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时间,铁粉和废碳投加量,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设计了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初始Cu2+浓度约为20000mg/L,黄连素浓度为1 700~1 900mg/L的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当废水pH为2.0~3.0,...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铝电极电絮凝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锈钢-铝为电极的电絮凝法对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模拟废水铜离子浓度为150 mg/L,以废水中的铜离子浓度和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极板间距为3 cm、pH值为7、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Cu2+的去除率平均能达到99%以上,COD的去除率亦能达到97%;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电路板腐蚀液废水的处理试验,发现Cl-浓度在200 mg/L以上时,对废水先进行相关预处理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该研究对进一步探讨Cl-对电絮凝的影响机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连素制药废水的电化学预处理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Ti基RuO2涂层形稳电极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对黄连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 考察了废水初始pH,电极板间距及电流强度对废水中黄连素及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电化学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最佳条件. 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为5.13~9.07,电流强度为50.0 mA/cm2,电极板间距为1.0 cm,处理120 min,电化学法对黄连素制药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初始pH为7.05时黄连素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5%和60.5%. 同时,研究了处理过程中废水可生化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电化学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能耗. 结果显示,电化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黄连素制药废水预处理方法,出水的可生化性明显提高,ρ(BOD5)/ρ(CODCr)(B/C比)高达0.800左右.   相似文献   

4.
针对含铜废水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提出了电絮凝法处理含铜废水中的Cu2+,讨论了溶液初始pH、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电絮凝时间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电絮凝条件,即在初始pH=5.0,电流密度为6 mA/cm2,电极间距为1 cm,处理时间为30 min的工艺条件下,含铜废水中Cu2+去除率为98.5%.  相似文献   

5.
电絮凝技术处理镀铜废水中,研究了溶液的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时间、以及Cu2+的初始浓度等因素时电絮凝技术对镀铜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6.5~8、极板间距为50mm、电流密度60mA/cm2、电解时间为80 min反应条件下,电絮凝法净化低浓度镀铜废水效果较好,可以使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达99.7%以上,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O_3/UV协同氧化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单独臭氧(O3)、单独紫外光(UV)及O3/UV3种方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O3/UV方法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进而探讨了初始pH,O3投加量及初始ρ(黄连素)等对O3/UV方法的影响,确定了O3/UV方法处理黄连素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ρ(黄连素)为1000mg/L,pH为5的废水,O3投加量为279.0mg/L,处理时间为45min时,黄连素去除率达80%以上;随着废水中初始ρ(黄连素)的升高,废水中CODCr去除率逐渐下降.采用O3/UV方法处理实际黄连素废水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其ρ(BOD5)/ρ(CODCr)增加了16倍.  相似文献   

7.
实验构建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MFC),以有机废水为阳极底物,以活性污泥中的混合菌为阳极接种微生物,以含铜废水为阴极液,探讨SMFC对产电性能及废水处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阴极液Cu SO4浓度为3 000 mg/L时,SMFC的产电性能最优,功率密度最大为81.7 m W/m2,电流密度最大为980.0 m A/m2,优于浓度为1 000 mg/L和5 000 mg/L时的SMFC的产电性能。SMFC能有效处理有机废水和含铜废水,SMFC对有机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4.3%;SMFC对Cu2+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6.6%。SMFC可回收铜,阴极板上的沉积物经XRD检测,为Cu2O和单质铜的混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主要为片状和树枝状,铜粉的平均粒径为2.1μm。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法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换向电源、铁铝作为两极的新型电化学反应器,以色度和CODCr去除率作为指标,通过调控溶液的性质考察了不同体系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最佳处理条件为:电解时间20 min,电解电压10 V,搅拌速度1000 r/min,电源换向周期8 s,废水CODCr初始浓度1232 mg/L,电解质(Na2SO4)浓度0.06 mol/L,极板间距1.0 cm,pH=8。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达98.93%,CODCr去除率可达85.26%,处理废水的电耗为1.24 kW.h/m3。  相似文献   

9.
掺硼金刚石(BDD)电极在电化学氧化难生物降解性废水时具有电化学性能良好、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采用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榨菜废水,并考察了稀释比、初始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参数对COD、氨氮(NH3-N)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稀释比为1∶2、电流密度50 mA·cm-2、未调节pH值、极板间距为15 mm的最优工况下,COD、NH3-N去除率分别为96.9%、100%.COD去除率满足线性方程y=0.435t(R2=0.9899),NH3-N去除率满足多项式拟合方程y=0.53+0.936t+0.031t2-3.46×10-4t3(R2=0.9956).研究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榨菜废水是一种有效的高级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絮凝法处理PVC化工废水,研究了极板材料、原水pH值、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去除PVC化工废水中的浊度和COD时,在使用铝合金极板,pH值为8.0,电流密度为30 mA/cm2,极板间距为1.5 cm,反应20 min后出水浊度≤5NUT,COD≤60 mg/L。优于传统药剂絮凝对浊度和COD的去除率。电絮凝处理PVC化工废水的机理包括电絮凝、电化学氧化还原及电气浮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力分离、二氧化氯氧化、化学沉淀+过滤方法分别对某镀铜车间的含油、含氰、含铜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在pH=9的条件下,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将CN-氧化为N2;金属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产生难溶的氢氧化铜,经沉淀过滤后出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2%,处理后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印染废水和电镀废水的治理、提出了模块化治理污水的概念。在污染物种类及水量都增加的同时 ,能有效降低污水治理的费效比。适用于小且分散的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3.
电凝聚气浮法处理餐饮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电凝聚气浮法处理餐饮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考察了废水电导率、浓度、pH及极距、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电流密度及电解时间;本文对电耗、铁耗及有关处理装置的设计参数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麦芽生产过程包括清选、浸麦、发芽、烘干以及除根等工序,废水主要来自于浸麦、发芽等工序。某麦芽生产厂根据麦芽过程用水和废水产生的特点,采用设备改进、加强工艺管理、用水管理、废水回用、提高员工技能等措施,通过源头削减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合理调节生产用水,降低生产用水量和废水产生量,麦芽生产水耗指标为2.4 m3水/吨麦芽。麦芽废水采用SBR工艺进行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要求。该麦芽企业废水管理和处理经验为同行业提供了较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杨春伟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47-148
机车清洗污水经撇油、酸碱中和、气浮、过滤、活性碳吸附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后,进行全封闭循环,再用于清洗机车,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能否经济、合理回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着重介绍了膜技术在生活污水、油田采出水、造纸废水、纺织印染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膜技术处理废水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实现废水回用和有用物质回收的优点。并展望将膜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含低分子量污染物的分离,与传统的废水处理过程相结合等技术均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铁路机车车辆检修企业含油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机车检修废水含石油类、COD和悬浮物等污染物,经过“调节沉淀-斜板隔油-气浮-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船舶油污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船舶油污水的来源及特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船舶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原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混凝)技术是一种既经济、简便又最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目前,研制高效无毒的絮凝剂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介绍微生物絮凝剂在环境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国内外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现状,论述其在印染废水、啤酒废水、味精废水和淀粉废水中的应用,并提出今后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对工业废水进行高效处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化学方法反应装置简单,反应效率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中国工业废水目前常用的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絮凝、电渗析等内容,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可知,电化学法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较高,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同时对电化学法将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