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复合脱硫添加剂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某300MW脱硫机组对添加剂强化SO2吸收,实现高效SO2脱除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WFGD系统污染物的脱除效率,减少吸收塔浆液池浆液pH值的波动,提高石灰石传质,增加石灰石利用率和脱硫副产品石膏的品质;添加剂对SO2浓度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保证系统高效、长期稳定的运行;添加剂在脱硫系统的主要损失是石膏携带导致.通过添加剂实现WFGD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内蒙古某发电厂两个机组的脱硫项目为依托,深入分析研究了石灰石-石膏脱硫工艺,对其化学反应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进行了剖析;并通过绘制曲线具体分析了主要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如烟气温度、原烟气进口SO2浓度、烟气中O2含量、循环浆液 pH 值、吸收塔烟气流速、液气比及Ca/S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磷矿与石灰双循环脱硫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矿、石灰2种脱硫剂在同一吸收塔中完成2次循环4次吸收的过程.吸收塔的下部为第1级循环,采用环栅式喷射鼓泡塔,以磷矿为脱硫剂,磷矿吸收SO2后加适量浓硫酸制成磷肥,以减少烟气脱硫除尘的运行成本.吸收塔上部为第2级循环,在传统的喷淋和浮阀板技术上进行了改进,以石灰为脱硫剂,以解决第1级循环中因磷矿所含脱硫成分少于石灰而导致的脱硫效率较低的问题,保证了较高脱硫效率.结果表明,塔的压降、脱硫剂的pH值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在第1级循环中磷矿浆液pH值在4.5~3.5时,脱硫效率趋于稳定;通过调整石灰水的pH值可使整个工艺脱硫效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4.
吸收塔作为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核心部件,关于其脱硫效率影响因素众多,动态特性非常复杂,一直难以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对其进行精确定量描述。文章首先引用典型相关分析理论,对吸收塔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完成数据初步筛选;然后引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把多元变量间的相关性研究化为少数几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最后以进口烟气流量、进口烟气温度、进口烟气SO2浓度、液气比、进口烟尘浓度、烟气流速、石膏浆液密度、石膏浆液pH值等参数为输入变量,运用多神经网络建模技术来完成吸收塔动态实时仿真模拟。太仓港环保电厂脱硫装置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脱硫效率预测误差小于1%,吸收塔内出口压力预测误差小于50 Pa,完全满足工程应用精度。壤剖面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的高温不完全燃烧产物,兼有少量的石油污染贡献。这与武汉市以煤为主的复合型能源利用结构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烟气脱硫塔内流场分布,采用CFD进行数值模拟,通过ICEM CFD完成了求解区域的建模与网格划分,在吸收塔内引入2层喷淋层,分别进行了有筛板式托盘和无筛板式托盘时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吸收塔内速度场、浆液体积分数和压力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筛板式托盘的脱硫塔内浆液体积分数明显增加,有利于气液两相充分反应,从而有效提高了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6.
脱硫系统作为电厂的主要环保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电厂的环保指标完成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田集电厂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在长达6年的商业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吸收塔喷淋梁冲损,浆液循环泵入口滤网导致吸收塔搅拌器故障停运、烟道积灰坍塌、脱水系统石膏含水量高、石膏输送皮带磨损严重及废水系统达不到额定出力,氧化箱频繁溢流等影响脱硫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不断地摸索分析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改造,逐步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其通过优化母管布局,合理设计,最终达到均匀喷淋效果,提高浆液吸收效率目的;同时均衡了管道荷载分布,改善了吸收塔内受力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型湿式脱硫工程的投资规模、技术特点、运行灵活性等各类特征,分别探讨了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脱硫浆液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简化设计方式。通过实际工程运用表明:各类设计简化方式均可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运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有的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浆液池在运行过程中浆液pH值响应过程的分析,针对现有脱硫装置浆液池pH值响应滞后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善烟气脱硫装置浆液池响应特性的措施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通过在浆液池内加装浆液气氛控制系统使得pH值响应更为及时,并使浆液池内pH值分布满足浆液池功能要求。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有效降低运行消耗。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125MW~1000MW)湿法脱硫系统取消旁路后,在锅炉投油点火和低负荷投油助燃时,烟气中的油污会引起脱硫浆液的中毒、降低脱硫效率;另外,由于短时烟气温度过高,会损坏吸收塔内喷淋层和除雾器,因此,需在吸收塔入口设置喷水降温装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SO2排放特征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87台中小型燃烟煤层燃炉(£70MW)的燃料特性分析数据和SO2排放实测数据,研究了锅炉出力、过量空气系数、燃煤硫含量对燃烧过程中SO2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分析了燃煤锅炉SO2排放现状,讨论了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SO2排放管理控制的潜力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锅炉运行负荷³80%的条件下,SO2初始排放浓度与燃煤硫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与锅炉出力和过量空气系数无关;分别有94%和87%的实测锅炉可以满足国家现行排放标准规定的第I和第II时段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液相催化氧化原理,以煤浆做洗涤介质进行烟气脱硫。此法起催化作用的Fe2+/Fe3+离子通过SO2、O2和煤中的黄铁矿作用而现场产生。实验过程控制模拟烟气中的SO2摩尔分率和O2浓度范围分别为760×10-6 ̄3200×10-6和3% ̄20%。实验表明,反应温度约在40℃以上时,脱硫率即达90%以上。二氧化硫浓度增大,脱硫率呈下降趋势,与石灰/石灰石脱硫过程类似。在实验范围内,pH值和氧气浓度对脱硫率基本没有影响,实际烟气中的O2浓度完全满足催化氧化反应的需要。随烟气脱硫过程的进行,脱硫浆液中的总铁含量不断增加,说明煤中黄铁矿被不断浸出,故此法在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同时也降低了煤中的黄铁矿硫。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民用劣质煤散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采用低阶烟煤热解半焦为原料,再黏结制成半焦质民用洁净型煤。型煤性质检测结果显示:型煤收到基热值达到26.8 MJ/kg,干基全硫含量≤0.22%。半焦质民用洁净型煤在普通炉具和节能炉具测试结果显示,SO_2、NO_x和烟尘排放分别达到和接近重点地区的新建燃气锅炉排放标准。与普通烟煤在节能炉具中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烟尘浓度降低了88.14%,排放量减少86.21%;SO_2浓度降低了70.91%,排放量减少70.83%;NO_x浓度降低了83.08%,排放量减少86.08%。与其他无烟煤型煤在相同条件下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半焦质民用洁净型煤的烟尘排放浓度与其他无烟煤相当,排放烟气成分中SO_2和NO_x的浓度远低于其他无烟煤型煤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4.
水热解过程对提质褐煤液体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内蒙古的白音华褐煤进行了一系列水热解实验,分析不同温度和初始水煤浆浓度对水热解产物过滤出的液体的影响.分析了液体中TOC、COD、BOD5、总氮、氨氮、Cl-、SO42-的含量以及溶液的pH值.结果显示,水热解温度对于废液中的碳和氮含量影响较大,水热解温度从200℃增加到350℃时,水热解温度的升高,碳和氮分别增加了20多倍和30多倍;初始水煤浆浓度对Cl-和SO42-的含量影响较大,随着初始水煤浆浓度的升高, Cl-和SO42-逐渐增多.水热解温度应低于350℃, 初始水煤浆浓度应综合考虑设备材质来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重点环保城市二氧化硫扩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高、中、低架源排放污染物与地面环境质量的关系和《全国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数据分析得出的每年各环保重点城市由高、中、低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以及由1996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中给出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得出每个城市的年平均扩散系数。依据各城市的年平均扩散系数计算结果,将各城市划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较利于污染物扩散和利于污染物扩散的4种类型,本方法在制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实施超低排放是中国燃煤电站绿色火电的大方向,煤电进入超低排放阶段,实施超低排放标准对电厂的污染物治理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为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落实超低排放可行措施,使SO2和NOx 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本文根据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实际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遇到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的问题,针对煤粉锅炉燃用高灰分、高硫分、热值低的煤质情况,介绍了大气污染物脱硫和脱硝的超净排放工艺方案,指出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双循环技术;锅炉低氮燃烧技术+SCR脱硝工艺技术(3+1层),可以满足山西省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石灰湿法脱硫传质-反应过程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以族流板塔作吸收器的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石灰浆液吸收SO2的传质-反应过程,并提出了Ca(OH)2浆液吸收SO2的传质-反应过程机理。本机理认为,总反应速度由气相中SO2的扩散(气相阻力)和液相中Ca(OH)2固体的溶解(包括在液相阻力之内)及扩散控制;同时认为,反应过程可分为气相阻力控制、气液相阻力共同控制、液相阻力控制3个阶段。此外,本机理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以上结果将有助于改进石灰湿法烟气脱硫工业装置的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18.
管道内烟气喷雾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不同SO2 初始浓度下 ,竖直管道内利用石灰浆喷雾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案做了实验研究 ,以模拟石灰液喷雾对燃煤锅炉尾气中SO2 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 ,可以在较低的钙硫摩尔比下 ,用这一方法使中等浓度SO2 烟气获得较高的脱硫效率。本研究结合双膜理论和双反应面模型 ,对石灰浆滴吸收SO2 的机理给出了解释 ,说明了实验现象和某些类似实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固硫煤和普通煤对SO2污染和健康危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固硫煤与普通煤燃烧造成室内SO2污染及对健康的危害作用.将家兔分别喂养在燃烧固硫煤、普通煤和不烧煤的环境中连续观察90d,每天监测室内环境中SO2、CO的浓度;实验各时期测定家兔LYS含量和血清中SOD、GSH-PX、SA浓度.结果:固硫煤组SO224h平均浓度(2.68mg/m3)明显低于普通煤组(13.04mg/m3),但CO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实验90d后与实验前的GSH-PX值的差值比较,普通煤>空白对照组>固硫煤组,普通煤和固硫煤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SOD、SA、LYS值在实验期有所变化,但各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提示燃煤煤烟中SO2能影响生物体内SOD、GSH-PX、LYS、SA的浓度变化,燃烧固硫煤能明显降低SO2的污染,故使用固硫煤可减少燃煤煤烟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emissions of SO2, NO and N2O in a bench scal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or for coal combustion and co-firing coal and biomass. The thermal capacity of the combustor is 30 kW. The setup is electrically heated during startup. The influence of the excess air, the degree of the air staging, the biomass share and the feeding position of the fuels on the emissions of SO2, NO and N2O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biomass share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the CO concentration in the flue gas,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volatile content of the biomass. In co-firing, the emission of SO2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iomass share slightly, however, non-linear incre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2 emission and fuel sulfur content was observed. Air stag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O emission without raising the SO2 level. Although the change of the fuel feeding position from riser to downer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NO emission level, no obvious change was observed for the SO2 level. Taking the coal feeding position R as a reference, the relative NO emission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during co-firing coal and biomass when feeding fuel at position D and keeping the first stage stoichiometry greater than 0.95.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sulfur and nitrogen chemistry at these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ways of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SO2, NO and N2O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