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UASB+A/O+BAF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采用UASB+A/O+BAF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在进水COD浓度为3 800~4 600 mg/L,NH3-N浓度为390~520 mg/L时,COD、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8.2%和96.4%,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深度处理印刷电路板废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对某印制电路板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进水平均CODcr、NH3-N、Cu2+浓度分别为176.5、22.16、0.25mg/L条件下,当进水流量为420m3/h,气水比为4.5:1时,出水平均CODcr、NH3-N、Cu2+浓度分别为20.5、0.85、0.15mg/L,远低于当地排放要求,同时,ABFT系统具有运行稳定、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动化电镀废水综合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伟志 《环境工程》2013,31(1):15-18,72
通过分析工程概况与工艺要求,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法等对某线路板厂不同的电镀废水进行分类综合处理,并运用反渗透RO膜系统作为主要的控制装置实现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基于"4C"技术完成自动监控与管理。实际运行表明,出水水质达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二级标准,处理后60%废水重新回用于生产及绿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重力分离、二氧化氯氧化、化学沉淀+过滤方法分别对某镀铜车间的含油、含氰、含铜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在pH=9的条件下,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将CN-氧化为N2;金属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产生难溶的氢氧化铜,经沉淀过滤后出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2%,处理后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高效载体生物床工艺对温州某电镀基地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项工艺技术对电镀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对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铜及总氰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试验连续运行2个月以上,在进水COD及重金属浓度均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保持COD平均去除率为62.3%,出水COD浓度降至60.0mg/L左右;出水总铬、六价铬及总氰浓度分别降至1.0mg/L、0.2mg/L及0.3mg/L以下;出水总镍与总铜平均浓度分别为0.33 mg/L与0.27mg/L,远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浓度限值,保障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滤-两级反渗透组合膜系统处理电镀废水,在膜系统前根据不同废水分类分别设置不同的预处理工艺。系统运行4周,各类废水的RO产水均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含铬RO浓缩液浓度2000~2400mg·L-1,含镍RO浓缩液浓度4800~5600mg·L-1。  相似文献   

7.
电镀废水膜法回用后浓水达标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电镀废水经物化预处理--反渗透回收处理后的膜浓废水作为对象,将微电解--芬顿破反应处理方法作为破络合反应,对重金属、COD的去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pH4,双氧水加药量3‰,反应时间60 min,是比较好的破络合反应条件;经破络处理后的废水中,进行pH调节后,投加硫化钠浓度50 mg/L,重金属捕捉剂10 mg/L可以将反渗透膜浓水中较低浓度的重金属及COD处理至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某公司的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而现有的处理系统对COD的处理效果较差,利用开发的新型MBR工艺对经化学和物化法预处理后的电镀废水进行现场中试。其进水CODcr范围为600-2000mg/L,经过本工艺处理后出水CODcr的平均值降低到67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89.2%。处理后的各水质指标远低于排放标准,可为废水的回用处理创造有利条件且本工艺的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很好,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SBR法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采用缺氧-好氧-缺氧结合的运行方式,曝气16h,进水COD、NH3-H分别为1200mg/L、250mg/L时,出水均可达到国家二级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高效经济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悬浮载体复合MBR工艺(HMBR)与普通MBR工艺平行运行,以重金属离子Cu2+、Ni2+、Cr(VI)为代表,重点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冲击下对两种工艺处理电镀综合废水效能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载体的介入对膜污染的控制作用和对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u2+、Ni2+、Cr(VI)浓度5~30mg/L冲击下,HMBR工艺对COD和NH4+-N去除效率分别在60%和40%以上,而普通MBR工艺对COD、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30%和15%以上.随着重金属Cu2+、Ni2+、Cr(VI)浓度的升高,M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污泥浓度及SOUR逐步下降,HMBR工艺SOUR受抑制率48.9%远小于普通MBR工艺的73.9%.HMBR系统中EPS分泌显著低于普通MBR工艺,有效减缓膜污染的速率.此外,投加载体增加了反应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糖蜜发酵废水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发酵废水的处理效能,包括甲烷的产生效率、污染物(COD、NH4+-N和TN)的去除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250mg/L、pH在为6.0左右时,EGSB对发酵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6%,甲烷的容积产气速率为0.48m3/(m3·d).MBR在溶解氧(DO)为1~2mg/L左右时,采用曝气-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处理EGSB出水,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且在曝气3h-搅拌1h交替运行条件下,NH4+-N、TN去除率分别为85.13%、58.57%,而最终COD去除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2.
纳滤膜脱除矿山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离子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纳滤膜法脱除矿山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压力、pH、浓差极化、共存离子和膜污染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DK2540纳滤膜对矿山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截留率都超过了97%,出水浓度除Cu2+为1.5mg/L外,Ni2+、Zn2+、Pb2+均<0.5mg/L,透过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基本达标排放,浓缩液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赵永 《环境工程》2012,30(2):17-19
采用管式微滤+RO膜过滤技术对PCB厂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回用。运行结果表明:回用处理系统总的脱盐率>99%,COD去除率为98.6%,Cu2+去除率为99.97%;该系统产水完全达到业主要求,且耐冲击负荷强。  相似文献   

14.
ICAR-BF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效容积为18L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AR)和7.5L的生物滤池(BF)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首先通过实验确定ICA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并使BF挂膜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3±2℃I、CAR水力停留时间为6h、进水COD浓度为7000~8000mg/L时,组合工艺运行稳定;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在95%和93%左右,悬浮固体(SS)去除率在99%以上,是适于养殖场废水处理的一项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陶瓷膜中试装置处理石化废水,分析了处理效果与膜污染情况,获得了平板陶瓷膜稳定运行条件下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COD为50~100 mg/L、浊度为2~11 NTU的进水条件下,平板陶瓷膜出水COD与浊度分别为20~42 mg/L和0.05~0.2 NTU,与双层过滤器+中空纤维超滤工艺出水水质较为接近;在运行通量40 L/(m 2·h)、反洗周期45 min、反洗时间60 s的条件下,采用浓度为100~150 mg/L的次氯酸钠每7小时进行1次化学清洗,平板陶瓷膜系统运行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捕集剂处理含铅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重金属捕集剂的实验室合成及捕集重金属的机理,讨论了pH值、捕集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就捕集产物的稳定性与传统中和沉淀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捕集剂对Pb2+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铅的限定值,且处理效果不受pH值、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捕集剂与Pb2+生成螯合物的稳定性远高于中和沉淀法所得产物的稳定性,因而减少了捕集产物再次污染环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膜MBR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研究了MBR工艺对COD、BOD、NH4+-N、SS及浊度等去除效果,在进水COD、BOD平均浓度为325mg/L、274mg/L的情况下,出水达到20mg/L和8mg/L,去除率在93%以上,SS及浊度去除率达到100%和98%,NH4+-N去除率79%,出水NH4+-N小于10mg/L。通过研究系统三氮转化可知,该系统没有发生反硝化反应,出水NO2--N和NO3--N浓度较高。通过投加葡萄糖人为改变容积负荷,在容积负荷变化3.2kgCOD/m·3d情况下,系统受负荷冲击影响较小,C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8%以上。通过对膜通量的研究发现,膜通量在连续运行的前3天变化不大,第3天后,膜通量迅速降低,第10天后膜污染达到极限,因此清洗周期设定为3~4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AnGMBR)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对其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进水COD 260mg/L的条件下,AnGMBR的出水COD能稳定维持在30mg/L以下,即使HRT降至5h,系统的出水COD仍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AnGMBR的总甲烷转化量在0.234~0.271L/g COD去除之间,其进水COD约有61%~70%转化为甲烷.AnGMBR在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粒径、机械强度没有较大的差异,颗粒污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运行,AnGMBR的TMP稳定维持在35kPa左右,膜丝在经过清洗后,其性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AnGMBR中用于颗粒污泥流化所需的能耗较低,膜滤出水为主要的需能部位,系统各阶段的产能均能满足能耗需求.AnGMBR高效稳定的运行表明,AnGMBR作为一个低耗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MBR处理腈纶废水的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健  宋永会  赵乐 《环境科学》2014,35(12):4610-4617
采用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处理腈纶聚合废水和丙烯腈废水,考察了不同废水比例和运行条件下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BMBR对腈纶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碳源和碱度不足是影响脱氮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90 min缺氧/150 min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98.7%和74.6%,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与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密切相关,微生物群落呈现出较明显的演替过程;通过克隆测序,从9个污泥样品中成功鉴定获得22种微生物的16S r DNA序列,并筛选出7种降解腈纶废水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