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裴莉莉 《山东环境》2000,(7):214-214
环境保护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同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内容,可以说是两个文明的结合,是衡量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我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热点,成为一件影响广泛,关系到人与人、国与国,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大事。它促使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和伦理道德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引起了人们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要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工作中,抓好落实。1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上来,充分认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江总书记在讲到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中指出:“要推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发展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相似文献   

3.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倡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来是在不断应对和克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种矛盾过程中艰难前进。由于人与自然矛盾激化,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碍,促使环境问题认识的觉醒,进而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许多国家都更加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实施“绿色新政”,以此来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推进绿色发展,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和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大发展的30多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30多年。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环保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一段时期内,不少地区和环保部门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把环境保护看成是简单的污染防治,就污染谈污染,就环保论环保,实践中走了弯路。面...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对公民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的必然选择。环境保护是道德教育的重点。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一个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把“环境保护”列入社会道德领域,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环保部门提高全民环境道德意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使人们克服利己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环境意识和道德观念。大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面开展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工作:一是抓好领导层的环境道德教育。各级领导层是党的方针政策、法制法规、社会经济重...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也是招商引资不可缺少的“硬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 ,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将逐步提高 ,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菏泽是闻名中外的牡丹之乡 ,在振兴鲁西南经济战略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的世纪 ,要加快菏泽市的经济建设步伐 ,努力建设富饶美丽的新菏泽 ,就必须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 ,真正认识环境保护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教育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规范环境教育行为,从而激励社会公民养成环境保护行为。有序、文明、规范的环境教育保护活动能够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环境教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恩鹏 《山东环境》2002,(4):12-12,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此强调保护环境,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对于加强和指导21世纪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事业的根本任务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实质。  相似文献   

9.
张红华 《环境工程》2022,(2):257-258
<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伦理观,如以仁爱为出发点的儒家生态观,以“四大皆贵”为导向的道家生态观,再如“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如山林”多种形式环境保护措施的推行,《伐崇令》《野禁》《田律》等不同内容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无不将自然生态与幸福内在关联,反映出入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从“求生存”“盼温饱”朝着“求生态”方向转变。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资源,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幸福追求存在着关联,其中既蕴藏着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 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①近年来,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的环境保护意 识越来越强,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地可持续发展,已 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社会上一 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地方还屡禁不止。自然资 源的过度采伐。工业“三废”的超标排放,使得江河污染、植被 毁坏。全球变暖、沙尘暴起……,环境恶化造成的恶果严重地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做为一项 长久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的国策地 位,优化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战  相似文献   

11.
浅谈“绿色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绿色行政”,“绿色行政”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行政。绿色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一提起“政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增长指标,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国民生产总值固然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增长的标准之一,但是它很难反映甚至可能直接掩饰了这样的事实:某地生产上去了,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却恶化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不但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而且还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历史上,环境保护问题被忽略了将近200年,仅在20世纪的后半段,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是人类长期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环境影响评价是促使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第一步,使人们在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考虑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培育和增强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强化环境教育,对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环境是基础。我市开展的全民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活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咸阳经济强市的新形势下,在广大城乡社区和各行各业的基层单位开展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动员全社会各…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世界环境日,提高环境意识,促使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的发展,常州市于5月27日至6月15日,首次举办“常州市环境保护展览会”。展览会共分四大部分: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六五”期间环境保护成果、常州市环境状况、1990~2000年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预测和防治对策。內容生动活泼,既反映了“六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又揭示了常州市环境污染状况,任重而道远。从预测表明,若不采取有力措施,环境污染必将继续加剧,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制约和危害。同时提出了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相应的对策意見。参观者络绎不绝,反映很好。(通讯员李君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但是,城市中水环境的污染、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仍然是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首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下,加强对环境的治理,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变成了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课题。随着城市文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强,人们已经开始利用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来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的现行状况,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强的环境改善方案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建立起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问题,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修正和扬弃,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过程。生态文明重在建设。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从以下方面去把握和着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起源中蕴含了环境保护的价值诉求,尤其是社会主义关于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和环境保护内在的一致性。30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以发展论、国策论、避免论、统筹论、全面参与论、生态文明论这“六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保护思想体系。“六论”以“发展论”为核心,以“国策论”为基本。以“生态文明论”为未来导向,形成一个互为补充面向未来的指导中国环境保护的思想体系框架。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必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实践过程体现出来,最终体现的结果就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9月17日,“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同时设立了四个专题分论坛,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维护、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提出,要不断出台绿色经济新政策,鼓励推行绿色经济发展,并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维护,能够形成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向持续和谐的发展之路。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环境心理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宏  江红 《山东环境》2001,(1):23-25
对“环境心理学”作为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人与各种环境关系和行为的学科产生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环境心理学”中“环境”的内涵应是引起心理反应的各种周围属性的综合,是由人的种种社会集合(基于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往的人们形成的社会单位)以文化媒介形成的社会环境和围绕着个体和社会集合的物理和地理环境组成。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是“环境污染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是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并以之作为环境污染物转移、 积累对人的心理 学指示指标;探索人类生活、工作时所需气候、饮食等最佳心理学感受时的条件以及文化媒介在提高人类环境意识和生存文明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