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现有噪声监测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多,没有成熟产品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LabVIEW软件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利用电声性能较好的驻极体噪声传感器对噪声信号进行采集,LabVIEW软件将噪声数据采集到上位机,并对原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再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分析好的噪声值发送到噪声监测终端,实现了噪声的自动管理及监测。本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四川页岩气勘探钻井现状,监测了单、双平台钻井作业和压裂作业边界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压裂作业边界昼间噪声平均值高于单、双平台钻井作业平均值约10 dB(A),噪声测量值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相应高出4~6 dB(A),昼间噪声超标率高于钻井作业,说明压裂作业噪声对周边的影响远超过钻井作业;相对于单平台,双平台发声设备多,造成声叠加影响严重,高发声设备在同一方位声叠加更显著。通过噪声值对比,提出页岩气勘探钻井过程可考虑选取噪声更小的气代油或电代油动力设备、建立隔音设备、根据地形与噪声传播规律调整声源设备摆放位置等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可靠性评估模型存在效率较低、误差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可靠性评估模型。根据平台可靠性信号以及噪声在多尺度分解后的小波系数相关性不同的特点,将尺度间的相关函数引入至阈值函数中,有效抑制平台中的信号噪声;在稳态的可靠性信号基础上建立平台链路与节点效能的时变模型,并根据全网可靠性方法获得平台的时间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咨询服务平台效能的变化动态评估平台的可靠性。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文中指出了影响人体健康的致病因子,分析了单个微粒的光通量和粒径之间的关系。鉴于单下颗粒的散射光信号很弱,本文提出一种方法,把激光器的内腔作为颗粒注入区,利用激光器的内腔功率谱密度远大于腔外功率密度的特点,结合先进的激光散控制理论,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贾建忠 《环境技术》2020,38(3):148-152
针对传统应用可靠性方法处理车辆自动转向控制数据时产生的噪声数据幅值过大,导致可靠性研究出现数据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微型计算机在车辆自动转向控制中的应用可靠性研究方法。首先设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临界角,结合EPS工作模式,得到微型计算机应用时的阻尼控制参数,应用得到的阻尼控制参数,采用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处理微型计算机扭矩信号输入输出特性,读取出自动转向控制时的转速信号,使用FTA分析方法分析微型计算机读取转向信号临界可靠度,进而得到应用可靠度,完成对微型计算机在车辆自动转向控制中的应用可靠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应用可靠性研究方法相比,文中提出研究方法处理数据时噪声幅值更小,对可靠性分析的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频域再现式随机振动试验的信号综合,着重讨论了频域随机化和时城随机化这两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分析说明了当随机相位和随机时延源为互相独立、均匀分布的白噪声时,所产生的信号为平稳的,各态历经的、高斯分布的随机过程,并保证了频域等价条件.本文结合SKF—1随机振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并提供了在SKF—1上实测的一些数据和曲线,以说明本文的算法.  相似文献   

7.
空冷器噪声导致厂界噪声超标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现场调查、参数测量、理论分析计算等手段,判断出空冷器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机叶片旋转噪声、高速气流与风筒摩擦噪声是厂界噪声超标的关键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性措施,降低了厂界噪声,满足环保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2020年泸州市区域噪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为方法提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相关信息,优化了泸州市建成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从152个监测点位中优选了22个作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优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提高了噪声监测效率,为噪声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噪声监测点位间的相互关联信息;综合多元统计分析成果和区域噪声分布特征是合理、科学优化噪声监测点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强噪声环境下分析车辆适应性的能力较差,分析结果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震动信号研究了一种新的车辆适应性分析方法,采用场景模拟测试手段进行采集并记录不同强噪音干扰下小车的适应性,确定震动传感器系统的组成,在不同噪音频段和地点下采集数据,分别研究了发动机、工作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不同路面的状况对车辆适应性的影响,从震动结构和震动传感器两方面进行改进,提高车辆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强噪音环境下基于震动信号的车辆适应性分析方法分析能力更强,分析结果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赵秋月 《四川环境》2007,26(1):100-102
噪声地图是由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工业噪声和机场噪声等对城市地图上每个接收点的叠加噪声值拟合图像绘制而成。它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依据,也是检验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和规划控制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应该加强GIS等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技术系统与噪声预测模型的结合,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通用模型,使噪声地图发挥更准确的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唐山市2003—2008年的噪声监测数据及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环境噪声现状、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唐山市环境噪声源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等,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主要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环境法制意识;严格执行环保审批制度;加强交通噪声的管理;做好合理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低频噪声的影响日益加剧,已对人们的生活及休息造成了较大影响。文章从噪声的评价、低频噪声的影响、烦恼度、控制、掩蔽等方面对低频噪声进行了分析讨论,力求探索低频噪声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都江堰冬季重污染形成的成因,于2018/1/4~2018/1/15在都江堰市档案馆采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进行连续监测。运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理论(ART-2a)将颗粒物组分分为8类:有机碳(OC)、混合碳(OCEC)、元素碳(EC)、富钾颗粒(RK)、矿物质(SIO)颗粒、左旋葡聚糖(LEV)颗粒、富钠钾(RNaK)和重金属(HM)颗粒。经分析研究知,EC、OC、RK、RNaK是本次重污染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而OCEC则是重污染天气持续的根本因素。细颗粒物的来源有燃煤源、机动车、工艺过程源、扬尘源、二次无机源、生物质燃烧源和其他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8%、24%、16%、12%、9%、8%和3%。在重污染形成时期,影响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二次无机源、燃煤源和扬尘源;但在重污染持续阶段,影响细颗粒物的来源则是机动车源、燃煤源、二次无机源。  相似文献   

14.
以秦皇岛市2001-2010年的噪声监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环境噪声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源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并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般锅炉房产生的噪声直接扰民,其噪声污染源主要是引风机。本文在论述了引风机噪声测定值的基础上,以声学和热力学综合处理方法具体地阐述了控制噪声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亚波 《四川环境》1991,10(1):48-52
本文对新建过境二环路交通噪声的影响,用类比测量一环路交通噪声的方法,通过理论和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机动车辆流量、种类、速度、道路宽、快慢车道分隔绿化带宽、两侧建筑高与距离等,确立计算公式,预测二环路建成后交通噪声影响的趋势。为控制交通噪声,计算了交通噪声辐射的影响;干线平均车流量与高峰的实际噪声表减:道路两侧建筑物受交通噪声影响的最小距离。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提供声学环境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中原城市群强市-新乡市为例,介绍城市环境噪声的声源构成主要以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为主。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近年来的噪声监测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道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有增高趋势。结合声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合理规划功能区布局、加强声环境管理、利用城市绿地降低噪声、提高单体建筑规划设计水平等改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谢海涛 《四川环境》2014,(1):124-127
通过分析城市十字路口噪声源的特点,采用Cadna/A噪声模拟软件建立十字路口交通预测模型,对十字路口周边声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选定的十字路口,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面向道路一侧昼间最大噪声值为72.9dB(A),夜间最大噪声值为64.5dB(A),背向道路一侧昼间最大噪声值为65.4dB(A),夜间最大噪声值为57.2 dB(A),本次研究的成果对于交通规划、噪声评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绵阳市某居住区典型的配套设备噪声源进行分析,选取变配电房噪声、车库噪声、电梯井噪声、电梯控制室噪声、家用空调室外机、水泵房等6种典型噪声源。分析这些噪声源的频谱及低、中、高频段的能量比率。结果表明,各声源最大声压级所在频段以低频段最多(6种典型噪声中占5种),最大能量分布频段也是以低频段最多(6种典型噪声中占5种),因而低频噪声已经成为居住区中影响最大的噪声源。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噪声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在主城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点位,采用"定点监测法"与"普查监测法"进行监测,对影响乌鲁木齐市声环境质量的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做了定点或连续(24h在线)监测。就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乌鲁木齐市噪声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