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解冬季采暖期雾霾天气下醛酮类化合物污染特征,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冬季采暖期对西安市大气中22种醛酮类化合物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采暖期雾霾天气下醛酮类化合物在1.25~65.40μg/m~3波动,变化较大,其浓度水平与雾霾状态相关。主要的醛酮类化合物是甲醛、乙醛和丙酮,3者约占醛酮类化合物总质量的46%~93%。醛酮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各地小磷肥厂普遍建立,为降低生产成本,不少磷肥厂利用化工厂和农药厂三氯乙醛生产工艺的废酸与磷矿粉生产磷肥,致使所生产的磷肥,含有不同程度的残毒物质,现在已经清楚,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酸是其中主要的毒害物质,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酸对农作物的毒害症状相似。施用三氯乙醛磷肥乩作物,轻者减产,重者绝产。如1980年山东省文登  相似文献   

3.
在已知的环境有机污染物中,卤代烃类占有显著位置,通常把它们分为重质卤代烃和轻质卤代烃两类。前者包括DDT和PCB等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后者泛指分子量较小的C_1—C_2短链卤代烃,主要包括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三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烷、二溴乙烷、氯乙烯、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甲烷、溴甲烷、碘甲烷和卤仿等。重质卤代烃的环境化学已有近二十年的研究历史,其环境效应已被人们高度注意。近年来的环境监测揭示,轻质卤代烃也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并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Goldberg,1976;Su和Goldberg,1976),这主要有如下原因: 1.生产量和使用量很大。表1列举11种主要轻质卤代烃的世界年产量(1973),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包头市儿童卧室的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2014—2015年在包头市四大城区随机选取了100户家庭,对采集的室内空气进行了12种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和分析。本次调研是全国性计划"中国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CCHH)"的第二阶段。调研结果表明,包头市儿童卧室内主要的醛酮类化合物为甲醛、乙醛、丙醛,采暖季平均值分别为227.04、87.73和53.65μg·m~(-3),非采暖季分别为189.17、60.43和40.85μg·m~(-3),采暖季浓度高于非采暖季,其中甲醛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7.5%。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中甲醛和乙醛浓度均与换气次数呈负相关。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中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是甲醛、乙醛和丙醛暴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淘汰滴滴涕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前中国仍在生产滴滴涕(DDT),并以其为原料生产三氯杀螨醇作为杀虫剂使用.为评价淘汰DDT对于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估算了在采取不同的淘汰策略下土壤中DDT残留浓度的变化,以此来评价淘汰DDT的环境影响.与基线情景相比,三种控制情景下DDT的累积生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相应土壤中的残留浓度也有不同的下降,且淘汰的速度越快土壤中DDT浓度下降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工光源(高压汞灯和汞氙灯)和太阳光为光源,分别对三氯乙醛水溶液和氯油车间含氯有机废水的半导体光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光源照射下,0.4%(质量)的TiO2或TiO2/WO3能促使三氯乙醛降解;在太阳光照射下,以上催化剂又能加速含氯有机废水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和酮苷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溯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维生素和酮苷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段排水的生物降解特性,评价了各生产工段对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贡献率,追溯了可能的难降解特征污染物。结果表明,维生素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1-1、W1-3、W1-5和W1-6生产工段,甲醛、丁烯酮、醛酮聚合物和吡啶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酮苷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2-1、W2-3和W2-7生产工段,氯代有机溶剂和苯环类物质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建议根据具体生产工段排水的水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物化处理,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Pd/Fe双金属颗粒,研究其钯化率为0.045%和0.135%的条件下分别对3种单氯酚(2-CP、3-CP和4-CP)和3种二氯酚(2,3-DCP、2,4-DCP和2,6-DCP)的脱氯反应。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Pd/Fe颗粒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介于25~40nm。纳米Pd/Fe双金属颗粒对单氯酚及二氯酚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3种单氯酚和3种二氯酚的脱氯难易程度分别为2-CP〉4-CP〉3-CP和2,6-DCP〉2,4-DCP〉2,3-DCP,脱氯反应均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还原脱氯实验揭示了分子中氯原子的化学环境对还原脱氯过程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溶液中4-氯酚(4CP)、2-氯酚(2CP)、4-氯-3-甲基酚(4C3M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的微波辅助光催化降解(MW/PCO).结果表明,6种氯酚(CPs)光降解速率与分子中Cl原子取代的数目、位置等分子结构性质有关,单氯酚比多取代氯酚易光解.MW/PCO降解4CP的主要中间产物为苯酚、氯苯、对苯醌、对苯二酚等,降解PCP的主要中间产物为2,3,5,6-四氯对苯醌、2,3,4,6-四氯对苯二酚、四氯酚.CPs降解的机制是紫外光降解和羟基自由基 (·OH)亲电子加成脱氯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截至目前,尚没有研究从流域尺度系统分析海河流域水体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以海河流域7大河系及典型湖库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中PCBs的数据统计,从流域尺度探讨了不同水体沉积物中PCBs的组成和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毒性当量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水体沉积物总PCBs污染呈"北高南低"趋势。二氯联苯至十氯联苯在海河流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主要以低氯原子数的二氯联苯至五氯联苯为主。海河流域沉积物中PCBs毒性主要取决于PCB-126和PCB-169。两种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将两种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我国有十多个省、市发生了数十万亩农田由于磷肥受污染而致害农作物的污染事故,轻者减产,重则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本项研究在调查污染事故的基础上,采用衍生物气相色谱及质谱测定法确证主要污染物是三氯乙酸,这种污染物是源于利用含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酸的废硫酸来生产过磷酸钙时带入磷肥的,三氯乙醛在土壤和作物中能转化为三氯乙酸,后者易溶于水,具有随水移动的特性,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能加重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DDT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用植草方法研究为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物的浓度为 0 .2 15mg/kg的土壤中 ,种植 10种草 3个月后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总含量分别降低 19.6 %— 73.0 %。种植不同品种的草对土壤中污染物有不同的去除能力 ,其中以种植丹麦产的Taya草 (Per .ryegrass)与美国产的Titan草 (Tallfescue)为最强。用种植草的方法修复受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的土壤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在去除土壤中DDT的作用上 ,草的吸收是轻微的 ,只占原施药量的 0 .13%— 1.0 8% ,土壤中污染物消失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是氯酚类污染物的典型代表,鉴于其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被很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研究粉末活性炭(PAC)对该3种氯酚的吸附过程以及投炭量、p H值和水质对PAC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80%以上的氯酚;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氯酚比电离状态更容易被活性炭所吸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植物(油菜)修复、微生物(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修复、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 60))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对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污染土壤的DDT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植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DDT去除效果最好,土壤DDT去除率达到52.44%;油菜不仅可有效去除土壤中残留的DDT,同时只在地下部分对DDT进行了微量吸收,但没有进行转运,防止了农药在油菜可食部位的累积,保障了食品与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选择超声波(US)、紫外光(UV)、紫外光与超声波耦合(UV/US)3种方式对不同位置取代基的单氯酚和不同数目取代基的氯酚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UV、US、UV/US对取代基位置不同的单氯酚的降解率大小均为3-氯酚4-氯酚2-氯酚;UV、UV/US对不同取代基数量的氯酚的降解率大小为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US单独作用下的降解率大小为2,4,6-三氯酚2,4-二氯酚2-氯酚;UV与US的耦合呈现出较优的协同效应,且耦合降解均以US的降解作用占主导;UV、US、UV/US对氯酚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DDT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报道用植草方法研究为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物的浓度为0.215mg/kg的土壤中,种植10种草3个月后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总含量分别降低19.6%-73.0%。种植不同品种的草对土壤中污染物有不同的去除能力,其中以种植丹麦产的Taya草(Per.ryegrass)与美国产的Titan草(Tall fescue)为最强。用种植草的方法修复受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的土壤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在去除土壤中DDT的作用上,草的吸收是轻微的,只占原施药量的0.13%-1.08%,土壤中污染物消失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墨尔本La Trobe大学的魏德教授研究小组准备在市场上推出一种工业上可行的安全降解含氯有机物(如PCB、DDT、林丹、艾氏剂)技术,这些有机氯化合物是含氯的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类似苯环的环状结构。目前完全处置这些含氯有机物的方法,大多采用高温(1200℃)焚烧技术。如果温度偏低,则有机物仅能部分分解,产生与原来一样有害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城市污泥堆肥中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实验室通过外加热源提供堆肥环境温度条件,并在不同堆料中接种不同剂量的产漆酶血红密孔菌,研究不同处理下产漆酶血红密孔菌对污泥中HCH、DDT和HCB的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血红密孔菌对3种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未接种菌剂情况下,高温堆肥本身对HCH、DDT和HCB的降解率分别为51.1%、43.6%和63.4%;接种1%菌剂时,HCH、DDT和HCB比未接种堆料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6.2%、34.6%和21.7%;接种3%菌剂时,HCH、DDT和HCB比未接种堆料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1.1%、34.6%和20.1%。供试菌剂对DDT的降解效果最好,且DDT和HCH的降解能力与接种量大小呈正相关。此外,供试菌剂剂量大小对HCH不同异构体和DDT不同衍生物降解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典型污染场地中滴滴涕浓度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某滴滴涕(DDT)粉剂生产企业为例,对污染场地中表层和地下5m处土样DDT浓度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和地下5m处土样DDT浓度经过对数转化后均通过了柯尔莫哥洛夫-斯蜜诺夫检验(K-S检验),能够很好地服从正态分布;表层和地下5m处土样DDT浓度的半变异函数拟合符合高斯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8973和0.9348,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性分别占系统总变异性的99.11%和83.12%;用克里格插值法制出的DDT浓度等值线图能直观地反映表层和地下5m处土样DDT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DDT浓度呈现以原粉生产车间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地下5m处土样DDT浓度空间分布与表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对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放电产生臭氧以及臭氧氧化乙醛模拟废水(乙醛水)的过程特性进行了研究。纯氧的介质阻挡等离子放电产生含有一定臭氧浓度的氧气流,含臭氧的氧气流通入模拟乙醛废水中对乙醛进行臭氧氧化。研究发现,乙醛可以被臭氧深度氧化成CO和CO2,CO2的选择性为66%~80%。乙醛去除反应是臭氧浓度的一级反应和乙醛浓度的一级反应。臭氧氧化乙醛的能量效率随能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还表明,如能循环使用未能和废水中的乙醛发生反应的臭氧有望降低臭氧处理废水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