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人口的剧增等现象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社会,使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努力寻求一种解决的途径。于是,人类在一方面进行科研攻关,改善环境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培养人类的环境意识,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环境文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无疑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环境文学是指那些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童话、…  相似文献   

2.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至少在现阶段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的地位;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进步,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但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能力,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人类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在环境演替过程中存在着量与质的关系,近年来人们把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熵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应用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上,进一步认识环境发展变化过程,既克服了只有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同时又遵循了自然辩证法,从环境的演替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量与质的关系,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人类不可能改变环境系统自身的演替过程,然而,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偏差,我国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趋势一直令人堪忧。环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经济问题,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寻求环境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始把环境看作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逐步确立了环境有价的思想,实现了人类环境认识史上质的飞跃。目前,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严峻的环境状况,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有效地引导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轨0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嘟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5.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中药资源陈宪昇(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530023)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中药材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使中药材资源的开发技术从古老迈向现代化。中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物,主...  相似文献   

6.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对于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任务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人类的活动又影响自然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起来。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日益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十分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日益凸现为文明进步的历史杠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立足于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回首整个文明史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文明进步时又同时出现了无法预计的代价。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几乎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伴生物。人类依赖科学技术去征服自然界,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发展自己,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以至于这只杠杆可能将人类文明推到濒临“末日”的尴尬境地。本世纪30至70年代,在欧美…  相似文献   

8.
引言自从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经历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就使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发展共同成为当代世界的四大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新的技术革命,亦就是所谓“第三次浪潮”的冲击,对此,赵紫阳总理曾指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时机利用得好,抓紧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使我们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缩小。也有另一种可能,如果我们处理不当,或者漠然视之,那就会使我们同发达国家,同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9.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绿色教育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涛 《环境教育》2004,(11):12-13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全面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伴随而来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平等的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人类文明的全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1传统生产力概念的缺憾传统生产力概念把生产力只理解为人类社会向自然界索取的能力,而不同时理解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必须有所偿还,维护和保持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的能力。这种生产力观的片面性是造成当代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使人类社会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以往的生产力概念出发,历史上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也同样是元限的,这必然导致在经济发展中采用了一种粗放式、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浪费。这种掠夺式经营只关心近期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无视资源环境和长远的…  相似文献   

11.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对立的统一体。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相协调‘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当前发展和长远进步、我国是一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后工业化的前期‘既需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又面临着加快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在汲取产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这一历史教训l的基础上.我国要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必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一、实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l、实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5日,由联合国倡导的“世界环境日”活动踏入了22个年头.它对于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人类环境意识,呼吁世界各国行动起来.保护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南北差距扩大等全球性问题日趋突出并逐步加深,不仅严重地阻碍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道德与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4环境教育2003年第2期“环境道德”的溯源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由各种各样的规则所构成的规范体系。道德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形成一定的道德。按照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人类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目前正向信息社会迈进。在渔猎时代,由于自然力异常强大,人们对自然非常崇拜。据人类学研究,图腾、风俗、礼仪、禁忌等说明了原始人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不得不依赖自然、归属自然、畏惧自然。 当进入农业社会时期,生产…  相似文献   

14.
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即使在农业出现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是人类重要的生产活动。虽然,随着人类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但在上古时期,野生生物资源的破坏仍会造成局部地区生活资料的匮乏。为了生存,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5.
农业和农村环境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各种工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物质不断地涌入农业环境,使得农业环境的污染负荷增加,农业本身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农业环境正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环境各个要素的污染都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道德建设的意义《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啃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我们结合《决议)}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从企图主宰地球,驾驭自然中醒悟过来,认识到黄色的农业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意味着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这种发展和繁荣将是不能持久的。在自然界中,人类不论…  相似文献   

17.
当前环境科学发展的特点1.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空间技术的掌握,这是本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开始。原子能利用正在加紧研究,可控热核反应一旦突破,将给人类带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已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这个论断,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就不是每个人都有深刻的认识了.本文试图对这一则和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一、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首先是从环境中取得资源,然后经过生产过程,便取得的资溉一部分变成了各种产品,另一部分则变成了废弃物。根据物料平衡原理,产品量加上废弃物的星应该等于投入的资源总量。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文玉 《四川环境》2004,23(1):100-104
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同角度论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认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在体现公平性、可持续性、协调性的基础上,建立以生态思维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观、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实现经济的有机增长,不断完善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在工业化社会以来的几百年中,依赖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利用化学科学的成就,创造和生产出大量的化学物质,不断地满足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另一方面利用化学和化学过程也对环境的污染负有一定的责任。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