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需要五年时间的调查研究由于酸雨现在已成为国际问题,因此环境厅为了将其积极地纳入环境问题中, 在大气保护局内建立了“酸雨对策研究会”(主席是大喜多敏——北大教授),此研究会已于9月24日召开,收集内外不同意见,整理在一起。自明年以后按照预定的调查研究实施计划开始进行研究。大气保护局为了雨水监测和解释雨  相似文献   

2.
日本环境厅大气保全局设立“酸雨对策研究会”,并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廿四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该研究会由有关酸雨的环境问题、气象、空气溶胶、测量、分析等十二名专家组成。(主席是北海道大学工学部教授、国立公害研究所大气环境部部长大喜多敏一) 设立这个研究会并着手进行研究的理由如下: 未受污染的大气,其雨水的pH值一般在5.6左右,而酸雨的pH值则低于这个数值。如果定性叙述酸雨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由工厂、汽车等发生源排出的SO_x、NO_x  相似文献   

3.
天门市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争取有效措施防治酸雨污染效果显著。酸雨,又称酸湿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以下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酸雨对森林、草原、土壤、农作物、水生物、人群健康等方面都有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主要来自含硫的原煤燃烧排出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颗粒物催化形成三氧化硫,遇雨、雪等大气降水形成含有硫酸等酸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有“天堂的眼泪”之称的酸雨也逐渐为人类所认识。酸雨,顾名思义,就是酸性的降水。自然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于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橱后,雨水的pH值约为5.6,若被大气中酸性气体污染,pH值则小于5.6。酸雨就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和雹等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酸雨是大气中酸性物质与雨滴作用后降到地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包括酸性雾、酸性雪、酸性雨等。不受污染的大气中形成的降水,在标准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压力下,其理论pH值应为5.6。所以,当降水pH值低于5.6时,通常就称为酸雨。大气中污染物对雨水化学成分的影响早在十七世纪中期就已被人注意。“酸雨”一词首先由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52年提出,但人们对酸雨及其影响的认识是在本世五十年代初奥顿博士发表了他的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明显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菏泽市城区“十五”以来降水监测的酸雨现状表明菏泽市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指出了菏泽市城区酸雨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酸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上海市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一九八七年前大气环境质量平均在二级左右,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自一九八七年以来上海市郊的酸雨现象日益频繁。上海地区(包括郊县)大气污染属煤烟型,其燃烧所生成的SO_2、NO_x污染是发生酸雨的主要原因。SO_2污染因子的迁移、转化,在大气中遇到水蒸汽或飘尘,形成腐蚀性极强的酸滴、酸雾,进而凝聚下降,即成酸雨。此外,在城市污染的大气中,NO_x和烃类等有机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大气层臭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酸雨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是当代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工业虽然还比较落后,但由于大气遭受污染,酸雨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据最近的全国性监测数据表明,我国酸雨出现面积之广、酸度之大,不亚于欧美和日本的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静宜研究员、赵殿五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雷孝思等从事酸雨研究工作的六位专家,于今年五月十七日应重庆市环保局和环境科学学会的邀请,在我市举行酸雨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专家们介绍了我国西南地区酸雨形成的机理及其危害,分析了大气污染与形成酸雨的关系,酸雨在大气中的运动规律及其研究方法,燃煤结构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重庆地区酸雨严重的情况,国外瑞典酸雨发展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87年9月1~3日,将于葡萄牙的里斯本召开酸雨会议,会议将就酸雨的物理、化学、生物机理及影响,以及治理技术等进行广泛的讨论。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污染源(包括天然源)和大气化学 2.大气传输过程和模型 3.沉降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 为认真贯彻全国酸雨测报工作会议的精神,继续开展一九八三年酸雨普查工作,逐步模清我省酸雨危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贵州省环境保护局于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一日二十七日在贵阳市召开了贵州省酸雨监测工作专业会议。省内各级环保监测站、省环保科研所、省气象局、气象台、部分厂的企业专业监测站等36个单位共41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酸雨问题的重要批示、“曲格平同志在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及“全国酸雨测报工作会议”的精神;学习了“关于一九八三年继续开展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近年来,酸雨区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2003年北方城市安阳由于连日降雨,首次出现了酸雨。针对酸雨的发生,本文从大气污染状况、大气环流的影响、酸雨离子组分等方面对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该市近十年的空气质量和降水情况的统计,分析了安阳市大气降水的变化情况,并针对空气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止酸雨再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2~2012年福州市和厦门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秋萍  王宏  陈彬彬  隋平  林文 《环境科学》2014,35(10):3644-3650
利用1992~2012年福州市和厦门市的酸雨观测资料、天气形势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酸雨变化特征及酸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非酸雨和酸雨频率分别为38.1%和61.9%,厦门市分别为40.6%和59.4%;福州市年均降水pH值在4.1~5.5之间,2007年之后酸雨污染减轻,厦门市2006年之后酸雨污染减轻;冬、春季节酸雨污染重,夏、秋季节酸雨污染轻.降水强度能改变降水的酸性程度;福州市在东南(SE)、西南(SW)、西(W)、西北(NW)风向下酸雨污染较严重,厦门市在东北(NE)、SW、W、NW风向下酸雨污染较重;变性冷高压下酸雨污染最重,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其外围的天气形势下酸雨污染最轻;福州市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据外刊报道,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千叶大学土尾教授等13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对中国长江以南的酸雨现状进行调查。测试仪器由日方提供。就酸雨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对植物的影响,进行周密的现场学术调查。调查以生态环境为中心,从地面上植物受害的分布状况,阐明酸雨与植物受害之间的关系。调查现场选在四川省部分由于工业污染使农作物受害较严重的地区,及南部风景游览区。  相似文献   

15.
一、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我们通常把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这两种酸是由人为排放的SO_2和NO_4转化成的。  相似文献   

16.
酸性降水     
酸性降水是指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物质能够使土地与水体变酸和危害环境的物质。“酸性降水”一词比通常所说的“酸雨”一词更加科学、确切,因为经过大气落到地面上的酸性物质既可以是湿的,也可以是干的。湿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雨、雪或其它沉降形式传输到地上,而干沉降则是指没湿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前不久,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了“中国酸雨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环境管理工作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文兴教授主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在会上交流40多篇,内容涉及我国酸雨的现状,时空分布,化学组份,形成机理,大气物理过程,传输模式,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等.酸雨作为“七五”国家  相似文献   

18.
浅析重庆“黄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析重庆“黄雨”赵大为,张冬保,高世东(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重庆630020)编者按:重庆市环境保护科研所的科研人员在酸雨研究中观测到“黄雨”,“黄雨”是否为异常大气降水,其成因有待进一步监测、验证。殷切希望有更多的环保工作者关心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雾是一种较为清洁的降水形式,对人无危害.是这样吗?其实雾是由凝结核和水组成,凝结核主要由粉尘微粒、硫化物、齿化物和有机化合物等组成.雾中含有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_2)、三氧化硫(SO_3)、硫化氢(H_2S)、氯化氢(HCl)等气体与水结合形成酸雾.科学家发现,在同一地区的酸性降水中,酸雾比酸雨的酸度高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所以这种酸雾比称之为“空中死神”的酸雨更可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量酸雨实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南通市酸雨污染状况,从区域性影响、局地污染影响和大气颗粒物缓冲能力等方面研究南通市酸雨污染的成因,为南通市环境综合决策和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