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升地铁车站火灾安全管理水平,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了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概念。以随着火灾发展阶段依次涌现的韧性吸收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表征为核心,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识别影响因素,建立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权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将贴近度原则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确定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等级,构建基于改进变权物元可拓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价模型,解决了以往韧性评价过程中未考虑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最后应用该模型对青岛某地铁车站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等级为Ⅱ级“较高韧性”,但略有偏向Ⅲ级“一般韧性”的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通过对比改进模型与传统物元可拓模型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模型可以为提升地铁运营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地铁车站火灾安全评价中指标量化的模糊问题和边界的不确定性问题,将物元可拓理论和云模型理论结合,提出基于可拓云理论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评价模型。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从管理因素、设备因素、设计因素和人员因素4个维度出发,构建地铁车站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修正G1法及熵权法算得的指标权重,得到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利用可拓云理论,最终确定地铁车站的火灾安全等级。以沈阳地铁十号线淮河街沈医二院车站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车站火灾安全等级为Ⅰ级,安全状态为安全,并为地铁车站未来的消防管理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地铁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基于韧性理论,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3个方面,提出包含20个韧性指标的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指标体系;采用H-OWA算子修正层次分析法(AHP)的主观误差,再结合投影寻踪模型(PPM),确定韧性指标体系综合权重;应用疏散模拟软件Massmotion获取地铁站应急疏散时间作为指标数据,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FCE)建立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评估模型,以郑州紫荆山地铁站为例进行模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安全韧性评估模型通过获取与处理目标地铁站指标数据,可确定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等级;实例紫荆山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等级为较高韧性(Ⅳ),且评估结果与地铁站实际情况相符;出入口可防御水位标高指标对地铁站水灾安全韧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安全系统学理论体系,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韧性科学和安全系统学,提出安全韧性的定义,并解析其内涵,论述其研究意义。基于此,从3个维度构建系统安全韧性塑造体系的概念模型,并对其进行扼要阐释;深入剖析系统安全韧性塑造体系的作用机理,并构建其作用模型。基于系统安全韧性曲线,构建系统安全韧性评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系统安全韧性曲线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安全系统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系统安全韧性是安全系统学和韧性科学交叉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铁车站火灾触发因素繁多复杂等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评价方法。首先依托WSR(物理-事理-人理)理论思想,结合PDCA循环程序及地铁车站火灾特点,建立了基于"人、机、环、管"四方面因素的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引入C-OWA算子实现评价指标赋权,削弱专家主观偏好的不利影响,并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评价模型,借助证据融合算法评判火灾安全等级;最后将模型应用到青岛地铁车站实际案例中,结果表明,该车站火灾安全状况良好,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评价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减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施工安全,提出基于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国家规范和项目资料,初步识别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再利用德尔菲法优化风险因素,建立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组合数有序加权(C-OWA)算子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而结合云模型确定风险评价等级;最后,基于某装配式地铁车站项目验证上述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项目评价等级为较低风险,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但人员和施工技术的风险等级为中等,在采取安全防控措施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7.
地铁火灾安全特别是大型复合地铁车站的火灾安全得到了广泛关注,合理有效的车站人员疏散方案设计是保障地铁车站火灾时人员安全的关键所在.针对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特点,以人员安全疏散准则和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为基础,融合了火灾安全工程学的性能化人员疏散设计思路,分别将事故疏散时间和烟控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划分为三个等级,综合形成了四类人员疏散安全等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框架性的基于安全等级的地铁车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方案设计流程.该流程着重采用了自动扶梯反转及列车辅助疏散等措施提高人员的安全性,并结合某大型复合地铁车站的工程案例验证了该疏散方案的可行性.该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设计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地铁车站的火灾发生率,对地铁车站消防安全风险进行评价,从主动防火能力、被动防火能力、消防安全管理、乘客安全行为4个方面建立包含24个二级指标的地铁站消防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对武汉市武昌火车站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站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得出该地铁车站火灾风险隶属矩阵为{0.2284,0.3721,0.3225,0.0770,0},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发现该地铁站的整体消防水平处于“比较安全”的层次,但在消防安全管理与乘客安全行为两方面还存在问题并亟待改善,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降低地铁站消防安全风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喆  李伟 《安全》2023,(3):24-30
为增强老旧社区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下的社区韧性,提升评价体系精确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从物理韧性、组织韧性、经济韧性、心理意识韧性和人员韧性5个方面出发,识别社区韧性的影响指标及指标间的关联关系;然后利用各指标在评价网络中的节点度和介数确定其权重,以此构建考虑指标间关联关系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下老旧社区的韧性评价网络体系;最终选取北京市丰台区某社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领导力、应急预案和老年人口比例等因素在社区韧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对上述关键因素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从而提升老旧社区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整体韧性。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地铁车站深基坑在多种因素侵扰下的施工安全,首先提出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理论概念,指出系统韧性的时间属性和功能属性,综合考虑这2大主要属性,选择内部应力、风化程度、坑外水位、地表沉降、周边房屋沉降、立柱隆沉、支撑轴力和墙体倾斜等参数作为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的评估指标;其次选用欧氏距离法综合评估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利用变异系数法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赋权评估指标;最后选取南宁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实例,评估得到最终欧氏距离为0. 357 5,对应韧性等级为4. 028级。结果表明:利用欧氏距离法能够评估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地铁车站深基坑结构安全工程属性的优劣程度,评估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型地铁站多线路火灾场景中的综合危险性,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构建“T”型换乘站全尺寸模型,对不同火源位置、不同火源功率以及是否开启地铁排烟风机等12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性能化方法确定可用疏散时间,并通过综合火灾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各工况总安全指数。结果表明:1号线站厅层和2号线站台层双点火灾为最不利火灾场景;1号线站台层和2号线站厅层双点火灾为相对安全火灾场景;火源功率的增大会增加地铁火灾危险性,但不同火源位置工况中的安全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排烟模式开启前,1号线站厅层火灾会导致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排烟模式开启后,地铁总安全指数显著上升且安全指数变化趋势改变,此时2号线站台层火灾会导致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地铁系统中具有显著随机性的潜在风险因素对地铁火灾安全的影响水平,引入D-S证据理论,提出1种基于证据理论的地铁火灾安全评价方法。通过查阅地铁建筑相关资料,建立包括“人、机、管、环”4大方面的地铁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信任函数与似然函数,计算评价因素的安全上下界极限,将一般评价中遇到的不确定结果进行可靠的数值转换,从而量化评价结果;采用证据融合算法,综合考虑不同专家给出的多组检查结果在地铁火灾安全评价中的信度,提高最终评分的可靠程度。实例分析表明:基于证据理论的地铁火灾安全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量化与融合不确定性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或降低连通型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对车站疏散带来不利影响,基于地铁车站现场调研数据,利用仿真软件模拟了某连通型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前后车站的疏散过程,分析了该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对既有地铁车站疏散能力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空间与车站之间的防火卷帘不落下时,商业开发虽然对站台层的疏散无影响,但会增加与地下空间相邻2个出口的疏散人数,导致2个出口产生拥堵,增加了疏散时间;车站和商场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或利用广播引导乘客向各出口均匀疏散的手段来降低商业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以评估连通型空间开发对车站疏散能力的影响,为此类商业开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障地铁安全运营,提高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疏散的效率,基于实际地铁站的尺寸和载客量,利用Pathfinder软件对北京市某特殊地铁站进行建模;结合站点内不同时间段的人流特征,分析站点内可能存在的不利工况,并对各类工况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地铁站点内疏散的瓶颈区域为站台和站厅连接处的楼梯口;早高峰时期列车满员时,候车人数超过200需要采取限流措施;晚高峰时期列车人数在1 056左右时,候车人数超过576需增加引导人员限制人员流动。研究成果可为特殊地铁站点的疏散通道设计和日常的人流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更科学规划消防站选址,实现有限资源下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消防站联动效率,根据“不同火灾风险等级的需求点应得到主管消防站和不同数量增援消防站服务”的原则,提出1种消防站分级覆盖选址模型,同时使用覆盖衰减函数表示消防站对需求点的覆盖度;基于遗传算法设计消防站分级覆盖选址模型的求解流程;以济南市区为例,基于POI和火灾数据,使用核密度分析法进行城市火灾风险分级,进而对选址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覆盖火灾风险值为评价指标,分级覆盖选址模型的选址结果优于现状消防站、广义最大覆盖模型、P-中位模型和P-中心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韧性安全文化及其指标对建筑企业安全绩效的作用,将安全文化理论与韧性工程理论相结合,对建筑企业韧性安全文化指标进行分析;利用扎根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建筑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数据收集,采用偏最小二乘估计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高管理层承诺、公正文化、学习文化、意识和不透明性、准备、适应性6个指标可用于评估韧性安全文化,其中公正文化、学习文化、准备及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高管理层承诺、意识和不透明性具有负向作用;研究结果对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小群体行为作用对地铁站突发事件人群疏散效率的影响,基于社会力模型理论和智能体技术,构建地铁站人群疏散模型。分析小群体趋向性、协调一致性等行为特征,运用社会力模型理论,计算小群体成员移动速度;量化小群体行为对群体内部成员作用大小,修正成员期望速度,确定人群疏散速度;以某地铁站火灾事故为例,分别模拟单人疏散场景和混合疏散场景。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疏散场景仿真时间比单人疏散场景仿真时间延长12.29%,平均绕行距离比单人疏散增加38.8%,小群体行为降低了地铁站突发事件人群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取消轨顶风口对地铁地下车站火灾防排烟的影响,采用CFD方法,针对全封闭站台门系统和全高站台门系统2种典型地铁车站,模拟车站公共区火灾和车站列车火灾发生时,有无轨顶风口对车站内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车站公共区火灾,无论是全封闭站台门还是全高站台门系统,取消轨顶排烟口对公共区烟气温度、可见度、CO浓度等影响较低;但针对车站列车火灾,取消轨顶排烟口对公共区烟气温度、可见度、CO浓度均具有较大影响,排烟效果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历史街区的防火韧性,推进韧性城市的建设,采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搭建3级评估框架;结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外部环境刺激、内部潜在风险、组成成分价值、组成成分特征、消防救灾能力、适应恢复力6个要素对评估指标进行筛选;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构建由36个指标项组成的历史街区防火韧性评估体系及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历史街区的防火韧性宜从系统面对火灾风险的压力、系统自身在受灾时的状态、灾后系统做出的应急响应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该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既可为定量评估历史街区的消防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推进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