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山西某公司高温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系统出现严重浆液起泡、溢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在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锅炉掺烧的中间灰未充分燃烧,以及脱硫工艺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有机物是引发浆液起泡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锅炉运行工况、添加消泡剂后,锅炉飞灰含碳量降至5%,循环泵电流恢复正常水平,脱硫效率从97.2%提升至99%,循环泵电耗量由380 k W·h降至316 kW·h,脱硫石膏含水率由16%降至9.5%。  相似文献   

2.
干法烟气脱硫副产物中汞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干法烟气脱硫副产物中不同形态汞的含量,研究干法脱硫灰中汞的环境稳定性. 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分析了锅炉底灰、锅炉飞灰、脱硫塔底灰和除尘器灰中水溶态、酸溶态、过氧化氢溶态及王水溶残渣态汞的含量,研究了不同形态汞含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锅炉底灰、锅炉飞灰、脱硫塔底灰和除尘器灰中w(总汞)分别为0.23,0.36,0.46和1.22 mg/kg,且随着脱硫除尘时间的延长w(总汞)呈增加的趋势,其中,以氯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存在的水溶态汞变化明显,除尘器灰中w(水溶态汞)高达0.72 mg/kg. 分析认为,干法烟气脱硫灰吸附的大部分汞蒸气转化为可溶性的氯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等,另外还有少量汞以单质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灰堆存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为了将固硫灰能够资源化利用,采用高温熔融技术对脱硫灰进行熔融固化处理,在对熔渣的物相变化、组成变化、密度、重金属、浸出量等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研究了冷却方式对熔渣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熔融处理后,脱硫灰的体积大幅度减小,有害重金属得到了有效固化,同时不同冷却方式能够得到不同性质的熔渣产品。证明熔融固化技术可以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灰的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烧结烟气脱硫灰中由于含有大量的亚硫酸钙和游离氧化钙,在将其直接用于胶凝材料时,不但延长凝结时间,降低早期强度,而且还容易导致水泥硬化体体积膨胀,恶化硬化体性能。实验研究了脱硫灰不同掺入方式和掺入量,以及氧化温度对复合粉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将脱硫灰经过550℃氧化处理后,再采用加水预拌的方式,在脱硫灰掺入量为5%时可获得具有较好反应性能的复合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未安装脱硫设施的小型煤粉锅炉(20t/h以下)导致SO2排放浓度超标现象,从脱硫效果、工程费用、运行费用等方面对湿式脱硫与干式灰钙法脱硫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采用灰钙法脱硫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6.
半干半湿法脱硫灰制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脱硫灰与粉煤灰的性能差异进行了比较,对脱硫灰制砖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灰蒸养法制砖是可行的,制成的脱硫灰砖比粉煤灰砖成本低15%,能大大降低脱硫运行费用,使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CFB炉外脱硫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炉内脱硫效率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明确在未来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炉外加装具有高脱硫效率的湿法脱硫装置是必然趋势.结合CFB采用金属氧化镁法进行炉外脱硫的新尝试,阐述此类工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脱硫灰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展开,由此产生的大量脱硫灰的应用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分析了脱硫灰的性质,并将其与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进行了性能比较,同时对脱硫灰的排放方式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表明作为脱硫副产物的脱硫灰是可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加速开发脱硫灰的利用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半干法脱硫灰因脱硫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副产物(脱硫灰)中Ca SO3含量高,成为了其处置与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本文通过对Ca SO3催化氧化实验研究,筛选出了低温下能够有效催化亚硫酸钙氧化的催化剂——硫酸锰。并从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硫酸锰催化氧化亚硫酸钙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锰在室温下能够实现对亚硫酸钙的催化氧化,解决半干法脱硫灰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亚硫酸钙含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模拟烟气,用攀枝花市某锅炉的冲灰水进行了SO2的吸收试验。通过对SO2吸收机理、吸收工艺的分析,选取了填料、液气比、SO2入塔浓度作为试验的工艺参数。经过试验,得出了填料的材质、形状,液气比,以及SO2入塔浓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情况,获取了冲灰水吸收SO2的主要工艺参数。这对进一步的冲灰水吸收SO2模型研究,以及在锅炉烟气、冲灰水的环保治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含硫石油焦时,通过加入石灰石在燃烧的过程中以固态的形式脱硫,燃烧后将产生大量的灰渣,过去处理灰渣最通常的方式是作土地填埋。从灰渣的化学、物理特性试验研究出发,寻找循环流化床灰渣在建筑材料、农业应用和水泥添加剂方面的利用途径,研究了更加经济有效的灰渣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CFB锅炉运行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大型CFB锅炉存在的锅炉磨损、冷渣器故障、给煤系统故障、浇注料破坏脱落以及锅炉膨胀等安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灰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利用超音速蒸汽粉磨机对CFB灰与渣进行超细化处理,对比研究了CFB灰、渣超微粉及其复配料的胶凝特性,包括抗压强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凝结时间等。结果表明:在保证满足P·F 42.5强度标准的前提下,CFB灰在水泥中的掺入量可达到40%,CFB灰超微粉为55%,CFB渣超微粉为25%,CFB灰与渣按照2∶1复配,超微粉的掺入量可达到40%;CFB灰渣超微粉的掺入,显著增加了水泥体系标准稠度用水量。且在掺入量高(≥70%)时会导致胶凝体系出现早凝现象,掺入量低(≤55%)时则体现出缓凝的作用。固废超微粉掺入导致水泥体系体积安定性变差,但仍满足GB 175—2020《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要求(<5 mm)。  相似文献   

14.
流化床飞灰在混凝土中大掺量替代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赵鸣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0):39-40,51
介绍了采用复合激发剂,对流化床飞灰活性进行激发,在混凝土中以流化床飞灰大掺量替代水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激发方法能够有效激发流化床飞灰活性,当飞灰替代水泥量为30% ̄40%时,不降低水泥的标号,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值与100%水泥的混凝土相当,且和易性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含量与渗滤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国内 2种不同的垃圾焚烧炉型———炉排炉与流化床产生的飞灰进行了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 ,飞灰在粒径分布上有相似的规律 .炉排炉飞灰中重金属含量高于流化床飞灰中的含量 .飞灰的渗滤特性表明 ,重金属的渗滤特性受渗滤液的pH影响很大 .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中氧化铁是其高值化利用过程的主要杂质,高效去除铁杂质对于粉煤灰高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湿法磁选方法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灰)、碳热还原循环流化床粉煤灰(R-CFB灰)及煤粉炉粉煤灰(PC灰)进行除铁研究,并对不同类型粉煤灰中铁的存在形式进行对比,最后对粉煤灰中铁的去除和铝的回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FB灰直接磁选铁的去除率仅为17.6%,PC灰直接磁选铁的去除率可达到55.8%,这与CFB中的铁主要以赤铁矿形式存在,而PC灰中的铁主要以磁铁矿形式存在有关;经碳热还原后CFB灰中的铁由赤铁矿转变为磁铁矿,在磁场强度为400 mT,磁选3次,液固比为20:1的条件下,R-CFB灰的除铁率为64.7%,,铁含量从3.4%降低到1.2%,且铝的回收率为78.6%。与PC灰磁选法除铁效果对比,经碳热还原的CFB灰可达到较高的除铁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稀硫酸侵蚀掺粉煤灰水泥砂浆的规律,对砂浆试块进行长期浸泡试验,用滴酸法间接测得腐蚀速率并结合偏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砂浆试块腐蚀速率各个因素。分析表明:pH值相同时,粉煤灰掺量0%~30%的砂浆试块的腐蚀过程符合浓度边界层溶解反应模型;试块的流动度与抗腐蚀能力呈负相关;掺粉煤灰并不能明显改善水泥砂浆的抗稀硫酸侵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煤中氟化物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煤的灰化程序研究煤中氟在燃烧产物中的静态分布特征,并对不同燃烧方式的工业和电站锅炉燃烧时煤中氟化物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特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煤中氟属于强挥发性元素,在煤灰中是非浓集的.煤粉炉燃煤过程中,煤中氟析出强度高,约有94.5%的氟以气态氟形式析出;层燃炉气态氟的析出率略有降低,约有80%的氟以气态氟形式析出.煤粉炉飞灰各级分粒子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4~104μm粒度级,约占飞灰总氟量的55%~60%.  相似文献   

19.
锅炉灰渣综合利用就是利用灰渣烧结砖代替粘土实心砖,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宁安化工名锅炉有限公司锅炉灰渣。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型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全国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4):14-16,33
通过对掺入30%粉煤灰型煤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得出其挥发分和燃尽率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呈线性规律变化,优于普通型煤。加入0.3%CR助燃剂,效果更佳。这对完善粉煤灰型煤的燃烧理论和工艺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