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对历史发展的辩证认识及文明演进的反思创新。历史学科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顺应历史发展的需求,符合课标对历史学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兴隆中心小学以生态教育为突破口,建设生态校园、构建生态课程、开展生态实践,为实现绿色之梦不断前行。兴隆中心小学创建于1937年,2014年6月搬迁至开发区港湾新城,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公办小学。学校秉承"求美"校训,践行"教育新生态"的办学理念,以生态教育为特色,坚持不懈地推进"和美校园、生态课程、绿色成长"的现代生态课程观,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位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第五批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教育示范校""全国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就是以低碳为方向,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品质,以旅游为核心,以产业为基石,打造旅游新兴增长极。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把"生态立市"放在总体发展思路之首,厚植生态底色,发展低碳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坚持绿色发展、巩固生态立市,提出未来五年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奋斗目标,作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正广泛开展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传播,从总体上提高社会生态文明素质,而且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实现人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不仅延续了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方针,还大大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生态补偿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路径,然而我国关于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尤其是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立法理念、法律供给、治理模式等方面尚存在很大不足。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应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建立以《宪法》《环境保护法》为统领,以海洋生态补偿专门立法为主干,以多项服务制度为保障的综合性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在人类非农活动的作用下不断发展进步.如今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实现或将要达到"文明城市"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在阐述城市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形态和评价要素,比较了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间的差别,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分析和探索从文明城市到生态城市的发展道路,进而提出了惠州市实现这种转变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以培养学生生态素养为出发点,构建以"生态基础"课程、"生态生活"课程、"生态发展"课程为框架的生态课程体系,推进办学理念的深化与落实。坐落于扬中市经济开发区的兴隆中心小学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在校师生400多人。近年来,学校以"生态教育"为特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气质,荣获"第五批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和美丽中国建设都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以及路径。要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率先实现乡村绿色振兴,第一,要形成绿色治理模式,使全民参与保护并能共享保护成果;第二,要形成与保护互促的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的技术路线。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浙江仙居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龙头带动社区参与保护、共促发展方式转型,构建了以绿色公约、绿色资产清单、绿色货币为标志的"三绿"治理机制,与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一起初步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使乡村振兴的绿色化道路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态产品产业有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本文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和实践,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及内涵特征,初步分析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形成机制和构成要素。结合不同市场属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初步梳理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形态,界定了其产业范围,设计了衡量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核算与发展指标体系,并从供给、消费、交易和利益分配等维度提出了促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政策保障。研究认为,我国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前景,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朝阳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0.
吴荣 《新疆环境保护》2010,32(2):22-24,29
对博州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良的环境质量和丰富的物产,以及现有的水资源、森林、草原和矿产资源等优势资源做了全面的介绍,分析发展生态经济的环境背景和有利条件。以农村生态经济建设、新型工业生态经济建设和特色旅游生态经济建设为重点,探讨了博州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为加快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实现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3,(Z1):69-73
建设美丽广元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广元提出"十二五"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奋斗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必须认识到,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生态文明,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也不是生态文明,以一个极端代替另外一个极端是不可取的。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并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不论在理论创新领域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的根本诉求为宗旨,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立足于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3.
正在5月19日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深远意义,做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重大判断。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集结号",为13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中坚力量的中小城市,如何去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广元低碳发展路径对欠发达地区有着较强的示范意义。工业化、城市化是现阶段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把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全县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9.08亿千瓦/时,远远高于耗电量7.21亿千瓦/时,实现了清洁能源全覆盖。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山西省芮城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县域发展,全面践行"两山理论",一手抓"绿色"行动,一手抓"转化"工程,逐步将县域的绿水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理念,其核心是以低碳技术创新来减少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进而实现兼融现代化与环境保护的"有质量的"经济。该理念虽受到各国的普遍接受,但发达国家主张以市场为导向来刺激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倡议以社会为导向来监管技术创新,导致出现"经济—技术相适应"与"社会—技术相适应"的两种生态现代化理念。通过梳理分析联合国关于低碳技术创新谈判进程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两种理念的对立严重掣肘了低碳技术创新谈判的进程。对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可以凭借经济韧性优势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借鉴发达国家将气候内外议题相互挂靠的方式来提升谈判话语权,以此作为两种生态现代化理念在未来低碳技术创新谈判中的双赢联结点。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县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应对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  相似文献   

18.
许良国  华燕 《环境教育》2013,(Z1):80-82
沭阳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富民强县为出发点,以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为基础,着力促进全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沭阳县地处淮沂沭泗流域下游,生态区域独特,资源开发基础好,自然与人文生态和谐。县委县政府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突破工业、提升城市、积聚市场、优化环境、创新发展"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自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来,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创建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已成为云南省涉及地区最广、参与学校和社区最多、影响面最大的全省性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教育项目。新时代绿色创建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环保、宣传、教育等部门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创建活动,也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环境素养,鼓励公众参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曹森  徐庆 《环境教育》2007,(10):15-17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但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了。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性文件,将生态建设放到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又在全国首开先河,提出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就是对"建设生态文明"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