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阿散酸及其降解产物对鱼和蚯蚓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评价有机胂制剂阿散酸对水生生物和土壤生物的遗传毒性效应,文章分别以红鲤鱼和赤子爱胜蚓为生物材料,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从细胞水平上研究了阿散酸降解前后对鲤鱼肾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阿散酸降解之前和降解的第4周阿散酸对鲤鱼肾细胞DNA有显著损伤,表现出明显的遗传毒性作用,但第二周却不引起鲤鱼肾细胞DNA的任何损伤。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阿散酸降解之前不能诱导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明显损伤,不表现遗传毒性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阿散酸降解开始后,各浓度的降解混合物体系都能引起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明显损伤,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广,难降解,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PAEs的检测方法、毒性效应、分布和降解方法,并对今后PAEs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广,难降解,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PAEs的检测方法、毒性效应、分布和降解方法,并对今后PAEs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自然光和紫外光(UV)对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其毒性效应的削减特性,研究了在自然光和UV两种不同光源的辐照条件下,二级处理出水中DOM的光谱特性、遗传毒性和植物毒性变化,阐明了毒性效应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然光照,UV辐照可以明显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UV254,并达到21%矿化.自然光和UV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但去除的组分有所差异.同时,自然光照与UV辐照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遗传毒性,其削减率分别达到92%和61%.遗传毒性的变化与CDOM荧光强度变化有显著相关性.UV辐照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植物毒性,削减率达到81%,而自然光照对二级处理出水植物毒性的削减率仅为19%,削减效果较差.利用UPLC-MS检测二级出水中的除草剂,发现植物毒性削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自然光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降解缓慢,表观降解速率常数为0.0033h-1;但是UV辐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可快速降解,其表观速率常数为0.2225h-1.这为污水厂排放水毒性效应控制及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膜虫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四膜虫作为生物材料在彗星实验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将单细胞原生生物应用于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遗传毒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与细胞损伤之间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东湖水和长江水未造成四膜虫DNA的损伤,印染厂污水对细胞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UV和UV/H2O2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发光菌急性毒性和蚕豆根尖微核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的溶液毒性状况。结果表明,UV和UV/H2O2均能较好降解去除MCLR,去除率可达到100%。初始的H2O2浓度和MCLR浓度对MCLR的降解存在明显影响。在UV和UV/H2O2降解MCLR溶液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一定急性毒性的物质,导致发光菌相对发光度下降,但这些物质能继续被氧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使溶液最终相对发光度维持在80%左右。MCLR具有较明显的遗传毒性,降解过程中,溶液微核率随MCLR浓度减小而降低,当MCLR浓度未检出时,溶液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还原-氧化工艺降解4-氯酚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岩  施钦  王辉  卞兆勇 《环境科学》2016,37(4):1437-1443
采用紫外光还原法制备了Pd-Fe/石墨烯催化阴极,并以Ti/IrO_2/RuO_2为阳极,构成三电极体系(双阴极)和两电极体系(单阴极)的电化学还原-氧化降解工艺,分别对4-氯酚进行降解.采用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TOC仪对4-氯酚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及其浓度进行测定.根据公式计算降解过程中理论计算毒性值,应用发光细菌法测定降解过程中的实际毒性值,对理论计算毒性值与实际毒性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体系下降解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体系在最佳降解条件下,阴极室毒性均呈下降的趋势,由于降解过程中在阳极室生成高毒性的苯醌,阳极室毒性均先升高后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两种体系理论计算毒性与实际毒性在P=0.01水平下,相关性系数均为1,显著相关,表明降解过程中实际毒性的测定结果真实可靠.降解至120 min时,三电极体系毒性小于两电极体系,表明三电极体系优于两电极体系.据此提出实际毒性测定方法在电化学还原-氧化工艺降解氯酚类有机废水毒性测试的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瑞  段钰汀  戴震  何秋颖  谢丽 《环境工程》2018,36(5):150-155
单细胞蛋白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能填补饲料蛋白的空缺。利用微生物发酵废弃生物质生产单细胞蛋白,可以减小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同时真菌发酵比之微藻、细菌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分离更简便,工业化可行性更高。主要围绕微生物特征、生产原料、发酵方式与发酵装置3个方面,对以废弃生物质为底物的单细胞蛋白生产工艺进行介绍,通过对比分析该工艺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NaClO、UV和UV/NaClO复合消毒等方式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在消毒过程中的去除特性,考察了3种消毒方式中TCC溶液的遗传毒性变化,鉴定了TCC的降解产物并探讨了其降解机制,以UV/NaClO复合消毒为研究对象,考察了NaClO投加量、TCC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CC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消毒技术对TCC的去除效果依次为UV/NaClO、UV、NaClO.消毒处理不同程度增加了TCC溶液的遗传毒性.LC-MS鉴定出了8种TCC的降解产物,降解途径主要为脱氯、加氯以及·OH/O·氧化.UV/NaClO复合消毒对TCC的去除率在97%以上;TCC的去除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TCC的去除率随pH值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的腐殖酸(HA)对TCC的去除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3种氯酚对噬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雅洁  崔益斌  蒋丽娟  窦静  李梅 《环境科学》2014,35(7):2755-2761
以原生动物噬热四膜虫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氯酚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及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探讨了水体硬度对3种氯酚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氯酚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2,4-二氯酚(2,4-DCP),表明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生物毒性增强.硬度实验结果显示随水体硬度升高,3种氯酚对四膜虫的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增加,但不同的水体硬度下2,4-DCP对四膜虫的24、48、72和96 h EC50值分别为3.69、3.54、3.02和2.34 mg·L-1;2,4,6-TCP分别为3.23、2.83、2.56和1.97 mg·L-1;PCP分别为0.63、0.45、0.34和0.28 mg·L-1,3种氯酚的EC50值分别在同一数量级上,表明对四膜虫的毒性影响不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EG)研究了3种氯酚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氯酚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彗星实验可以较好地指示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含对苯二甲酸有机废水厌氧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易降解有机物的对苯二甲酸(TA)有机废水在厌氧处理时,其中易降解有机质通过甲烷发酵被优先利用,其中间代谢物对对苯二甲酸的降解有抑制作用,同时,TA自身的降解也存在底物抑制现象本文建立了有易降解有机质存在时TA厌氧降解的抑制动力学模型方程并利用非残性回归,确定了模型参数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段厌氧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eraphthalicacid (TA)isoneofthepetrochemicalswidelyusedinthesynthesisofpolyesterfiber,videofilmsandotherapplications .Sincebis (2 ethylhexyl)phthalate ,diethylphthalateanddimethylphthalatehavebeenclassifiedaspriorityhazardouscompoundsbyEPAofthe…  相似文献   

13.
来自甲烷发酵的厌氧污泥在反硝化条件下 ,可以对苯二甲酸 ( Terephthalic Acid,简称 TA)为唯一碳源快速驯化富集 TA厌氧降解菌 ,然后转换到甲烷发酵状态 ,到第 6周时 ,获得的 TA降解速度为 2 2 .6mg TA/g VSS· day,是对照实验的 2 .1倍。经过约 90天的驯化 ,原存在于种污泥中的发酵性细菌几乎全部消亡 ,新的培养物中取而代之的是 TA还原和开环菌 ,TA降解菌的驯化过程和富集过程是偶联的。MPN计数和滚管计数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红霉素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了接菌量、发酵培养基中废液含量、发酵时间、发酵pH值、氮源等因素对单细胞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霉素废液发酵生产蛋白的适宜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废液含量20%,接菌量6%,pH=6,发酵时间72h。  相似文献   

15.
色纤碱减量废水中对苯二甲酸的回收精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酸析法从带色碱减量废水中回收对苯二甲酸(TA)过程,并且通过废水预处理进行TA的简单精制。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法不但能大幅度降低碱减量废水的COD值,而且可以获得高纯度对苯二甲酸。另外,文章还对回收得到的对苯二甲酸的用途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中光合细菌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EALR)中球形红假单胞菌处理味精废水,能生产单细胞蛋白。在连续供气、KLa为242h^-1,HRT为12h,活性炭载体浓度为10g/L,进水BOD5为2750mg/L条件下,废水BOD5的去除率达到92%。载体增加反应器内生物量28%,SCP产率系数Y=0.59kg(cell)/(kg BOD5·d),是无载体组的2倍。EALR的生物负荷为1.68kg BOD5/(kg ML  相似文献   

17.
对5座高山电视塔在自然环境下金属腐蚀与防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寻求其规律性,以便在今后建设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抗蚀措施,提高并延长其结构使用寿命,更好地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  相似文献   

18.
康旭  程源元  齐晶瑶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0):3666-3673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在氧化石墨烯(GO)中原位生长ZIF-8,GO-ZIF复合纳滤膜中的GO层间距被成功扩大.通过单宁酸(TA)的修饰,GO-ZIF-TA复合纳滤膜的渗透通道被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通量和抗污染性能.采用SEM、XRD、FTIR等对复合膜材料进行表征和死端过滤对膜性能进行测试.GO-ZIF复合纳滤膜过滤50 mg·L-1甲基蓝(MB)时水通量达到40.01 L·m-2·h-1,是GO膜水通量的2.4倍,其MB截留率为92.63%.采用TA对GO-ZIF复合纳滤膜进一步改性优化,得到的复合纳滤膜过滤MB时水通量达到47.09 L·m-2·h-1,并保持92.13%的MB截留率.TA沉积使膜表面更光滑并改善膜的亲水性,GO-ZIF-TA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抗污染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大气对TA15钛合金应力腐蚀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位移WOL试样测定KISCC的原理对已在海洋平台户外和海水飞溅区暴露2a的TA15钛合金样及原始TA15钛合金样进行了应力腐蚀行为研究。探讨了TA15钛合金预制裂纹的条件,并用裂纹终止法测量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确立了应力场强度因子KISCC与裂纹瞬时扩展速率da1dt-C间的联系,并绘制了lg(da/dt)-K1曲线。通过扫描电镜对试件断面进行了分析,对其断裂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造纸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莉  江涤 《环境导报》1998,(5):13-15
探讨生物法处理造纸黑液,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利用产朊假丝鄄母C.utilis发酵亚硫酸造纸液可生产SCP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