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陕西省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环境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综合和系统的问题。过去,我们在把握和了解城市环境质量问题时,多是从大气、水质、噪声与各环境要素,逐项评价、分析各城市大气、水和声学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很少综合评介某个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水平。为了全面地、定量化地、指标化地综合考察我省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本文根据1991—1995年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主要环境要素和指标因子,对我省主要城市(地市级)的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从中反映出我省的环境质量总体水平。1综合评价分指标的确定按国家监测技术规范,我省各地市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已成为城市环境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评价可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城市总体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的时空分布,为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某市1990年的大气、水质及噪声监测结果,应用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法对该市总体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 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质量展开评价,利于充分了解城市内部空间与结构差异及其形成机制,对于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可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紧紧围绕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等评价指标以及城市内居住环境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展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噪声在城市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随之增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也在变大。本文根据贵州省2001—2010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从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和功能区声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声环境质量趋势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1—2010年城市声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十一·五"期间与"十·五"期间相比有所好转;建议环境管理部门通过集中专项执法与长效管理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城市噪声污染综合防治,对各类噪声污染源加大监控力度,促进城市声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5.
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的B一P决策模型。用此模型研究实例的大气环境质量,结果表明B一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图1表4参4X822 9903242属性识别理论模型二级评判法在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舒军龙…(杭州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999,17(l)一65一67,54环信x一26 属性认识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运用二级评判来综合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运用二级评判来综合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用于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比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法更合理实用,为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舒军龙  潘仲麟 《环境工程》1999,17(1):65-67,54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运用二级评判来综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用于成都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比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法更合理实用,为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3年郑州市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郑州市城市声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声环境质量呈现出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变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加剧、建筑施工噪声依然严重、工业噪声影响减少等特征.提出城市合理规划、加强联合执法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减少各类噪声的排放,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和环境噪声管理,对2018—2020年通海县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和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通海县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通海县城市声环境质量噪声防治的建议,为给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实质上是建立一种以城市政府为对象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城市政府更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此项制度实行以来,城市环境质量得以稳定与改善,但其效果、成本等仍需进一步评价,其理论也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桂凤  陈正发 《环境工程》2012,30(3):109-1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增多,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户外和室内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淄博市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居民对现阶段淄博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保护城市环境,有计划地改善环境质量是保护城市生产力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在城市环境保护与整治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城市环境整治的战略目标和宏观对策,通过城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预测,划分了规划区域,对不同的实施方案作了技术,经济分析,为制订今后十年环境保护规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实质上是建立一种以城市政府为对象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城市政府更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此项制度实行以来,城市环境质量得以稳定与改善但其效果,成本等仍需进一步评价,其理论也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城市环境系统的内涵,从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生态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环境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竞争性评价模型对十个沿海城市2012年的环境系统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为了判定竞争性评价模型的可靠性,采用传统的综合指数法进行验证性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得分排在前6位的城市完全相同,其它城市的排序相差不大,因此,竞争性评价模型用于城市环境系统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的研究,阐述了各类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物元模型、投影寻踪评价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四种定量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各类方法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给城市环境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推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每年全国各地都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定量考核。首先分析了现有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的不足,阐述建立竞争性评价模型的必要性。竞争性评价模型在指标集的取值范围内选取最优值建立一个虚拟最优城市,以虚拟最优城市为参照,引入优越指数概念,得出待评价城市的优越指数值,然后进行排序和评价。根据该模型对2004年全国18个计划单列市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合适的结果;最后总结了模型的特点及以后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 1 回顾·总结我所是国内最早开展环境评价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1977年就主持了由中国科学院下达的大型综合性科研课题“沈阳市环境质量评价”,这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课题,我所的评价工作即由该课题起步.随着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由于沈阳市是重工业城市,大气污染是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适应大气污染的深入研究,1979年我所在国内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模拟 S0_2 的扩散计算,它是后来大气扩散模拟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环境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提升环境竞争力,以优良的环境质量和利用环境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来参与国际竞争.而城市的整体环境竞争力是在各区、县环境竞争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升各区(县)环境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首先论述了环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容,构建了广州区县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初步建立了城市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和判断。将上述理论应用于扬州市,以环境绩效指数(EPI)的大小来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对扬州市2006年到2009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国家环境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环境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简称NEQDSS)是一个以全国52个重点城市为控制依托和具有环境质量模拟、预测,方案比较评价等辅助决策功能的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它能够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中长期环境质量控制方案以及为有关的环境政策提供有效的科学决策手段和有力的信息支持。本文概括地论述了其功能需求确定、数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同时对开发技术和远期开发分别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