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机制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的市场机制.京都机制的实施催生了碳汇市场,不仅为发达国家降低减排成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也为发展中国家林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介绍了现阶段韩国森林碳汇补偿项目进展,阐述了韩国森林碳汇补偿的具体情况,对韩国开展森林碳汇补偿项目的必然选择和韩国政府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韩国发展碳汇补偿项目的限制因素以及进一步发展森林碳汇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韩国森林碳汇补偿项目发展对中国森林碳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林业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抵消强制性碳排放配额在市场上交易为减排提供碳汇,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增汇和减排功能。然而,作为主要林业碳汇贡献国之一,中国尚未构建纳入林业行业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以林业CCER经营开发和抵消强制碳排放配额双重关联市场为视角,首先,基于林业CCER第一重关联市场——森林经营的碳汇增量市场,综述了林业CCER项目经营开发以及木材和碳汇联合产出相关研究;其次,基于林业CCER第二重关联市场——抵消碳配额的存量交易市场,梳理了林业CCER参与碳配额市场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与碳排放权价格的关联机制等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林业CCER项目投入产出市场要素纵向关联市场价格传导机制、林业碳汇定价机制以及林业CCER与碳配额价格传导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完善林业CCER经营开发和抵消碳配额清缴,推进林业CCER与碳市场有效衔接以及加快林业CCER纳入碳交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叶》2016,(12)
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减排作出了部署。其中除了主动控制重点行业的排放外,还将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上议程。森林多重效益项目,是自然保护组织中的一类林业碳汇项目的称谓,通过森林碳汇项目增加的森林面积和其固碳作用,不但满足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也完善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市场价格体系;还调动了更多的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不仅为我国林业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新模式,也为绿色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森林碳汇市场市场份额扩大,黑龙江省凭借资源和区位等内在优势,森林碳汇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基于市场原则和组织框架的构建设想,依据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分阶段设计,提出适合的保障机制,为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作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发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对于我国林业碳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对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发现林业碳汇交易价格被远远低估,从而使该项目不具备经济上的可复制性。为探究交易价格被低估的原因,本文考察了林业碳汇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现目前碳交易市场对林业碳汇CCER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广东省碳排放配额设置过于宽松,缺乏林业碳汇CCER的接纳能力;其次,就供给侧而言,CCER的交易成本很高,且项目申报要求业主为企业法人,这严重限制了林业碳汇CCER的有效供给。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同时从林业碳汇CCER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着手改革。就需求侧而言,收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总量,并将林业碳汇CCER交易由补充机制改为配额管理。就供给侧而言,可以结合广东省推进林业碳普惠制度,将项目申报主体和交易主体放宽到独立法人和个人,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培育大型林业企业开展碳汇造林项目;降低碳汇项目进入门槛,根据省情制定方法学,简化签批手续。  相似文献   

6.
在对近几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厘清现阶段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研究现状,并追溯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从构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意义,森林碳汇储量测量、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评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认为未来研究应在创新整合森林碳汇储量测量方法,从政治、法律、制度、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方面整体考虑提升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选择路径,从供需视角加强对市场交易主体的微观层面研究等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7.
碳交易是实现森林碳汇生态补偿的重要途径。在森林碳汇开发与交易面临技术、市场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市场实现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加强对其优化管理、发挥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战略作用既是急需解决又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基于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市场化与优化管理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文献,理清生态补偿视角下国内外主要的森林碳汇市场机制、不确定性风险和碳交易视角下森林碳汇生态补偿优化管理的研究进展。根据已有研究和全国碳市场建设背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今后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实现与优化管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森林碳汇资源是开展森林碳汇贸易的基础。森林碳汇潜力的定量评价,将为森林碳汇贸易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对森林碳汇资源开发潜力的定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为案例进行潜力评价,明确了黑龙江省具有巨大的森林碳汇增量潜力,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森林碳汇贸易及构建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是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项重要应对措施,与节能减排相比,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持续等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就林业碳汇问题不断达成共识,国际与国内碳汇市场发展迅速。开展碳汇造林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既定的碳减排目标,同时顺应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趋势,有望让造林者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实现经济收益。为了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碳汇造林",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对森林碳汇的产生背景、作用机制以及在我国开展碳汇造林工作的意义和前景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万州马尾松林分为例,对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进行碳汇计量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期30年基线情景下的碳汇量累计为57552 tC,项目情景下的碳汇量累计为180572 tC,是基线情景下的3.13倍;项目净碳汇量为123020 tC,换算成CO2当量为451074tCO2-e,年均碳汇量为2.89t CO2-e/hm2。通过森林经营可有效增加碳储量,增强碳汇能力,对建立碳汇效益补偿机制、完善碳汇交易市场、改善生态环境、应对区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