, or disease, or other factors. Weeds are likely to benefit more than cash crops from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Projections of thermal heat index values for dairy cows indicate a substantial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 on milk production. At the higher compared to lower emissions scenario, negative climate change effects will occur sooner, and impact a larger geographic area within the region. Farmer adaptations to climate change will not be cost- or risk-free, and the impact on individual farm families and rural communities will depend on commodity produced, available capital, and timely, accurate climate projections.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水分盈亏与雨养农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在气候上属亚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区。水分缺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围绕降水和蒸发,主要作物的需水和降水间的相互关系,农田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额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发展雨养农业应该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一条基本方针;在雨养农业作物的选择上,除谷子可以在全区种植外,其他作物受地区局限性很大;发挥雨养农业生产潜力的基本途径应该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系数,为达到这一目的宜采用平整土地、增施肥料等一系列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黄壤地区作物生产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黄璜 《自然资源学报》1996,11(4):340-346
以30a的气象资料和8种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原理分析中国红黄壤地区作物生长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春播作物全生育期温、光、降水适应性隶属度分别呈低、高、低,低、一般、高,高、一般、低的形式;夏播作物分别呈低、高、低,高、一般、低,低、低、低的形式;秋播作物分别呈一般、高、低、高,高、低、低,低、较高、一般的形式。提出了优化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论文以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单元,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北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总产低于平均水平的商品粮基地县占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基地数量仅占36.36%,但粮食产量占全部基地县粮食总产量的64.74%;②粮食生产基本上形成了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格局,粮食总产的区域差异小于分品种粮食作物内部的区域差异;③从省域尺度看,粮食总产高于平均水平的基地县84.6%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粮食生产布局的区域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大宗粮食作物进一步向产粮大县集中;④从区域尺度看,粮食总产的空间格局高低交错,集中在以松嫩平原中部黑土区、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为重心的平原地区,有由中部平原地区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播种面积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走以提高粮食单产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海南冬季优势积极发展冬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一块热带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季天然温室。冬季光温资源丰富,台风、暴雨及病虫危害很少发生,在特别干旱时段,只要加以灌溉,冬种作物便可以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产量比较稳定,易获得高产,并且可以冬种的瓜果蔬菜、粮食、饲料等作物种类繁多,可开发利用的冬闲田面积广。在夏季,台风、洪水、病虫等危害严重,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已有限,并且一些产品(尤其是热作产品)面临东南亚、南亚及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为此,利用冬季优势,积极发展冬种瓜果蔬菜及饲料等作物,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藏尼洋河区域发展玉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尼洋河区域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其耕地面积占林芝地区的64.7%,种植业的发展对林芝地区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尼洋河区域发展玉米种植的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发展规模和战略对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旨在引起有关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以促进该区域农业的变革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