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工业废弃物处置工程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期为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工程的选址、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均符合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酸乙酯、溶剂汽油、氨等毒物及噪声各检测点浓(强)度均符合GBZ2.1/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该工业废弃物处置工程职业卫生综合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车内苯系物污染对不同性别驾乘人员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对65辆轿车内空气中ρ(苯)、ρ(甲苯)、ρ(乙苯)和ρ(二甲苯)进行评价;提出车内苯的基本致癌风险浓度与危险致癌风险浓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并与国内外相关标准中苯系物浓度标准限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65辆轿车内空气中苯系物Hfz(综合非致癌指数)的最大值为0.44,低于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非致癌风险基本值(1),对乘客与司机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但苯对司机Hza(致癌指数)的平均值为129.3×10-6,致癌风险较高;苯对男性乘客、女性乘客、男性司机与女性司机的Cwx(危险致癌风险浓度)分别为450.0、470.0、67.5和70.4 μg/m3. 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苯浓度标准限值对司机Hza的平均值为1.59×10-4,大于US EPA规定的苯致癌风险危险值(1×10-4),构成致癌危害;苯系物浓度标准限值对司机Hfz的平均值为1.15,构成非致癌危害. 轿车内空气中ρ(苯)、ρ(甲苯)、ρ(乙苯)和ρ(二甲苯)的合理限值分别为0.068、1.000、1.350和1.350 mg/m3.   相似文献   

3.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我国乘用车内空气的污染现状,采用二次热解析-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6个品牌的市售新车车内空气中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8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8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除乙醛外均低于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的标准限值,ρ(苯)、ρ(甲苯)、ρ(乙苯)、ρ(二甲苯)、ρ(苯乙烯)、ρ(甲醛)、ρ(乙醛)和ρ(丙烯醛)范围分别为3.00~73.00、69.00~798.00、18.00~469.75、46.00~1 296.42、12.00~46.00、19.00~72.00、43.29~323.00和5.20~7.60 μg/m3. 致癌物质苯、甲醛和甲苯的质量浓度最高值分别为GB/T 27630—2011各自标准限值的66.36%、72.00%和72.55%;二甲苯质量浓度点离散程度较小,分布集中,其平均值为GB/T 27630—2011标准限值(1 500 μg/m3)的11.86%;ρ(乙苯)最大值为其标准限值的1/3左右;而ρ(苯乙烯)和ρ(丙烯醛)远低于各自标准限值. ρ(苯)和ρ(甲醛)对驾乘人员的健康均可能造成致癌风险. 对于男性职业司机,苯和甲醛平均浓度的致癌风险分别为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致癌风险基准值(1×10-6)的18.86和60.67倍,而二者对女性职业司机的致癌风险仅比男性降低了12.53%;对于男性普通驾乘人员,苯和甲醛平均浓度的致癌风险分别为基准值的2.83和9.10倍,女性略低于男性. 二甲苯平均浓度的非致癌风险是US EPA规定的基准HI(非致癌风险指数,取1)的1.78倍. 研究表明,为降低车内空气中有害物质对车内乘员的健康危害,需要采用环保的内饰材料,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污染特征以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12年10月份,对某制鞋工业区周围环境空气中的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及邻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空气中苯的人群癌症风险以及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一次污染物日变化特征,即早晚较高,中午较低。BTEX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在0.01~0.80之间,危害指数为0.95,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而苯的癌症风险值为1.90×10-4,超出了美国EPA制定的1.0×10-6的安全限值,对周围居民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
轿车内有害挥发物来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轿车内有害挥发物来源,通过对轿车内饰用品实施样品监测,提出了主要有害挥发物种类;基于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及国内相关空气标准中有害挥发物限量要求,对9种有害挥发物的致癌风险值和非致癌危害指数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轿车内空气中苯和甲醛对人致癌风险为低风险,二甲苯、丙烯醛对人存在非致癌危害。建议国内车内空气标准中考虑有害挥发物总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苯长期职业性暴露下的致癌风险进行定量评价,以期为职业肿瘤等严重职业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大型芳烃装置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利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四段法对某芳烃装置苯长期职业性暴露下的致癌风险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收集相关的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数据等资料,再根据工作场所中实际的环境暴露浓度,建立内暴露的剂量-反应评价多阶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得到职业暴露人群在此环境下长期工作所存在的患癌风险概率。结果:该芳烃装置相关工作人员90%情况下苯暴露致癌风险低于2.55×10~(-4)。结论:该装置工人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平,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7.
对某场地土壤苯系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以及结合场地未来土地利用类型,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苯系物污染可能给未来入住人群带来的空间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土壤中苯系物的污染主要以苯、氯苯和硝基苯为主。从苯系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看出,场地土壤存在一定范围的污染,亚表层污染土壤面积远大于表层土壤。空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均存在一定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且居民用地风险远高于商业用地风险,亚表层土壤风险高于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464个室内苯浓度数据,基于中国人群暴露参数计算了我国成年人群在不同室内场景的苯暴露致癌风险;应用蒙特卡洛方法推导我国室内苯浓度健康阈值.结果表明,全国各类场景的室内苯浓度几何均值为0.030mg/m3.4种室内场景中,职业暴露场所具有最高的苯残留水平,均值为0.052mg/m3;居室暴露风险贡献最大,人群终生致癌风险为9.30×10-5;基于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推导的健康限值为0.020mg/m3,略低于我国修改后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中规定苯的限值.我国部分居民存在高于可接受水平的室内苯暴露的致癌风险,居室暴露风险尤其值得关注.室内苯标准的修改和实施有利于室内苯污染的控制和降低人群苯暴露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氧化工艺治理污水处理装置不同类型的恶臭气体,使排放气体符合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中的新改扩建二级标准,厂房工作环境满足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介绍了设计、调试、运行过程和数据分析,为其他污水处理装置恶臭气体治理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对西安市网吧、KTV、咖啡厅、酒吧4类娱乐场所空气中苯、甲醛浓度监测的基础上、评价其致癌风险。检测结果表明,除咖啡厅空气中苯浓度均值未超过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0.11mg/m3)外,甲醛和其他娱乐场所空气中苯与甲醛的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限值。健康风险表明,西安市娱乐场所男性从业人员面临的苯与甲醛的致癌风险均值分别为6.21×105、10.59×10-5,女性则分别为5.46×10-5、9.32×10-5,均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可接受风险值,存在较大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冬季大气中苯系物污染特征及人体暴露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2007年冬季对乌鲁木齐市空气中苯系物(BTX)进行了网格布点监测,并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样品分析. 结果表明:冬季大气中苯(B)、甲苯(T)和二甲苯(X)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62~20.57,3.40~122.82和2.20~129.15 μg/m3. 与欧洲标准相比,该地区ρ(苯)较高,且部分地区高于欧洲控制标准;而ρ(甲苯)和ρ(二甲苯)较低,达到欧洲目标限值水平. 苯系物质量浓度和空间分布特点较显著,ρ(甲苯)与ρ(二甲苯)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但与ρ(苯)的分布特点不同. 最后通过对苯系物的人口加权大气污染暴露水平进行分析可知,乌鲁木齐市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污染暴露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但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故与ρ(苯)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城区的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人口加权平均值均略低于全市人口加权平均值,说明虽然城区人口密度较高,但其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人口加权污染暴露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是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的挥发性有机物.为研究长沙市城市大气BTEX污染特征,选择2个典型城市站点(采样点S和W)于2017年8月进行了连续采样分析.结果显示:2个采样点BTEX平均浓度分别为(9.84±5.44),(6.35±4.68)μg/m3;其中间/对-二甲苯是占比...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于具有污染物浓度高、不易察觉、常规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环境健康风险较高. 以饮用水受到突发性苯污染为例,模拟研究了苯随着自来水进入居民家庭后,分别通过饮用、皮肤接触和呼吸等暴露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 结果表明,3种暴露途径下,皮肤接触暴露的健康风险最高,当自来水中ρ(苯)为300.00和10.00 μg/L时,健康风险分别为4.09×10-3和1.19×10-4. 饮用暴露的健康风险最低,当自来水中ρ(苯)为300.00和10.00 μg/L时,健康风险最大值为4.61×10-6,最小值趋近于0,这主要是由于苯极易挥发,而我国居民饮用煮沸后的开水,开水中苯的残留量较低. 经过3种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苯的日均综合暴露健康风险最大值为4.33×10-3,最小值为1.26×10-4,超过了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人体健康风险建议最大值(1×10-4).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US NAS健康风险评价理论,构建包括危害鉴别、剂量效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4部分内容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充分考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对于人体健康“短时间、高剂量”的暴露特点,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应急参考浓度的计算方法,以健康危害商值定性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通过统计推断健康危害商值的概率分布定量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实现风险分级.以松花江硝基苯水污染事故为例,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风险评价技术进行验证,计算获取的以保护成人和儿童的应急参考浓度分别为0.175,0.05mg/L,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值分别为29%和62%,分别隶属于中级和高级风险水平.实例表明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能够有效表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硝基氯苯(间硝基氮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邻二硝基苯)、2,5-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3,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1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萃取液经净化(或浓缩)后进行色谱分析,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定性定量准确,线性相关性强,干扰小。1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001~0.064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0%~104%之间,RSD在2.5%~6.4%之间。  相似文献   

16.
于云江  杨彦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8):1487-1494
对松花江流域吉林段某区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样监测,并筛选流域特征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芴、蒽、八氯联苯、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1,2,3-cd)芘、四氯联苯、五氯联苯、硝基苯、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γ-六氯环己烷、七氯、p,p'-DDD、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磷酸酯,重金属污染物:Cr、Cd、Pb、Hg,共21种,采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对研究区人群经口途径健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PCBs、七氯、滴滴涕、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磷酸酯、硝基苯和Hg、Cr、Cd、Pb均未超出相关标准.∑PAHs低于报道的∑PAHs水平,芴浓度最高,六氯环己烷总量超标;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物成人经口暴露总剂量为2.79×10-4mg/(kg×d),儿童为5.34×10-5mg/(kg×d),成人经口暴露剂量是儿童的5.23倍.成人和儿童经口暴露剂量中Cr的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46.67%、42.82%,其次是β-六氯环己烷分别为27.29%、25.15%;采用Arcgis 9.3软件的插值运算功能,估算流域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生成健康风险图,可以从地域上发现,流域人群非致癌风险由北向南呈现递减趋势,松花江两岸非致癌风险波动不大,上游风险大于下游风险;人群致癌风险总体趋势不明显.人群致癌风险高于非致癌风险,成人健康风险水平均高于US 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4,儿童健康风险水平仅小部分区域高于1.0×10-4.  相似文献   

17.
南京北郊大气BTEX变化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2013年3月21日~2014年2月28日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北郊大气中的BTEX进行观测,利用EPA人体暴露分析评价方法对BTEX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北郊大气中BTEX总量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变化特征.BTEX浓度07:00~10:00与17:00~20:00时期较高,13:00~15:00之间最低;周末BTEX浓度高于工作日.BTEX来源包括交通源、工业源排放与溶剂挥发.BTEX四季HQ均表现为苯二甲苯乙苯甲苯,所有分析时段内HQ风险值都在安全范围.南京北郊R值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分布规律,R在所有分析时间都超安全阈值,存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